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探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国内现实主义电影创作 |
范文 | 周梵 【摘 要】“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成,2015年开始涌现了具有小康社会美学特质的国产华语电影。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方法,自中国电影诞生之初就被国内影人广泛运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电影体制改革、观众观影口味变化等,现实主义国产华语电影逐渐式微,出现了“低排片、叫好不叫座”的困境。本文结合当下现实主义国产华语电影发展困境,初探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国内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康社会;现实主义;国产华语电影;策略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133-03 一、前言 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电影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2015年中国电影诞生110周年,该年是华语电影高歌猛进的一年。视觉大片、国产喜剧片、艺术精品、IP电影、粉丝电影、警匪类型片等各类华语影片共同发力,将中国电影票房托举到新高度。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报,全国全年总票房440.69亿,年增长率高达48.7%,为五年来最高。翻开2015年国产华语电影成绩单,拔得头筹的均是国产商业大片。以现实主义为艺术创作核心,平民化、低视角的华语电影在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夹缝求生,多数以极低的院线排片出现、甚者无法进入院线,极少数以导演自身品牌号召力和“自来水”口碑相传来苦苦支撑,2016年上映的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百鸟朝凤》因院线低排片使得出品人直播下跪事件再一次将现实主义电影求生疑问推上风口浪尖。 美国文学批评家韦勒克将现实主义界定为“当代社会现实的客观再现”,我国艺术界现实主义的概念主要来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继承与发挥[1]。美学考量与政治考量在现实主义华语电影创作中水乳交融,不可分离。 中国电影诞生之初,深受“影戏”教化功能影响的中国影人一直坚持创作现实主义电影作品。作为一种美学精神,现实主义是贯穿在不同题材、类型、风格电影中的一种价值取向,其实质是通过审美的方式对社会本质进行深刻揭示,对历史发展方向进行正确的判定,对人性善恶进行真切洞悉[2]。 在业界,现实主义相较于形式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理论,是华语电影艺术发展进程中基础最为深厚,覆盖最为广泛,创作范式最为成熟的一种理论。 “左翼电影”时期:现实主义电影代表着积极进步。蔡楚生导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现实主义特色加民族主义特色的优秀代表。 “十七年电影”时期:现实主义电影为创作主流,人民斗争题材影片和英雄颂歌式影片将各式各样的人民英雄影像化。 第三代导演:谢晋导演以现实主义手法创作出诸多优秀的“政治-伦理情节剧”,“谢晋模式”被学界认为是现实主义电影的集大成者。 第四代导演:扔掉戏剧拐杖的中国第四代影人,其电影内涵最突出的是对人的启蒙,对人情人欲的表达。绝大多数作品在带给观众电影美的体验的同时,又具有现实意义。 第五代导演:受安德烈巴赞“电影是生活的渐近线”颇深的中国知名第五代影人在坚持现实主义的同时,也注意到了电影的现代性,大多凭借其现实主义作品在国际影坛博得一席之地。 时至2016年,国家经济水平的稳步提高带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20年国家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特质华语电影出现。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理应顺应新时期审美文化需求,走出“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电影创作之路,成为中国电影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石。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初探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国产现实主义华语电影创作之路。 二、现实主义国产华语电影:现实与艺术——逻辑与幻想 电影符号学家麦茨提出过电影的真实与否取决于它的逻辑系数与幻想系数的设置。“从总体上看,电影状态的幻想系数高于在现实生活中知觉状态,而电影状态的逻辑系数则低于现实生活的知觉状态。”[3]现实主义国产华语电影一大创作困境是往往不能很好地合理设置逻辑系数与幻想系数。逻辑系数过高,会违背电影的审美要求,造成观众观影过程中的不适;幻想系数过高,则会脱离实际,道德凌驾于个体生命之上。 衡量一个国家电影产业的发展,大片大制作只能是一个层面。真正作为电影产业化健康良性发展基石的应是以现实主义为创作手法的优质中小成本制作影片。 毗邻我国的韩国擅长以现实题材为创作来源,经电影艺术加工“以小搏大”,近些年提出的“faction电影”更是作为了该国电影发展的“类型策略”。Faction电影即fact(现实)和fiction(小说、虚构的文学作品或事件,并非完全真实的事;编造,虚构)的结合[4],探讨人性指摘法律,兼具艺术性、思想性与观赏性。以《熔炉》《辩护人》《素媛》《国际市场》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电影在韩国国内引起巨大反响。捕捉社会大众的敏感神经反映社会教化,导演与公众分享人文关怀、思想表达,口碑带动票房。 多数现实主义国产华语电影易举起“暴力”的利剑,赤裸裸地展现阴暗的现实,在造成观感不适的同时也难过国内严苛的电影审查。小康社会语境下,建设小康社会美学特质的现实主义华语电影需要新老电影人集思广益,处理好现实与艺术、逻辑与幻想的关系。 三、小康社会语境下现实主义国产华语电影如何突围 (一)紧扣小康特质,坚持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19世纪40至50年代提出了“现实主义”这个术语,并对艺术创作中如何处理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观念与形象、倾向性和真实性以及人物塑造的个性和共性,人物和环境的关系等问题作了阐述。现实主义国产华语电影在艺术创作中,除了坚持细节的真实外,还应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电影人物。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语境下的现实主义国产华语电影的创作需要老方法与新思维。 1.老方法——坚持现实主义真实性与倾向性的统一 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贯重视文艺作品的思想倾向性。从19世纪40年代起,他们在对许布纳尔的绘画《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时的革命诗歌和拉萨尔《济金根》的评论中,认为优秀的文艺作品应该有正确的思想倾向。小康社会语境下现实主义国产华语电影的创作应坚持现实主义真实性与倾向性的统一。 现实主义国产华语电影的创作者应投入到生活中去,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传达小康社会语境下的普世价值。2016年5月6日,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遗作《百鸟朝凤》上映,在经历《美国队长3》强势上映、院线低排片挤压风波后实时票房高涨。排除一度成为文化事件,《百鸟朝凤》出品人方励不惜为电影而跪的因素外,其票房逆袭、院线增加排片和观众口口相传的高口碑,电影传达的正确价值导向、朴素的普世价值观同样密不可分。反映一线城市女大学生蜕变白领精英、商界传奇,友情爱情亲情与金钱利诱关系等现实问题的《小时代》常被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创作的真实性缺失以及倾向性偏差。在当下,观影群体呈低龄化、“小镇青年”现实主义真实性与倾向性统一,真实再现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仍应是小康社会语境下现实主义国产华语电影的创作之本。 2.新思维——避免席勒式说教 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华语电影圈,观众在变,市场在变,电影美学同样也在变。以往现实主义国产华语电影,在艺术创作、人物塑造时多步入席勒式说教的误区,人物表现大多完美无缺,过于理想化,多急于表明立场,用议论代替形象传达。2015年一直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贾樟柯导演带其新作《山河故人》进入华语院线。《山河故人》巧妙地通过三个叙事时空,以诗意的手法表现了时代巨变下国人命运和经济改革浪潮下的价值内爆。比起其上一部作品《天注定》反映社会现实的标签化、抽象化,《山河故人》已有较大改善。但国内一部分影评人指出《山河故人》虽是水准之作但依旧没能权衡好现实与艺术的关系,仅是“剪报专家”拼贴当下时事。小康社会语境下,绝大部分国人的物质条件已得到了极大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加大,社会公共事件的发声认同亟待现实主义艺术作品“春风化雨、温润有力”的表达。新语境下的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创作应寻求更为巧妙的思维创作范式、体验式精神享受,避免席勒式说教,让走进影院的国人在怡情放松的同时获得精神教化。 (二)类型加持的自觉 类型是一部影片最短的说明书,成熟的类型片是许多人想象的结果,包括观众的集体想象和孕育这部电影的主流叙事模式。电影的大众属性和商业属性决定了电影的消费群体不仅是社会精英,而更多的是普通的观众群体。中国电影创作以一贯之的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理念,大多没能很好地处理娱乐与教化,电影艺术与社会现实的关系[5],小康社会特质的现实主义华语电影的创作需要类型加持的自觉。《烈日灼心》坚持现实主义创作,以一个灭门凶杀案为背景,探讨了永恒的罪与罚主题。导演曹保平在直白表现社会敏感问题的同时,巧妙地以悬疑警匪类型片加持引发观影热情,在2015年的票房厮杀中牢牢锁定了钟爱这类题材的影迷。同样的优秀案例还有根据2004年吴若甫真实绑架案件改编的电影《解救吾先生》。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倾向和创作方法,不应和商业电影教条割裂。在票房上大获全胜的《港囧》与《夏洛特烦恼》,反映的也是现实的社会问题“中年危机”。因有喜剧类型片的加持,吸引了一大批想要在影院内放松的观众。 (三)互联网+电影 “互联网企业全面进入电影行业,互联网用户、互联网IP、互联网营销、互联网那种草根、碎片、网状黏合的特点,对中国电影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互联网分享成为电影舆论的主体。C2B电影模式、线上再投放电影模式,以“小西天”为代表的艺术院线的建设为现实主义国产华语电影除去院线投放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四)创意包装 2015年上映的《滚蛋吧!肿瘤君》代表中国大陆“申奥”,这部以29岁的乐天派漫画家熊顿因患癌症身处人生最艰难时刻但同样对着命运微笑的故事为创作蓝本,妙用大量的“戏仿拼贴”以及好莱坞时下正流行的高低速镜头交叉剪辑,创意包装登上荧幕。影片中“生老病死”的现实人生不煽情不鸡汤,既戳心又暖心,使得现实题材极富观赏性。 (五)明星宣发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想要突围,除了导演自身的品牌号召力,还可以适当增强“明星宣发”。如陈可辛导演以“拐卖儿童”为主题的现实主义作品《亲爱的》邀请到了赵薇、黄渤、郝蕾等实力派演员。同题材的《失孤》则由老牌偶像刘德华和时下流行的“小鲜肉”井柏然担纲主演。尔冬升导演的《我是路人甲》虽未有大牌主演,但凭借自身的好人缘请到了梁朝伟为其写影评引发了不小的话题热度。2015年上映的《十二公民》与《心迷宫》无论选材还是剧本都足够创新与扎实。《十二公民》的群戏由北京人艺老戏骨担纲,剧本改编自美国电影《十二怒汉》,反映了当前国内贫富差距、地域歧视、家庭教育等非常符合本土特色的诸多现实问题。《心迷宫》多视角拼图叙事,剧本设计极巧妙。该片导演更是被业界赞许为中国的“科恩兄弟”。遗憾的是,这两部影片都未获得足够的院线排片。华语电影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属性和现实主义内核并不矛盾。适当地增强明星效应和宣发可以缓解“好电影”低排片成遗珠的尴尬局面。 四、结语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会中提及了关于国内文艺发展的五个问题,要求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习主席指出“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处理好义利关系,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与欢迎。” 大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决定了越来越强烈的精神文化的需要。坚持现实主义国产华语电影的创作是时代的需求,更是历史的需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已不可能和商业属性分离。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现实主义国产华语电影既要做到有思想也要有关注,“讲一个好故事,并且讲好一个故事”,承担起提高公民素质、提升大众审美能力、完善个体人格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王一川.当前中国现实主义范式及其三重景观——以新世纪以来的电影为例[J].社会科学,2012(12). [2]贾磊磊.现实主义电影应坚守正确的价值导向[N].光明日报文艺评论周刊·影视评论,2016-3-21(014). [3]王志敏.电影批评[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 [4]韩梦媛.韩国Faction电影相关特色浅谈——以2013年票房前十名中的《素媛》《回家的路》《辩护人》为例[J].东南传播,201(01). [5]尹鸿,梁君健.“网生代元年”的多元电影文化:2014年中国电影创作备忘录[J].当代电影,2015(0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