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红船口木版年画类别浅议 |
范文 | 侯卫国 【摘 要】鄄城红船口位于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东红船镇,原为黄河古河道沿岸渡口。红船口木版年画字号“复兴永”,是清代和民国时期鼎盛一时的年画产地,流传非常广泛,红船口木版年画的题材主要源自于鲁西南地方戏剧和民间神话故事,主要表现类别有神马像、扇面年画、书本子等,在表现形式上涵盖了大多数的年画形态,并以“书本子”这一特色年画在中国民间年画中占有重要地位。红船口木版年画造型夸张,色彩雅致,构图饱满,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鲁西南文化特色,是鲁西南文化的重要典藏记录,也是中国民间年画艺术的瑰宝。 【关键词】红船口;复兴永;书本子;年画 中图分类号:J2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2-0088-02 一、红船口木版年画发展概述 红船口位于现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东红船镇,根据史料记载,《黄河志》写到:“州治东南三十里,地名红船口,即黄河故道也,与郓城县接界。明永乐九年,疏河流经次,东北入会通河。正统十三年,河决于河南荥泽县东黑阳山,由蒲经澶四十余里,合黄河故道,决于张秋沙湾,泛溢兖、济,遂夺运道而东……”宋末金初,红船是黄河渡口,因此处水流湍急,洪浪滔天,因此叫“洪川”、“洪川口”,后改称红船口,当地流传至今的另外一个传说是,有人看到一艘很大的红色官船在附近沉没,就把这里叫做红船口。 红船口“复兴永”字号木版年画的创始人为曹河宴(1884-1967),据红船口年画传承人曹洪诺(1944-)回忆,其祖父曹河宴从范县学艺后回到红船口开设年画作坊,范县年画属于东昌府年画的一支,从年画风格和题材类别等方面分析,红船口“复兴永”木版年画和东昌府木版年画有很大的渊源关系。 红船口木版年画种类齐全,特别是“书本子”和扇面年画是其最著名的特色年画。红船口木版年画风格独特,在全国各地的木版年画中独树一帜,具有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构图饱满,造型夸张,戏剧人物表现动态优美,背景和场景表现具有文人山水画的清新雅致。线版以阳刻为主,印刻为辅,平刀的木刻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线条挺拔简练,兼以局部面积的黑白对比衬托主题形象,画面具有非常协调的视觉效果。红船口木版年画色彩对比相对协调,运用中国传统用色的大红、桃红、草绿、茄紫和黄色五种色版套色。红船口木版年画造型夸张,色彩雅致,构图饱满,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鲁西南文化特色,是鲁西南文化的重要典藏记录,也是中国民间年画艺术的瑰宝。 红船口木版年画盛行于清代末期和民国时期,创始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历经时代变迁,年画题材也随时代发展创作出女子操练、红灯记等题材的年画,但始终不能改变逐渐没落的局面,红船口木版年画至今面临人亡艺绝的困境,曹氏后人依靠纸活手艺为生而绝口不提再印制年画,当年刻制的古版也逐渐消失在岁月河流中,我们至今只能在博物馆、文化馆和私人收藏中欣赏珍贵的红船口木版年画艺术。 二、红船口木版年画类别研究 年画是中国民间传统绘画的一个独立画种。因主要张贴于新年之际,故名。狭义上,专指新年时城乡民众张贴于居室内外门、窗、墙、灶等处的由各地作坊刻绘的绘画作品;廣义上,凡民间艺人创作并由作坊行业刻绘和经营的,以描写和反映民间世俗生活为特征的绘画作品,均可归为年画类。年画的类别因各地风俗特色不同,难以用单一的标准进行统一划分,红船口木版年画的特点更适合从功能和题材两方面来了解。 (一)红船口木版年画的功能形式 1.神马像。红船口年画的神马像多为门神、灶王、牛马王等,在每年10月开始大量印制,在年前出售,门神以秦琼和敬德(尉迟恭)形象为多,民间旧俗逢除夕,将《秦琼敬德》贴在临街大门上,用以避邪驱灾,纳福迎祥,保佑合家平安。红船口的灶王形象为双座灶,刻印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并坐,灶王爷居左,灶王奶奶居右,构图简疏,以红绿色为主,用作祈求平安,避免火灾。牛、马在人们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传统农耕的重要劳动畜力。人们为感谢牛、马的贡献,祈求来年生活更加充裕,过年期间以神敬之,对它们加以祭拜。红船口木版年画的神马像选材风格和构图与东昌府风格相近,但因保存不善,流传较少。 2.扇面年画。民间扇面年画一般作为传统年画的附属品,数量不多,所以流传下来的较少,但在红船口木版年画中,扇面画是其相当重要的一个产品类型,不同于天津杨柳青扇面年画的欣赏性,红船口木版年画最重要的是实用为主,在夏天年画销售的淡季,有纸扎艺人挑着扇骨和扇面画走街串巷当场制作纸扇,在山东及周边地区流传非常广泛。 红船口的扇面年画是主要以人物故事和传统戏曲为表现对象的戏出年画,红船口所在的菏泽地区是著名的戏曲之乡和书画之乡,当地地方戏曲有山东梆子、大平调、枣梆、柳子戏、四平调、豫剧等,丰富的戏曲剧目极大地影响了民间木版年画的选材和创作,经典的扇面年画有《对松关》《韩湘子出家》《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等,扇面画的流传从另一个角度又宣传和推动了戏曲文化的传播。 3.书(音同福)本子。书本子是鲁西南地区特有的婚嫁用品之一,外面以蓝色土布为封面,正面封面与年画一样大小,但底面修长,可以折包过来,并且与正面有钮扣相系。该书长35厘米,宽20厘米,每册页数不等,少者10页左右,最多者达40页上下。 清代时期起,鲁西南当地姑娘在出嫁之时,书本子、剪刀和针线笸箩是必不可少的三种陪嫁品,都放在嫁妆箱内陪伴姑娘出嫁,书本子因为是嫁妆品和结婚纪念品,一般备受呵护,陪伴妇女一生。书本子有两种作用:第一,书本子上印制的戏曲故事、民间神话传说和吉祥图案是妇女不可多得的纪念书籍和文化教科书;第二,书本子的折叠包装形式使妇女可以把收藏到的鞋样、花样剪纸等存放于内,当作收藏器物存在。 目前市面上收藏的书本子都是红船口复兴永制作的,以红船口为中心,覆盖整个鲁西南地区,以及河南和河北的少数地方。书本子里的年画多以戏出年画和吉祥图案为主,捎带少量的古典神话故事和花样年画,花样年画主要是提供妇女们绣花的样本,多是花鸟图案。后期的书本子又出现带有女兵操练和红灯记等具有时代气息的年画形式。 4.灯屏和伞面年画。鲁西南当地有在正月十五看花灯和放孔明灯的习俗,在扎好的方灯灯架的四面糊上印制好的年画,一个方灯或孔明灯就成型了。鲁西南地区在花灯上贴的图案大部分都是由红船口年画作坊印制的。伞面年画也是把年画糊在伞面,外面刷上桐油,因为流传不多,很难见到红船口的伞面年画,只能从曹氏后人口中一见端倪。 (二)红船口木版年画题材形式 1.戏出年画。戏出年画是指表现题材内容为戏剧故事的年画形式。戏出年画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艺术娱乐,二是教化传播。 戏出年画里没有更多的祈愿和崇拜,更多的是注重多姿多彩的绘画美感,通过描绘戏剧人物的肢体语言、身段程式、衣着扮相,再现戏剧的韵味美感,它将戏曲这种时间艺术的精华,转化为年画空间艺术的肌理。 戏出年画除了娱乐性以外,在更多的层面上起到了传播和教化的作用。在欣赏年画的同时,感受戏剧人物的喜怒哀乐,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教导儿童认识民族和历史文化,戏出年画在民间充当了图形艺术的文化传播的载体,成为了当时在文化教育贫乏的百姓中传播文化的主要工具之一。 鲁西南地区作为戏剧之乡,各种戏剧种类对鲁西南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而也对鲁西南的年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戏剧的教化功能和娱乐性都和年画相同,两种民间艺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在红船口书本子和扇面年画中,戏出年画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再現了山东梆子、大平调、枣梆、两夹弦、四平调、豫剧等在鲁西南地区流传的各种不同戏曲题材,在特点上更多的表现了武戏题材,并在戏剧的基础上组织构成画面,加入了丰富的想象力,加以坐骑、场景,使戏出年画更超越了戏曲艺术本身的高度。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戏出年画有《姚刚征南》《井台会》《对花枪》《西厢记》《铡美案》等。 2.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表现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的年画也有很多,但其表现形式很多和戏出年画类似,都采用戏剧表演画面的形式来表现故事情节,既可以归入戏出年画,也可以归入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年画。这类年画的布景和传统戏出年画的布景稍有不同,去掉了舞台布景,更多的加入了远山、草地、云彩这些文人山水画的背景元素。这类年画主要表现水浒故事、白蛇传、三国故事、西游记、宝莲灯、二十四孝及东郭先生和狼等诸多题材。 3.时事新闻。红船口年画中表现时事新闻的并不太多,并多产生于民国和解放后,主要代表有《女兵操练》《纺织图》等,解放后又出现一批《红灯记》《奇袭白虎团》《沙家浜》等样板戏内容的系列年画。这些作品数量不多,但人物造型和画面刻画具有很明显的时代特征。 4.吉祥娃娃和花鸟虫鱼。吉祥图案和花鸟在各地年画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代表民众吉祥如意,多子多福的朴实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红船口木版年画中也有不少此类年画,如《五子登科》《胖娃娃》《牡丹花瓶》《一品清廉》等,此外还有一些独幅花鸟,鸟的形态生动形象,造型和刀法非常流畅,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红船口木版年画主要表现类别有神马像、扇面年画、书本子等多种,在表现形式上涵盖了大多数的年画形态,并以“书本子”这一特色年画在中国民间年画中占有重要地位。红船口木版年画是鲁西南地区在清末民国时期的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反映出当时当地的戏曲文化、民俗文化和美学造诣,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研究价值。红船口木版年画造型夸张,色彩雅致,构图饱满,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鲁西南文化特色,是鲁西南文化的重要典藏记录,也是中国民间年画艺术的瑰宝。 参考文献: [1]王树村.中国年画史[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2. [2]沈泓.中国濒危年画寻踪-红船口年画之旅[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 [3]潘鲁生,赵屹.谁家的书本子[J].民间文化论坛,2004(06):0034. [4]张宪昌.东昌府木版年画[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5]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M].中华书局,20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