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应用型影视类专业的文学课程改革的研究 |
范文 | 彭霞玲+马静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影视剧作对文学作品的运用、剖析文学作品的改编和演绎、设定具体情境创作文学作品等三个方面的案例情境方法改革,阐释了应用型影视类专业的文学课程改革,必须将文学作品同影视类专业特点相结合的全新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应用型;影视类;文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120-02 文学是人学,文学是人类对于世界、对于历史、对于人生的生命倾诉、生命拯救、生命悲悯和生命超越。文学课程改造,意味着对课程观念、性质、标准、内容、策略、过程、方法等全方位的批判性审视和建设性扬弃。[1]影视类专业的文学类课程应该结合影视类专业特征,开展生动形象的情境教学法,让原本就天性活泼、思维活跃的影视类专业大学生在真情实境中体验中外文学独特的感染人性的魅力,从而领悟人生的真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乃至综合素质。目前山西工商学院传媒学院影视类专业开设的文学类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以及相关的写作课程:语言艺术写作、电视解说词写作、剧本写作,选修课程有文学鉴赏、文学与人生、当代新锐作家作品鉴赏、古代女性作家作品鉴赏等,这三个系列的课程教学中都可以实施情境教学法。 一、影视剧作对文学作品的运用 在给影视类专业学生讲授文学课程时,结合具体作家作品的结构情节和人物塑造,播放并分析相关的影视剧作片段或花絮,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再现中体验文学作品的双重感染力,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影视剧作中诗词的运用非常普遍,剧名化用诗词诗句,插曲歌词、人物台词直接或化用诗词原文,营造出了诗词的具体审美意境,对情节推动和人物塑造都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而学生从中既学会了鉴赏,也学会了在实际创作和拍摄作品时恰当的借鉴。影片《城南旧事》中天真善良的小女孩英子在亲历了父亲、邻居、好友的悲惨遭遇后,随母亲黯然离开小城,在回忆中耳畔响起弘一法师李叔同写的《送别》一词,怅然若失的哀婉之情令人唏嘘动容。由陈洁、白钢执导的古装历史戏说剧《大唐歌飞》中永新娘子演唱李白作的新词《清平调》,把牡丹、杨贵妃与唐明皇三者糅合,融为一体,令人觉得人花交映,迷离恍惚,再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奢华的生活。而永新娘子唱完歌后惶恐不安的神态,亦体现出伴君如伴虎的胆颤心惊,后宫深似海的勾心斗角,以及古代艺人们的地位低微。 电视综艺节目中有许多系列节目系统地介绍了影视作品中的经典插曲,分析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如《影视留声机》的乐读名著系列,将四大名著诸多改编版本的插曲进行了节选和情境再现;《中华情》系列影视插曲荟萃,有琼瑶言情影视专辑、金庸武侠影视剧专辑、《红楼梦》主题专辑、古典爱情专辑、诗词戏曲专辑等等;《老梁故事汇》、《老梁看电影》、《老梁看电视》也有琼瑶、金庸和四大名著的歌曲专辑。以上系列节目都可用来作为文学课程情境教学改革的珍贵资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突破了传统文学课程的局限性,与影视类专业特点也紧密结合,一举多得,效果显著。 二、文学作品的改编和演绎 影视剧作经常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和加工,前文提到的四大名著、琼瑶言情小说、金庸武侠小说的各种影视剧版本的改编和演绎,甚至戏说(如《西游记》衍生的《大话西游》、《情癫大圣》、《西游降魔篇》、《春光灿烂猪八戒》;《三国演义》衍生的《赤壁》、《关云长》等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孔雀东南飞》、唐传奇《聂隐娘》、三言二拍、《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也有同名电视剧的成功改编;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王安忆的《长恨歌》等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也有相应的影视剧的精彩改编。雨果的《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司汤达的《红与黑》、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改编成电影《乱世佳人》)、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等外国文学作品也一一搬上荧屏。《宫锁珠帘》、《云中歌》、《琅琊榜》、《芈月传》、《寂寞空庭春欲晚》等轰动一时的影视新作,分别改编自于正、桐华、海宴、蒋胜男、匪我思存等一批新兴网络作家的最新网红作品。 而青年导演和在校学生制作的微电影,也有很多改编了经典文学作品,如《三国》以《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的人物代称现代企业集团的代表人物,并进行了如三国征战般的购地竞争,“蒋干盗书”、“舌战群儒”等三国经典情节在现代商战中模拟再现,别有一番风味。汉服微电影《关雎》大胆地将《诗经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古典爱情故事改编成鬼女狐仙的妖异传说,隐射着婚外恋、同性恋等敏感话题。汉服微电影《齐人一妻一妾》更将《孟子》中的小小趣事改编成了齐人下岗赌钱负债、妻贤做婢打工还债、齐人发现殴打妻子、妻子绝望投环自尽的具体情节。 文学作品的其他艺术演绎也形式多样,如动画片、水墨动画MV、沙画、情境朗诵、戏曲、相声、小品、话剧等等,恰当运用诸多媒体表现形式来辅助文学课程教学,在具体故事情境中带领学生直观、感性地体验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轻松自如而效果增倍。 三、设定具体情境创作文学作品 文学课程讲授过程中,可以结合所讲作家作品,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和人物,让学生初步尝试创作现代诗歌、古体诗词、散文、小说、解说词、剧本等等文学作品形式。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课程练习创作,可以设定气候、季节、节日、校园文化活动为具体情境,也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用各种征文比赛规定的主题、情境来激励学生积极创作,如樱花诗比赛、牡丹诗比赛、端午诗歌大赛、童年记忆散文大赛等等,在参赛中推动学生自觉写作,不断练习,逐步提高。 《语言艺术写作》课程“微型小说”写作训练环节中,让学生先学着从周边生活中观察和感知,并提醒学生充分关注细节,将对其的情感和情绪诉诸笔端。在初次尝试写作时,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加以表达。如假设自己身处这样的环境“漆黑的夜晚,躺在床上,似乎是听见了远远近近、各种各样的声音,过去、未来……如同过电影一般涌过”。这样,学生可以充分的将自己置身于“夜之声”的美妙情境中,将内心情感和情绪融入其中,借用文字加以展现。 又如在“故事”写作训练项目中,好多学生对生活经验缺乏感知,觉得无从下手,我们在教学中可将本身就充满了意境化和情境性的诗词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诗词主题和内涵的同时,与作者情感高度契合,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小故事。如:有的学生就选择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词作为底本,再切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写出了属于自己的小故事,感染力强。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分享的同时,让大家充分学会了“故事”的写作方式和方法。 《电视解说词写作》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实例充分理解电视解说词的相关理论和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又让其在实践和实训活动中学习撰写解说词,并密切注意解说词与其他电视因素之间的关系。如讲到“解说词的语言特点”一节时,会结合经典片例,使学生充分理解不同类型电视片的诠释方式及语言特点,如大型文献纪录片《故宫》、《大国崛起》中解说词的大气、恢弘及严谨,又如人文类纪录片《幼儿园》《舟舟的世界》中对细节的把握以及对人物生活化的纪录和表达等,从而对日后自己对电视解说词的写作奠定坚实基础。 《剧本写作》教学过程中,日常实训项目有规定情境的模拟场景写作,有给出若干词语自选组合情境写作,有给出开端进行联想情境的想象力拓展训练等等。另外,剧本写作和其他专业课程,如电视摄像技艺、后期制作、导演基础、DV创作等,进行联合作业,学生自创微剧本,自编自导自演,提升了综合实践能力。第二课堂中,结合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如人文知识竞赛的人文演绎环节、学生社团中话剧社的专场演出、迎新晚会、月满工商中秋晚会、专业课程汇报演出、毕业汇报演出等等,学生自创微话剧、微小品剧本,在实践中更牢固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剧本征集大赛,可以突破日常的微剧本写作,根据自己的能力创作篇幅较长的影视剧本,开发自身编剧的潜能。 综上所述,应用型影视类专业的文学课程教学,不同于中文专业和普通专业的文学课程,教师应从实用性的能力培养出发,结合影视类专业特点,将影视剧对文学作品的运用效果、影视剧对文学作品故事情节的改编、设定具体情境训练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作为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点,改变传统式一讲到底的“填鸭式”教育,在简介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多穿插案例分析、项目实训,才能真正提高影视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文学课程教学应紧紧围绕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在保持自身专业知识性、学理性和审美性的前提下,克服教育理念滞后、教学质量评价监督体系不完善、课程设置与当下现实脱节等弊端,在坚持文学课程地方特色与开放性、实践性、整体性原则相结合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教学模式从单一讲授型向教、学、研、产、用一体型转变,同时建立并完善凸显实践应用能力的考评机制,以促进文学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发挥更大作用。[2] 参考文献: [1]戴永课.文学课程的改造与重构[J].湖南教育(中),2012,(05):42. [2]尤平.应用技术大学文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天中学刊,2016,(01):14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