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传统笙扩音管的研究与改进设想 |
范文 | 陈博 【摘 要】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一般用13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制成,后发展成21、24、27、37等簧数的传统笙。同时形成相对成熟的36、38、42簧等加键扩音笙。笙由笙簧、笙脚、笙苗、笙斗、笙箍等部件组成。由笙簧振动引起笙笛内的空气振动而耦合发音,可以演奏单旋律也可以演奏和声和复调,古时用于宫廷雅乐和民间戏曲中,现广泛用于各类民族乐团。在乐队中起粘合粘连、润滑音色的作用,用于旋律或伴奏。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竹笙已经不能满足大的交响舞台和力度变化复杂的乐曲。也正因如此,笙的扩音管改革相继出现。本文对传统笙扩音管的成因和形式进行总结比对,同时提出改进设想。希望拙文可以为广大笙制作师和演奏家提供一些启示,为笙的发展起到一些积极作用。 【关键词】笙;扩音管;异体;张力;革新 中图分类号:J63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2-0049-02 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一般用13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制成,后发展成21、24、27、37等簧数的传统笙。同时形成相对成熟的36、38、42簧等加键扩音笙。笙由笙簧、笙脚、笙苗、笙斗、笙箍等部件组成。由笙簧振动引起笙笛内的空气振动而耦合发音,可以演奏单旋律也可以演奏和声和复调,古时用于宫廷雅乐和民间戏曲中,现广泛用于各类民族乐团。在乐队中起粘合粘连、润滑音色的作用,用于旋律或伴奏。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竹笙已经不能满足大的交响舞台和力度变化复杂的乐曲。也正因如此,笙的扩音管改革相继出现。本文对传统笙扩音管的成因和形式进行总结比对,同时提出改进设想。希望拙文可以为广大笙制作师和演奏家提供一些启示,为笙的发展起到一些的积极作用。 一、扩音管在传统笙上的物理特性 传统笙的笙苗全部是用竹子制作而成,外观古朴大方,音色柔美,充满叙事性。笙的声音是通过簧片震动与笙苗内径形成管状的耦合发音。音量由隐藏在笙苗内部的音窗和笙苗粗细决定。音窗越大,苗子越粗,声音就越大,反之声音就小。“扩音管”顾名思义用于乐器扩大音量的管状装置。主要目的是在不使用电子音响设备的前提下通过异体的再次耦合而扩大音量。具体到笙的扩音管就是加在笙苗外侧的管状物,找到最佳发音点,这要求在乐律学上对耦合点进行精准测算。 二、扩音管出现的背景 (一)时代的要求 70年代中后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那个年代在音乐上呈现出“歌颂性”的特点。要求所使用的乐器音量宏大,可以承担在工厂、农村、部队等露天集体环境演出的任务。为此,由文化部牵头、轻工业部组织的各类乐器改革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中国歌剧舞剧院、苏州民族乐器厂、中央民族乐团、北京民族乐团厂等乐器改革小组。 (二)作品的要求 随着各大音乐学院和音乐院团的成立,中国的职业作曲家群体相继出现。中国作品也由最初自娱自乐形式下的文人音乐和地方戏曲音乐转向大众教化娱乐。作品由山歌小曲慢慢到民族交响音乐。演出群体由建国前的戏台班子、民间鼓手向民族管弦乐团过渡。作曲法也逐渐倾向于前苏联的作曲体系,出现了很多编排齐全、音响宏大、立意深刻的民族交响音乐。音乐作品对音响强弱对比的张力要求更加严格,从而形成了为作品改革乐器的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催化了传统扩音管的改革。 (三)乐团的要求 我国的民族管弦乐团自50年代起步后规模越来越大,编制越来越齐全。各类乐器组随高中低声部系列化出现。与此同时,笙的改革集中体现在扩大音域、增加按键、增设扩音管等方面。到70年代中后期,各声部基本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管弦乐特色的民族乐团。 三、对扩音管的要求 相对乐器本身,扩音管是一个异体,主要作用是扩大音量。除了外观上的贴合与美感,对于扩音管材料的要求就显得更加重要了。首先不能因为材料太重而增加演奏者的负担。如果材料过重,一来加工制作复杂繁琐,二来增加制作工序和成本,最重要的是不便于演奏家长时间的演奏,会对手臂造成很大的负担,从而影响正常或者长期的演奏效果。目前常用的扩音管材料有铝合金、钛合金、黄铜、塑料等。其次要求扩音管的硬度要适中,特别是不能使用太软的材料否则会致使乐器经常变形。反之质地过硬、工艺不精的材料则会伤害演奏者的皮肤和手臂。 四、笙扩音管的原型 笙的扩音管原型来自于我国少数民族乐器芦笙和芒筒。最早由苏州民族乐器厂制作师张子锐先生借鉴发明,后在全国推广。 五、现存扩音管的种类与特点 (一)带帽式。顾名思义此类扩音管像一顶帽子,源于少数民族乐器芒筒和芦笙。将独立的扩音管镶嵌在每一根笙苗上端。改革群体的代表是70年代中期的苏州民族乐器厂。这样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笙的扩音问题,但是扩音管不牢固且外观缺乏美感,破坏了传统笙的古朴美。所以此类改革几年后就被淘汰了。 (二)卧式。这样的形式是将扩音管靠近笙苗的一侧敲平,笙苗接近擴音管的一侧削平。将扩音管和笙苗粘连固定。此类扩音管像扩音管平卧在笙苗上,所以称作“卧式”,其改革以北京民族乐器厂为代表。这样的扩音形式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笙扩音的问题,且扩音后的音色明亮统一,在实践中使用效果非常好,得到各大演奏家的肯定。因此,很快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沿用至今。唯一缺陷是破坏了传统笙外观的古朴美,且让人在视觉上感觉不伦不类。 (三)罩式。此种扩音管是著名笙演奏家胡天泉先生发明的。在不改变笙苗的前提下,将一个整体的金属空腔罩在笙苗上端,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笙的扩音问题,但是扩音后的音色不是很统一,同样破坏了传统笙的外形之美。 六、改进设想 (一)新型材料的探索和尝试。不论是何种原理和制作方法,材料的选取和研发尤为重要。要求材料在满足制作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薄而轻。减轻演奏者的受重负担。 (二)根据笙低音消高音的声学特点,可以选择高音部分加扩音,以达到音色音量的统一和融合。 (三)增加笙苗的内部直径,涂特殊材料使其内径光滑,从而加大音量;同时,加大音窗的开孔大小,并加开助音孔。这在不改变音色的前提下提高了音量。 (四)不破坏传统笙外观,在笙盘内部加装扩音装置。这样既保留了传统笙外观的古朴美观,又达到了扩大音量的目的。 七、结语 任何时期的乐器改革和创造都应该遵循时代的要求。对于中国传统乐器既要保留传统的美学要求,又要有与时俱进的新发展。笙的系列改革已经相对科学和完善,扩音管的改革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希望广大的笙制作师和演奏家共同开发新的材料和制作方法,让笙这件乐器在保留古朴外观的基础上又能奏出与时俱进的声音。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 [2]李光陆.中国笙艺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3]高沛.笙学艺术文集[M].上海: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