标题 | “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党员教育方法研究 |
范文 | 万喃喃 [摘 要] 大学阶段是培养合格党员的关键时期,互联网是实施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互联网党建工作既初具规模又有待提升。高校可深化互联网思维,探索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新方法:重视网络资源整合力,丰富教育内容;增强网络社会动员力,拓展教育边界;建设红色的影像文化,增进教育效果;培养网络党建新人才,提升工作本领。 [关键词] 互联网;大学生党员;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G206 文献标识码:A 根据2018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 059.4万名。其中,按照学历来划分,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4 493.7万名,占49.6%。按照职业来划分,学生180.5万名[1]。我国近一半党员接受了大专及以上教育,在校大学生党员数量也非常可观。高校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在校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还为各行各业党组织输送高质量的新生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加强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网络已成为党员教育的重要平台。“互联网+”视域下的大学生党员教育是以网络技术平台为依托,采用互联网思维探索党组织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新思路、新制度和新方法,从而对既有的党员教育方法进行有益补充,以达成更好的教育成效。 一、大学生党员网络教育的现状及不足 “90后”“ 00后”大学生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是新媒介的频繁使用者、内容生产者和积极传播者。大学生既借助网络获取信息、进行社会参与和实现自我提升,也容易受到网络各种思潮及多元价值观的影响甚至干扰。在网络上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能够把握最具活力的教育领域,不仅端正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还能将教育成果辐射到更广泛的大学生群体。目前,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平台已经初具规模。北大党建、复旦党建学习平台、浙大党建等高校党建工作官方微信公众号纷纷上线,上海外国语大学还创建了“西索新语·党建直播间”特色组织生活会等。但大学生党员的网络教育也存在着教育内容较为单一、网络平台联动较少、党建文化形式单调、党建工作者媒介素养有待提升等不足。大学生党员教育需重视网络信息极丰富、网络平台强链接、网络文化传播特点以及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等因素,探索和推广优势教育方法,提升教育效果。 二、重视网络资源整合力,丰富教育内容 大学生党员教育首先需要保障优质的学习教育内容。高校可用好国家资源强化日常学习,借鉴社会资源融入党课,开发本校特色内容以及激发大学生主动进行内容生产,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网络学习资源库。 2019年1月1日,“学习强国”理论学习平台正式上线,可通过手机等终端在线学习。“学习强国”汇集了国际、经济、教育、文化、党史等方面的海量优质免费资源,并提供学习报表等即时更新的学习情况反馈。高校可通过建立知识竞赛、积分排行榜等制度,督促大学生党员在“学习强国”上高质量持续性学习。除此之外,高校也应注重吸纳精品社会资源,建设大学生党员教育素材库。例如:《党史博采》作为最早公开出版的主流党史期刊之一,开设的同名抖音账号拥有643万粉丝,发布内容获得6 599万次点赞。“党史博采”用短视频的方式凸显重要历史事件和领袖人物,成功传播了党史知识。而在哔哩哔哩网站热播的动漫片《领风者》则生动讲述了“千年思想家”卡尔·马克思一生的传奇故事。高校党课可以引用这类优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素材,开阔大学生党员视野。高校还可以根据地方史、校史打造自身教育品牌。例如:“复旦党建·1925小程序”具有在线开展专题学习和定制红色参观路线等功能,增加了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通过培育党建好项目等方式,高校还可以激活大学生党员进行原创性网络教育内容生产,如对红色基地进行VLOG打卡上传微博,朗诵党史知识制作“会说话的日历”在喜马拉雅等APP分享传播等。 三、增强网络社会动员力,拓展教育边界 社会动员作为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的重要利器和政治优势,不仅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推动作用,还表现出以思想动员为主导、以效率原则为优势的显著特征[2]。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是实施社会动员的重要媒介。党组织的社会动员通过媒介展示与大学生党员群体不断互动,实现较大范围和较大规模的集体参与,并在共同行动中促进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统一和身份认同。 重大社会事件是高校进行网络动员的重要契机,可以形成高校之间、院系之间、学生群体之间的强链接,拓展大学生党员教育边界。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青春为祖国歌唱”网络拉歌席卷全国2 000多所高校,吸引百万师生共同歌唱祖国,大学生党员是其中重要的参与群体。根据“微言教育”所发布的数据,网络拉歌视频总播放量近40亿,微博话题阅读量3.2亿。网络拉歌活动成功进行了社会动员,缔结了专业关联性、地域链接性、校名相关性等新的社会结构方式,拓宽了大学生社会交往的范围,取得了空前的教育效果。而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时候,多所高校通过自身的微信公众号发起“用校花为武汉高校加油”活动,如清華紫荆、复旦白玉兰、厦门大学凤凰花为武大樱花加油等,展示了高校团结互助、共克时艰的时代精神。大学生党员教育应借鉴和积累网络动员的成功经验,不仅在重大社会事件中组织大学生党员积极行动,还应贯穿在日常教育当中,持续性发挥网络阵地的号召力和鼓舞力,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建设红色的影像文化,增进教育效果 红色文化是党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文化表达,也是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和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将红色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形式[3]。红色文化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宝贵资源。党建教育具有严谨的规范性,高大全的教育叙事容易形成相对严肃的刻板印象。而红色文化里蕴含了大量动人的故事和鲜活的党员形象,用影像讲好红色故事适合网络传播的特点,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新华社精心打造微电影《红色气质》并在新媒体终端广泛发布。片中描述共产党员也有着“最灿烂的笑”“最柔软的情”“还有难以割舍的万般眷恋”。例如:焦裕禄“会拉二胡、演过歌剧、对家人充满柔情”,成功塑造了共产党员的形象。2020年是复旦大学陈望道老校长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一百周年。在七一建党节前夕,复旦大学微信公众号发布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原创制作的MV《望道·致远》,MV以复旦校史和教师治学为出发点,以小见大浓缩了复旦百年光华。在MV中,师生们在陈望道故居等处演唱到“真理的味道 非常的甜”“历史重担交由我们肩 美好明天终实现”,将复旦红色基因的厚重内涵和现代传承进行了艺术化的生动展示,一天之内MV的点击率就接近一万次,有效激励了青年学子。浙大党建公众号也汇聚了纪录片《榜样》等系列节目,诠释中国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守。网络大学生党员教育是一种政治传播,用影像讲故事能够激发共情增加感染力,生动传播理想信念,提升了教育效果。 五、培养网络党建新人才,提升工作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党建工作中,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高校需优化党建工作者的队伍结构,既要吸纳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充实传统的党建工作队伍,又要提升现有党建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打造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党建工作者不仅具备扎实的党务知识和组织工作能力,还要熟悉媒介特点,掌握信息传播技巧,持续更新媒介知识,成为熟练运用网络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行家里手。优秀的人才队伍才能保障互联网党建内容的规范性和丰富性,打造高校党建平台的时代性和前沿性,实现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高校还可着力培养一批党建正能量“网红”,将优秀的党课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项目、党建工作室进行重点网络宣传,在两微一端多个平台组合推出,培养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关键意见领袖。同时,还可以尝试推出虚拟主播,用模拟人物和动漫人物等形象增加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共产党员网.中国共产党党员总量突破9000万[EB/OL].http://www.12371.cn/2019/06/30/ARTI1561860887061598. shtml,2019-06-30. [2]王學俭.中国道路与社会动员[J].江海学刊,2020(3):52. [3]姜竹青.将红色文化融入基层党建工作[J].人民论坛,2019(4):4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