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评剧艺术的继承及发展路径 |
范文 | 李小双 【摘 要】评剧,是我国北方广为盛行的戏曲剧种,深受广大人民所喜爱,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1]。随着各种戏剧艺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使得评剧走上专业化的道路,但在评剧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对于评剧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评剧;继承;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5-0042-01 评剧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经历了辉煌与沧桑,尤其是近年来的种种原因导致评剧发展较为迟缓、曲折。评剧的发展受到区域性的限制,没有得到更多的观众了解,因此它的继承和发展受到了阻碍。如何打破现在的困境,创造出一个具有时代特色,深受观众所喜爱的评剧,是每个评剧团体和评剧工作者都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重视继承评剧艺术 地方戏是一个地方独有的文化遗存,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众多地方戏构成了我国千姿百态、万紫千红的文艺百花园。评剧作为众多地方戏之一,根植于民间热土,拥有冀东辽阔的土地,展现出与其民风相匹配的淳朴与豪爽,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评剧除了能演古装戏以外,还可以很好地诠释现代戏,因为它的演唱风格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所以很多现代的题材都不难驾驭。重要的是我们要重视评剧艺术,重视传统文化,它既是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 二、正确看待评剧艺术 纵观评剧发展史,很清晰地看出,评剧走向辉煌,离不开像白玉霜、新凤霞、花淑兰等这些老评剧们对评剧文化的继承,可以说没有老评剧们,没有这些老艺术家不断创新、不断与时俱进,就没有今天的评剧,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现在好多评剧人忘记曾经那些评剧老角,认为他们的戏剧老套,甚至学习白派不听白玉霜,学习刘派不听刘翠霞。因此我们要以一种崇敬的心态去欣赏,虽然它已经历尽沧桑,但是它的精髓是值得我们用心去学习和揣摩。 三、如何发展评剧艺术 (一)多渠道拓宽评剧艺术道路。如今信息量如此的发达,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营造更多评剧的艺术氛围,让更多的人了解评剧,喜欢评剧。首先可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和评剧艺术节期间,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条幅等方式加大宣传,同时举办有关评剧的展览,开展讲座,并让广大群众免费欣赏评剧等活动;其次,在校园开展有关评剧的活动,比如评剧知识竞赛、评剧表演,邀请评剧老艺术家坐镇现场,并指导学生正确学习评剧知识,了解评剧艺术风格;最后可以在市、区、县举办评剧票友大赛、评剧剧本创作大赛,引导和鼓励群众参与到评剧的表演和创作中来,激发群众对于评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和比赛来加大评剧在公众面前的曝光率,可以涌现出更多的评剧爱好者,还能产生许多业余评剧演员。 (二)创新发展新唱腔。唱腔是传统戏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评剧的唱腔是板腔体,有慢板、二六板、垛板和散板等多种板式[2]。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变快,人们的心理活动与以前相比也有差別,评剧要在传统的唱腔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以适应当下观众新的审美需求,这也是评剧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需要。一方面让初次接触评剧的人通过好听、易学的唱腔激起对评剧的喜爱,同时配备新的板式结构和配乐手法;另一方面要用优美的旋律表达出来,用充沛的感情来演唱,让表演者和观看者都能轻松接受,并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创作评剧优秀作品。在评剧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出评剧是吸收了很多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所发展而成的,表达的内容也具有民间生活气息,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得以扎根于广大群众当中。比如:《刘巧儿》讲述的就是发生在40年代延安抗日根据地的真人真事,在群众中甚有影响,也成为了评剧历史上的优秀作品[3]。因此,当代对于评剧的创作不仅要注重小空间,也要放眼当下的社会环境,创作深得人民群众内心的作品,可以是三农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寻找当下关注的焦点、热点,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评剧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 (四)大力培养评剧演员。作为“名角的艺术”,评剧的传承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以国粹京剧为例,正因为有梅兰芳、程砚秋这样优秀艺术家的努力,使得京剧达到了巅峰的状态。而评剧与之相比,也是五大剧种之一,却相距甚远,虽然评剧也有李金顺、白玉霜等代表人物,他们的出现也使得评剧具有了广泛的影响力。而纵观评剧界,难以找出与京剧一样具有如此影响力的评剧名角,不得不说这也是评剧没有得到良好传承下去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寻找有才华、有艺德的评剧演员并大力培养,为评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评剧是戏剧艺术中的一块瑰宝,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把评剧继承和发展下去,就要不断地创新与实践,与时代同步,与生活相关[4]。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评剧社团和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继往开来,将评剧传承下去,使评剧后继有人,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么鑫.浅谈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评剧艺术[J].戏剧之家,2016(7):32. [2]齐丽君.简议继承传统弘扬评剧艺术[J].大众文艺,2012(1):110. [3]刘巍巍.试论评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戏剧之家,2016(1):50. [4]吕迎春.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评剧艺术[J].大舞台,2012(3):14-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