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皮影影卷“三顶七”唱词文体修辞研究 |
范文 | 薛婧婧 【摘 要】皮影戏2011年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间文学的代表之一,但研究寥寥亟待广泛关注和顶礼传承。关于皮影影卷(唱本)即皮影戏文学脚本需要大量翔实资料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审慎研究。本文选取辽南皮影戏的经典作品《五峰会》进行皮影影卷中独特而又常见的“三顶七”唱词,试从文学和语言学角度深入分析,以期指导当代皮影影卷的创新和创作。 【关键词】文体修辞;辽南皮影;“三顶七”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2-0027-02 一、相关概念及研究对象 (一)相关概念 1.文体修辞。文体修辞是指文学作品的体裁或语篇结构所带有的修辞特征及风格特征。早在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中就有《比兴》五篇讨论成辞之用,这是我国对文体修辞的最初研究。目前關于文体修辞的比较少,而且集中于句法修辞对文风的影响,而不是语篇修辞层面。文体修辞的研究不能局限于语素、语句,还应该包括句组,甚至应拓展向更广的语篇领域。“三顶七”的文体结构极为特殊,其本身除具有对仗、递进的修辞功能外,还包括句组整体形式带有的修辞功能,结合其民间口语特色,戏剧台词的体裁特色,值得深入研究。 2.“三顶七”。“三顶七”又称“三赶七”,是皮影影卷(唱本)即皮影戏文学脚本中区别于其他剧种而又十分常见的一种唱词(文体结构)。总的来说,“三顶七”的文体特点体现为篇幅短小、相对结构对称、句子字数递增。它兼具戏剧和诗歌的体裁特征,同时也天然包含了对仗、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特点。句子字数从三字句开始,两句增一字,直到七字句,以三三、四四、五五、六六、七七呈现。《五峰会》影卷中多次出现“三顶七”唱词,充分体现了文体修辞在民间戏剧中的独特魅力。 (二)研究对象 1.辽南皮影。按地区划分,辽南皮影戏指以金州、复州、盖州、海城、岫岩、凌源等地为代表的北方皮影戏。辽南皮影戏自清嘉庆年间从河北滦州传来,与辽南地区的地方民俗、方言及音乐相融合,成为辽南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戏剧形式。 2.影卷《五峰会》。《五峰会》是属于讴歌忠臣良将题材的四大经典影卷之一,相传由艺人齐二黑父女合作在辽阳编创,讲述了宋神宗偏信奸相沈恒威,曹克让等良将受尽迫害却依然赤胆忠心,在奸相通敌、敌众我寡的危情中三代忠臣合力救驾成功的故事,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版本上,绝大多数皮影影卷为手抄本,许多珍贵资料流落海外,本文语料均来自于民国辛酉秋月上海大成书局印行的影印本。 二、“三顶七”唱词(文体结构)的特点 (一)宝塔结构 “三顶七”唱词一共只有五句,每一句含有字数相等的两小句,篇幅十分短小。从三字句开始每句增一字至七字句,形成三三、四四、五五、六六、七七的宝塔结构。从篇幅上看,它有工巧精悍的玲珑美;从字数上看,它体现出了稳定的宝塔式建筑美。 (二)形式灵活 1.唱白搭配灵活。“三顶七”可以与别种唱词进行互相穿插配合。譬如这段父子对唱:子:“钦差到。来拿吾。”父:“那时你母,一命呜呼。”(二生插白:啊呀,儿的母亲啊!)父:“钦差非别者,是你寇盟叔。”子:“那日三义庙内,我白须变黑胡。他的胡须变白了,可怜替我被刀诛。”这段在“三顶七”中插白一句感叹,渲染气氛,更能表现出英雄落难的悲苦和儿子们对母亲的愧疚,感人至深。 2.演唱形式灵活。“三顶七”唱词在皮影影卷中虽然文体结构固定,但是可以根据戏剧的需要与其他唱词进行灵活搭配,并且变换形式丰富多样。从演唱形式上看,“三顶七”不仅可以独唱、合唱还可以对唱。 独唱:《五峰会》中有大量的单人独唱。比如作品中暴虎的一段唱词:“有暴虎,先进屋。二位长亲,恕我粗鲁。暴虎就是我,长亲认得不?那年八月十五,这等一出一出。出出具在高山上,这才打开闷葫芦。”这一段唱词只五句,短小精炼包含了寒暄和自我介绍等丰富内容,字句从少到多,从简至丰,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对唱:对唱往往使用在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换中,譬如曹珍(文)曹宝(武)兄弟的文、武对唱。文:“拉兄弟,泪双垂。”武:“英雄曹宝,一旁放悲!”文:“梦里想不到,这里遇一堆。”武:“不知哥哥下落,打听无落无归!”文:“我知你在青峰山,你今来此意何为?”兄弟重逢的情节使用“三顶七”对唱不仅能引起观众注意情节变化,更能使兄弟互诉衷肠的真情感染观众,产生共鸣。 合唱:《五峰会》作品中的合唱出现次数非常少。例如曹氏父子流落十二年后相认的情节下,父子三人合唱:“他父子,才进屋。忘了欢喜,放声大哭。十二年冤枉,并未得说出。诬被奸臣所害,落得东奔西突。不得见面今见面,唯恐是梦恍忽忽。”三人合唱,把前序的充分铺垫立刻引爆,感情充沛,气势激昂,引领观众在悲喜交加的情绪中进行体悟。 三、“三顶七”的文体修辞作用 (一)形式递进 “三顶七”由文体结构兼含了对仗、递进、排比的修辞方法,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字数对称迎合了中国受众的审美口味,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句子精炼,层层递进,从三字句到七字句使唱词语势突出,便于渲染气氛、引起读者共鸣。 譬如曹宝独唱:“爹爹死,恨沈贼。恼恨奸相,肉烂皮飞。知道神宗主,信了沈恒威,保龙山上观景,必把天子命亏。我今上山观皇会,访拿仇人辨是非!”采用“三顶七”更显得感情饱满,把对宋神宗的忠贞不二和对佞臣沈相的痛恨鄙视彰显出来;同时这段唱词有如誓词,节奏和谐,铿锵有力,把观众的情绪逐步推向高峰,使观众在激昂的唱词中得到爱国主义的心灵净化。 (二)深化内容 “三顶七”的出现次数少、频率低,由于句子字数逐渐增多加强了节奏感和紧迫感,往往标志着矛盾冲突的集中点或者情节的转折点,用特殊的文体修辞唤起观众的审美注意力,加速情节发展的同时将情节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便于刻画更加鲜明的人物性格,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譬如曹克让的独唱:“心难受,眼模糊。昏花二目,泪珠扑簌。把心秉又秉,揉揉双眼珠。再叫曹珍曹宝,想是天有补扶。打量你们俱已死,我死无人收尸骨。”这段唱词朗朗上口、凄凉哀怨,好似句句血泪流淌,即便语言质朴,也将老臣曹克让多年承受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引发观众得到了影调悲怆、真情流露的共鸣。 (三)美化韵律 “三顶七”用最易于理解和接受的“三字经”句式开始,每两句字数相等,这种字数上的对仗符合中国传统诗歌的对称美。而后逐级增一字,使读者犹如上台阶一般最终登顶七字句,这种文体结构使唱词极富节奏感、韵律性、建筑美,使唱词内容如水般流动起来。而始于三字句终于七字句,完全符合艾宾浩斯的记忆理论即人类瞬时记忆的字符数是5+/-2,更是祖先智慧的体现。 综上所述,皮影影卷中“三顶七”唱词的文体修辞的文学和语言特点非常突出,是皮影戏区别于其他戏曲艺术的文学和语言标志,极富研究价值。同时,皮影影卷研究异常困难,大量影卷是手抄本,濒临亡佚,因此必须对现存皮影影卷实施抢救、加强保护。另外手抄本中有诸多特殊符号不易辨识,因此搜集更多史料进行数字化、标准化信息处理刻不容缓。传承皮影戏艺术,指导当代皮影艺术的创作和发展,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吴礼权.中国现代修辞学通论[M].台湾商务印书馆,1998. [4]鄢化志.中国古代杂体诗通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魏力群.中国皮影艺术史[M].文化出版社,2007. [6]达妮莎.复州皮影戏的源流及其传承谱系[J].美术大观,2010(07). [7]唐辉.《文心雕龙》的文体修辞思想[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8]刘晓林.辽南皮影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