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哈煤炭产业合作前景分析
范文

    袁显平 任柏坤 亚库比

    

    

    摘?要:哈萨克斯坦煤炭资源丰富,储量与原煤产量都居世界前列。为弄清中哈两国煤炭行业的合作前景,扩展后续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运用统计与文献分析法,对哈萨克斯坦煤炭资源及开发利用、投资环境和中哈煤炭能源产业合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统计与分析。研究发现,哈萨克斯坦煤炭储量大、分布广、人均占有率高,但开采程度低,技术落后,环境保护待加强;同时,近年来哈萨克斯坦投资环境有较大改善;加之在开发利用工艺、技术与装备上的互补性,学界普遍认为中哈两国在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但是,专门针对煤炭领域开展的研究较少,尤其定量和微观领域研究还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当前的研究成果还不能满足中哈煤炭领域全方位合作的需要。

    关键词:中哈能源;煤炭开发与利用;清洁能源;资源储备;微观领域

    中图分类号:F 41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12(2020)04-0369-06

    Abstract:Kazakhstan is rich in coal resources,and its reserves and raw coal production are among the highest in the world.In order to clarify the cooperation prospects of the coal industry between China and Kazakhstan,expand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follow-up research,this paper uses statistics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s to comprehensively explore Kazakhstans coal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investment environment and Sino-Kazakhstan coal energy industry cooperation.The study found that Kazakhstan has large coal reserves,wide distribution and high per ca-pita occupancy,but the mining level is low,the technology is backward,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At the same time,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n Kazakhstan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recent years.Coupled with the complementarity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echnology,technology and equipment,the academic community generally believes that China and Kazakhstan have broad prospects for cooperation in the energy field.However,there are few studies specifically conducted in the coal field,especially for quantitative and micro-domain research.The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all-round cooperation in the Sino-Kazakhstan coal field.

    Key words:China and Kazakhstan energy;co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clean energy;resource reserve;microscopic field

    0?引言

    哈萨克斯坦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东部与中国毗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992年中哈正式建交以来,两国高层交往频繁,政治高度互信,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扩大,哈萨克斯坦也是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两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道路上先行了一步。当前,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第2大出口市场和第1大进口来源地,2018年两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116.6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其中,矿产品是哈萨克斯坦向我国出口的最主要商品,2018年矿产品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46.2%。哈萨克斯坦的自然资源丰富,有着“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之称,传统化石能源资源储量排在世界前列。其中,石油储量非常丰富,探明储量37亿t,居世界第11位;天然气4.04万亿m3,居全球第22位;煤炭资源探明储量256.05亿t,位居全球第9位(BP,2019)[1]。因此,中哈在礦产资源(尤其是化石能源)方面的合作,前景广阔。

    国际交流与合作,势必要知己知彼、探寻规律,找到合作的方向与空间。鉴于此,文中将全面系统地梳理和回顾有关中哈煤炭产业合作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以期提出尚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主题,为促进中哈能源深度合作贡献力量。

    1?文献检索统计

    设定检索期间为1990-01-01至2019-05-01,检索CNKI资源总库平台,结果发现,总库中篇名(主题)含“中哈能源”“中哈煤炭”的文献分别共计93篇和65篇。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见表1和表2):①来源类型上,期刊论文84篇(65篇),硕博论文45篇(22篇),会议论文2篇(1篇),报纸文章为36篇(11篇)。期刊论文中,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核心期刊论文共计8(15)篇;②发表时间分布上,王梅(2004)率先根据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政治政策来解读中哈能源发展问题[2],但2015年前篇名(主题)含“中哈能源”的文献仅3篇,从2015年起学术界和实务界才日益关注“中哈能源”相关问题,发表的论文数量呈迅速递增态势。尤其是在我国开展“一带一路”发展合作项目之后,有关于“中哈能源”的期刊文献才出现井喷式上升。

    2?中哈煤炭资源及开发利用

    2.1?煤炭资源储量及分布研究

    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内大量学者对哈萨克斯坦国的煤炭储量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哈萨克斯坦全国煤资源地质储量大,煤田种类丰富。但总体来说开采能力低,消费力度和出口力度也不高。

    侯磊(2016)研究发现,其中的大部分煤田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中部的卡拉干达州和北部的巴甫洛达尔州(图尔盖煤田)。其中卡拉干达煤田储量93亿t、艾克巴图兹煤田127亿t、图尔盖煤田58亿t[3]。

    马宝清(2017)提出,2015年世界煤炭储量国家占世界比重中,哈萨克斯坦占据3.8%,位居第6名,而从煤炭生产国家在全球产量比重中来看,哈萨克斯坦占据1.2%,位居第9名,说明哈斯克斯坦的煤炭产量和煤炭储量都很大,而消费力度和出口力度不大,投资风险低[4]。张国庆和杨驰(2018)提出,煤炭作为一种經济性的能源具有一定竞争力,是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哈萨克斯坦不仅储煤量大,分布广泛,加之其地质结构复杂、目前技术条件有限,因此可见哈萨克斯坦煤炭行业未来的开发潜力十分巨大[5]。

    李蕾与张帅(2018)在文章中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对露天矿综合开发、充分利用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并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才能保证更加高效、令人满意的经济和环境效益[6]。包莹莹(2016)提出,哈萨克斯坦区域分布着的盆地或含煤区发育有石炭纪和侏罗纪2个时期的含煤地层。这些盆地或含煤区多呈向斜构造,煤层厚度较大,而且厚度稳定。目前采煤业集中在卡拉干达盆地、埃基巴斯图兹盆地、图尔盖盆地[7]。

    相比较而言,中国煤炭储备总量大,但人均占有率较低,人均煤炭占有量是234.4 t;同时,主要特点体现在,煤炭分布范围较广,种类全,但不均匀,具体表现为产量比与储量比不均衡等。而截止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约47.5%),且煤炭储量1145亿t,占世界总储量的13.3%,是世界上第3大煤炭储量丰富的国家。高天明与张燕(2018)提出,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面广,除上海市外,其他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数量的煤炭资源。在全国2 100多个县中,1 200多个有预测储量,已有煤矿进行开采的县就有1 100多个。华北区的山西、内蒙古自治区和西北的陕西煤炭资源储量分别占25.7%,22.4%和16.2%[8]。

    姚俊和张军峰(2018)在文章中提出,其煤炭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南北方向上,以秦岭-大别山造山带为界,东西向上,西部蒙东地区煤炭资源主要集中于二连盆地,而以东的东三省,煤炭资源呈明显零星分布。进入太行山脉延伸区,两侧煤炭资源较为集中,再往南河南南部至湖北鄂西又进入空白区。而往西到六盘山山两侧煤炭资源仍然丰富[9]。孟令达(2017)指出,在煤炭资源的种类上,中国煤炭按消费品种主要分为动力煤、炼焦煤和无烟煤3大类。焦煤储量661.95亿t,占整个煤炭资源储量的20%,动力煤占全国煤炭产量的占比在65%左右;无烟煤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13%[10]。

    从储量及分布来看,哈萨克斯坦国煤炭储量大、分布广、人均占有率高,普遍开采程度低,技术较为落后,而且在环保措施上需要加强。中国煤炭储量是世界第3,但分布不均匀,全国各地煤矿众多,主要分布在晋陕蒙等西北地区。

    2.2?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

    哈萨克斯坦政府近年来采取一系列措施重建矿井和合并露天矿井,加入了联合国关于气候变化的框架公约,采取特别措施降低国家区域内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利用丰富的煤炭储量及不同类型的煤炭,着力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岳万兵(2018)指出,哈萨克斯坦一直奉行“资源立国”战略。实施哈萨克斯坦 2015年之前工业创新发展战略中的创新方法能够确保哈国内消费者所需的能源煤数量及长期保持艾克巴斯煤出口到俄罗斯。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国家财政中税收也不断增加[11]。

    谭永新(2018)提到,哈萨克斯坦起初没有形成完整的煤炭产业链,只停留在煤炭最初产品上,上游产品和下游产品处在断裂的层面。“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哈斯克斯坦带来了连接上游产品和下游产品的纽带,进行了煤炭行业的全产业链布局,采取了全产业链化发展模式[12]。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绿色煤炭资源总量具有基数较大,且分布比较集中。目前中国已经勘探评价的绿色保有资源量超过9 000亿t,占全国保有总量的50%。同时主要集中分布于晋陕蒙和北疆地区,区域分布集中,有利于规划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资源的具体开发利用上,王爱华(2018)等在文章中指出,鉴于目前绿色煤炭资源勘查程度不足的现状,今后煤炭资源勘查工作重心主要向寻找新的绿色煤炭资源产地,扩大绿色资源总量转变。基于绿色资源集中分布于晋陕蒙和新疆北部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查地域应向上述地区转移[13]。

    在开发方面,袁亮等(2018)指出,今后中国煤炭资源开发应以开发绿色煤炭资源为主,逐步实现东部深部产能和资源枯竭地区的有序退出。我国中西部地区在资源规模、基础设施和开采技术上都具有雄厚的优势;要加快煤炭资源开发重心的“战略西移”,加大建设新疆特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步伐[14]。同时徐德生(2018)提出,也需要兼顾在一些特殊地区建立临界绿色煤炭资源混搭式开发模式,主要在东部黄淮海地区和西南地区,硫含量较高而且能够通过洗选降硫的临界绿色煤炭资源的开发保留一定比例,并且该比例应该持续降低[15]。

    煤炭利用方面,韩丽萍(2018)等建议,以绿色煤炭资源为依据,优化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支撑煤炭资源利用的“优煤优用”与“对路消费”,同时低变质煤有利于分级分质综合利用,可以实现低温热解、焦油加氢精制等煤炭清洁转化过程,实现油气电化热一体化的高附加值产品,潜力巨大[16]。

    综上,哈萨克斯坦仍是一个资源立国的国家,借助“一带一路”的政策,实现了煤炭全产业化发展,增大了出口,提高了财政收入。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趋于成熟,已经逐渐从传统煤炭能源向清洁煤炭能源转变,加上对煤炭的分级分质的综合利用,使我国的煤炭技术与开发达到一个新的里程碑。

    3?中哈投资环境分析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在中亚的主要投资对象。哈萨克斯坦也鼓励外商投资,正积极发展同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明海会等人(2018)提出,哈萨克斯坦为了吸引投资,国家已经开始注意改善投资环境。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法规,如《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投资法》《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对外经济活动基本原则法》等,从法律上为国外投资提供了保障[17]。刘乐与马莉莉(2018)在文中指出,哈萨克斯坦已经成立了“吸引和利用外资委员会”,以加强对吸引外资工作的领导[18]。同时,岳万兵(2018)研究发现,哈萨克斯坦已经在阿拉木图市和巴甫洛达尔市建立了技术开发区,在卡拉干达市、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市、切利诺格勒市和阿迪劳港建立了外国投资中心,为外国厂商投资建厂提供了方便。

    在矿业税费方面。柴利(2016)提出哈萨克斯坦的矿业公司在取得矿权之前必须偿还由哈萨克斯坦政府在该项目区块的地质勘查投入,矿业公司偿还哈萨克斯坦政府的地质勘查投入可以减免25%,也可分期偿还。哈萨克斯坦还对不同矿产的开发有不同的税费政策,以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19]。

    王丽(2018)研究认为,哈萨克斯坦的投资环境仍然不稳定,虽然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吸引投资,但是有很多是以总统令的形式颁布,有很大的变动性,使用时间也较短,不具有稳定性[20]。刘萍和陈闻君(2018)认为,中亚乃至中哈地区可以在新能源方面进行全面的合作,加大新能源领域技术研发投资,加强合作,提高新能源消费比重和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益处,深度加强投资合作[21]。

    马荣等(2017)提到,相比中亚其他国家,哈萨克斯坦的投资环境最佳:其一,哈萨克斯坦在中亚国家之中经济实力最强大,GDP增长率也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其二,哈萨克斯坦的政局最为稳定,政治环境由于中亚其他4国;其三,哈萨克斯坦的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最为丰富;其四,出台诸多对外贸易的优惠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22]。

    刘萍和陈闻君(2019)认为,我国已出台了与哈萨克斯坦国的能源合作相关政策。同样哈国近些年也颁布的各种优惠投资政策,举行“未来能源”世博会,吸收投资[23]。

    投资环境方面,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能源合作是中哈务实合作的重点,更是亮点。哈国投资优惠政策和投资优惠便利条件不仅使两国的投资环境更加完善。也让两国民众实实在在享受到合作的果实。据统计,仅中石油在哈参股项目已累计向哈政府纳税数百亿美元,创造3万多个优质就业岗位,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4?中哈煤炭产业合作

    哈萨克斯坦在亚太煤炭市场占有重要地位,与同是储煤大国的中国是天然近邻。中国在煤炭开采技术及开采装备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在很多技术难关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已达到世界水平。哈萨克斯坦煤矿资源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大,开采技术低,正是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良好契机,扩大和深化中哈两国在该领域的合作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同时也将大大促进哈国经济的发展。

    陈茜(2016)提到,我国截止2015年煤炭企业已经达到6 000家以上,其中央企和国企占到80%,具有较强的资金能力,投资产业逐渐从国内转向国外,逐渐实现“走出去”的战略[24]。同时周栋梁(2015)在文章中提到,从加入WTO之后,我国煤炭产业投资除了供给国内之外,逐步向国际市场靠拢。从2004年开始,国内大型煤炭企业开始向发达国家投资,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25]。

    胡健和焦斌等(2017)指出,中国先进煤炭装备和技术向哈萨克斯坦出口。目前中国已研发出如煤炭资源预测和评价、煤层气资源测试技术和开发技术、瓦斯赋存地质规律研究方法及抽放技术、存煤矿勘探理论、煤矿开采的地质条件预测评估等技术,并且可将先进煤炭采选技术装备向哈萨克斯坦出口,为两国的煤炭产业实现“双赢”[26]。

    孙钰与阿依娜尔(2018)在文章中提出,在提倡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中哈两国可在煤炭清洁能源领域开展合作发展新能源,这也预示着煤炭企业的复苏和新的发展生机。中国以其先进的技术和绿色环保理念为基础,哈萨克斯坦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为依托,双方共同促进哈萨克斯坦清洁燃料产品及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生产,推动中哈两国煤基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27]。

    徐海燕(2016)提出,中国可在哈建外资企业,哈萨克斯坦煤炭企业不仅普遍存在着设备严重老化的现象,同时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应用发展也刚刚起步。无论是设备的更新换代,而且新技术的引进推广,都需投入巨大的资金支持[28]。郭辉(2018)也在文中指出,目前哈萨克斯坦煤炭行业发展资金缺口巨大,表现出利用外资的倾向性,为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进行投资合作提供了更多机遇[29]。

    王波和李扬(2018)建议,国家应当鼓励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国门,开发境外资源,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如增加对境外大型勘探项目的直接投资,建立矿产资源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等,并对在境外开展矿产资源投资合作的企业扩大信贷额度。同时哈萨克斯坦能为中方企业和投资人创造良好的投资和经商环境,放宽投资政策,在法律和制度下保障中哈双方的利益[30]。杨泽伟(2016)提出,中国在煤炭技术的研究设计以及开采设备制造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在价格方面与欧美国家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同时,许多中国企业对哈企业的现状也了解不多。因此,中哈双方加强交流和相互了解十分必要,为中国煤炭企业进入哈萨克斯坦,调整经营方略等方面提供必要的资料参考和信息支持[31]。

    卫灵(2016)认为,中国具有与中亚国家的地缘优势,拥有哈萨克族等跨界民族,他们语言相通,文化相近,这为国家之间相互合作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所以能源贸易就有了更多的优势[32]。同时,刘明德与彭霞(2018)提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建立在3方面,一是中哈地缘优势,二是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三是“一带一路”发展使得中哈两国进行了各个方面的深度煤炭貿易合作[33]。

    近些年来中国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工艺、设备和技术上都有重大突破,且相比于欧洲国家,价格有着很大的优势。以我国先进的煤炭开发利用工艺、技术和设备,加上哈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一定能将两国煤炭产业乃至清洁能源的合作推向新的高度。同时中哈双方应该继续加强政企交流和国家扶持政策,以深化煤炭贸易合作。

    5?结论与建议

    哈萨克斯坦各类能源储备量大,在煤炭资源储量与原煤开采量方面都位居世界前列,但开采技术水平低,出口程度低。可见该国在能源开发利用方面投资需求大,尤其在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的投资需求方面。哈萨克斯坦的投资环境正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国能源(尤其在煤炭)开发与利用的工艺、设备和技术都有了重大突破,比肩世界一流。因此,中哈两国能源(尤其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合作,前景广阔。

    同时,基于前文分析可以看到,专门针对哈萨克斯坦煤炭开发利用方面的文献较少,而涉及两国煤炭行业比较研究的成果更少。对中国和中亚国家,尤其是与哈萨克斯坦在能源方面的石油能源合作的研究较多,但煤炭合作方面的研究较少。另外,已有研究成果定性分析的多,定量研究的较少;宏观视角研究的较多,微观视角研究的少。因此,为全面促进中哈两国在煤炭行业的深度合作,定量及微观视角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 BP.2018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EB/OL].http://www.bp.com/.2019.01.25.

    [2]王?梅.中哈能源合作引领地缘政治新动向[J].国土资源,2004(06):52-53.

    [3]侯?磊.哈萨克斯坦煤炭资源赋存状况及开发潜力[J].石河子科技,2016(06):12-14.

    [4] 马宝清.“一带一路”战略视野下的煤炭开发投资国别研究[J].煤炭工程,2017,49(04):145-148.

    [5]张国庆,杨?驰.“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钢铁、煤炭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路径探析——以中亚五国为例[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2(03):23-28.

    [6]李?蕾,张?帅.“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中亚能源合作的战略定位、挑战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18(06):90-95.

    [7]包莹莹.中亚五国煤炭资源综述[J].中国煤炭地质,2016,28(08):42-47.

    [8]高天明,张?艳.中国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路径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8,46(07):157-164.

    [9]姚?俊,张军峰.中国煤炭资源利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8,48(07):22-30.

    [10]孟令达.中国动力煤进口贸易的问题与对策[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

    [11]岳万兵.哈萨克斯坦可再生能源投资法律环境概述[J].智库时代,2018(42):150+152.

    [12]谭永新.“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煤炭企业对外发展探讨[J].中国煤炭,2018,44(08):167-171.

    [13]王爱华,王?娜,秦琼杰.煤炭企业资源开发与利用效率审计评价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8(31):25-30.

    [14]袁?亮,张?农,阚甲广,等.我国绿色煤炭资源量概念、模型及预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8,47(01):1-8.

    [15]徐德生.基于共生视角的煤炭资源区域协同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8.

    [16]韩丽萍,张勃阳,长?青.基于煤电企业博弈的煤炭资源税改革效应分析[J].财会月刊,2018(19):44-51.

    [17]明海会,秦宏伟,阿布都热西提,等.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及矿产资源利用法》解析[J].国际石油经济,2018,26(07):79-85.

    [18]刘?乐,马莉莉.哈萨克斯坦经济转型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J].欧亚经济,2016(01):85-96+126+128.

    [19]柴?利.我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战略步骤及政策体系构建[J].新疆社会科学,2016(02):73-79+161.

    [20]王?丽.“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问题及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8(09):37-40.

    [21]刘?萍,陈闻君.上合组织框架下中国与中亚国家新能源合作实证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8(07):77-83.

    [22]马?荣,张杏梅,王国梁.中亚五国能源产业投资环境评估[J].对外经贸,2017(01):34-39.

    [23]?刘?萍,陈闻君.供给侧改革形势下中哈新能源政策及新能源合作互利分析[J].市场论坛,2019(03):14-19.

    [24]陈?茜.我国煤炭企业海外投资环境评价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6,36(05):15-19.

    [25]周栋梁.中国煤炭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环境的评价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5.

    [26]胡?健,焦?兵,刘倩倩.“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的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现状与发展前景[J].人文杂志,2017(01):29-36.

    [27]孙?钰,阿依娜尔.中国与中亚五国的新能源合作前景与方向[J].中国石化,2018(08):67-70.

    [28]徐海燕.丝绸之路视域下中哈合作的机遇与挑战——以哈萨克斯坦国家战略规划为视角[J].学术探索,2016(03):18-25.

    [29]郭?辉.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双边贸易下滑及贸易结构不对称的原因探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04):1-10.

    [30]王?波,李?扬.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下中国与中亚地区能源合作制度建设的大国因素[J].东北亚论坛,2018,27(06):105-124+126.

    [31]杨泽伟.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法律制度:现状、缺陷与重构[J].法学杂志,2016,37(01):18-28.

    [32]卫?灵.借助地缘优势深化与中亚能源合作[J].唯实,2016(04):78-80.

    [33]刘明德,彭?霞.全球影响力分析框架下的中哈能源关系研究[J].中外能源,2018,23(08):1-9.

    (責任编辑:张?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