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规避“马太效应”,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
范文 | 张剑峰 【摘要】由于每个人都具有客观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初中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上也会存在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通过“一刀切”的方式导致课堂“马太效应”的生成。针对这一点,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规避“马太效应”,消除两极分化,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马太效应;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会发现有学生在学习时出现“吃不饱”,而另外的学生“吃不完”的现象。这不仅是产生“马太效应”的直接原因,更是产生后进生的根本原因。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总结并整理了关于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规避“马太效应”的方法,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一、“马太效应”的概念和定义 在《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的一则寓言:一个国王在远行前交给他的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同时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对他说:“主人,我用您给的一锭银子赚了十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十座城邑。第二个仆人对他说道:“主人,我拿您给我的一锭银子赚到了五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五座城邑。第三个仆人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下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一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道:“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针对这个故事,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将这种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定义为“马太效应”。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马太效应问题提出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语文能力较强、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通常表现为积极思考和发言,并且密切地和教师的教学进行着交流互动,因此他们的语文成绩和综合能力越来越好;而有的语文能力较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却经常上课走神,很难跟着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行思考和发言,而互动交流更是不愿去做,因此成绩会越来越差。 由于极个别的语文教师还存在着传统的教学观念,片面地将成绩的好坏进行学生的优劣划分,因此将全部的关注和关心给了“好学生”,对“差学生”或置之不理或严加苛责。这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中“马太效应”的产生,也严重阻碍了全体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规避“马太效应”,提高教学效率。 三、规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马太效应的方法 (一)因材施教实现个性教学 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上大多依靠强行记忆,这种方法不能说完全无效,却常常事倍功半,并且很难达到知识的灵活运用。这也因此造成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马太效应”的出现。针对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每个学生,尤其是成绩较低的学生的个人情况帮助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分析,引导和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寻找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让他们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将知识实现灵活运用,进而消除对语文的恐惧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不仅如此,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的布置、任务的安排和测验的评判时应当做到“偏心偏向”。对于学困生,教师需要通过布置起点较低、难度较小的学习任务给他们,并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然后按照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和个人能力的提升逐步实现作业、练习和测验的数量与难度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对他们进行及时和耐心的辅导。对能够独立完成任务要求,或者解题正确率和成绩实现上升,哪怕仅仅一次的学生,教师也需要及时地对他们进行表扬和肯定。 另外,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在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还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关心和耐心的辅导,并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意志进行引导,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恒心。并且教师还需要经常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 (二)利用演讲唤起学生信心 如上文所述,由于极个别的教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宠爱”,给了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而对于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却总是报以冷漠、忽略的态度。长此以往,由于长期处于一个被否定的状态下,这些“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马太效应”现象愈加显著。 为了树立学困生的学习信心,笔者利用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关于语文知识或文学作品的自主演讲。让全体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演讲,教师可以充分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发现他们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并按照相应的方向对其进行学习方法与兴趣的引导和培养。同时,学生通过分享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激发了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实现了普遍的提高,而“马太效应”也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三)运用分组合作优势互补 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实现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学习资源,并且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压抑了学生的个人潜力和天赋。这也是造成“马太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相同问题让多名学生反复回答,或者仅仅让个别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互动,更是容易形成课堂教学中“马太效应”的产生。 根据初中语文新课标的理念,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进行语文教学。一般而言,小组合作教学是教师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甚至性别将学生划分成四到六人为一组的小组,并且组员的搭配充分考虑到学生能力和水平的优势互补。通过对语文问题、探究学习的小组合作,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小组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并汲取其他同学的学习经验,实现语文能力的互助提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规避“马太效应”。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通过尊重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是有效规避“马太效应”的重要方法。也只有实行多元化的科学教学,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实现语文知识的积累,综合能力的提高,使语文教学效率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新文.马太效应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聊城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8. [2]马吉平.谨防课堂教学中的“马太效应”.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 (编辑:龙贤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