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民办应用型本科日语专业听力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范文

    张诗笛

    【摘 要】听力是日语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提高听力能力至关重要。但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听力一直是日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本文立足于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分析当前日语专业听力课堂的教学现状,并针对听力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究。

    【关键词】民办应用型本科;日语听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8-0174-02

    听力课程是日语专业课程的核心课程之一。学生入学时为零起点,从日语语音开始,进行系统的听力训练。培养有实际应用能力的日语人才,听说能力必须领先。而听是说的前提,因此,听力是日语交际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判断学生日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区别于以科研办学为主的高等院校,民办应用型高校多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许多院校将“日语听力”课程逐步改成“日语视听说”课程,在培养学生“听”技能的同时,加入了“视”和“说”的因素,这是听力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创新与发展。且随着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日益发达,日语学习者可以在课上课下接触到大量的听力资料,诸如新闻、综艺、影视节目、动漫等。

    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日语听、说依旧是学生日语语言能力的弱项。现阶段的日语听力教学无法满足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笔者围绕目前日语专业听力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教学改革方面探索出一些新的方法。

    一、民办应用型本科日语专业听力课堂现状分析

    (一)对于听力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大多数民办应用型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听力在整个课程体系占比较小,通常为每周2课时。这直接导致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存在重精读、轻听力的现象,在听力课程上投入精力相对较少,由此会导致学生对听力不够重视。例如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在能力考备考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将精力投入到单词、语法等方面的准备中,听力在备考过程中所占比例较小,导致听力成为学生应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另外,据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反馈,在工作交流过程中,“听不懂”是较为突出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多侧重于应试,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N1、N2过级率依然是日语专业测试学生学习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将应试作为听力课程的一项重要目标,并在听力课程中花大量时间讲解题目中出现的单词、语法以及如何通过上下文推断正确答案等等。过于重视能力考试,短期内或可提高学生考试中的听力成绩,但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教师需要转变角色

    目前,仍有许多教师采用“听音频——对答案——讲解”这种较为单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导致课堂缺乏互动,枯燥乏味,到第二节课时多数同学昏昏欲睡,学习效率较低。并且,在授课过程中多以教师单方面的讲解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听、记,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

    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较窄;缺少实景式听力知识的扩充,导致学生课堂上不愿意开口说、练;一味地练习某一本教材易使学生对此教材的语音、语速产生依赖,一旦听力素材中语音、语速发生变化,学生易出现慌乱或焦躁心理,导致理解错误或沟通不畅,并由此对听力产生自卑、抵触情绪。

    (五)忽略了日本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导入

    语言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作为文化的载体,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且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只有真正了解日本文化,才可以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才可以真正把握語言中想传达出的信息。但在听力课程中,许多教师将讲解重点放在单词、语法、关键词等方面,而忽视了对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讲解。

    二、听力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一)调整课程体系设置,增加听力课课时

    在民办应用型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多数对学时、学分以及专业课在总课时中的占比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应合理调整听力课与精读课等课程的比例,适当增加听力课课时。一方面,教师将在学生“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上投入更多精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在应试以及实际交际过程中对听力的重视。另外,若条件允许,在课时分布上也可灵活设置,例如听力课时增加至每周4课时,可以尝试每天1课时,每周上4天听力课。当前传统课程设置通常是一节课2课时,由于听力课堂要求学生精神高度集中,2课时连上易使学生产生疲劳,从而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而每天1课时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敦促学生更加重视听力,养成每天听听力的好习惯。

    (二)合理确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听说应用能力

    不应过度重视“应试”这一目标,也不宜将听力课上成“N1、N2听力辅导课”。对于日语专业学生来说,考取证书固然重要,但归根结底教学目标应落脚在扎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及培养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上。尤其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工作难找的形势下,应试能力强但运用能力差的毕业生很容易在竞争中被淘汰。因此,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一定要在教学中确立科学合理、符合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目标。

    (三)课堂教学模式多元化,转变教师角色

    应打破“听音频——对答案——讲解”这种较为单一的单向输出型课堂教学模式,多采用诸如任务型教学、情景教学等模式;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由过去的重“教”转向重“学”;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主导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与要求;鼓励学生多听、多看、多说,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堂中等。

    转变教师角色。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资源提供者”“引导者”“激励者”“评价者”等。教师为学生筛选、提供合适的听力素材,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激励学生克服畏难与焦虑情绪,多说多练,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法。

    (四)丰富教学内容

    一方面,在教材选择上应针对民办应用型院校学生的特点及培养目标选择有针对性的教材。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还应适当增加一些教材外的知识。例如,为提高学生毕业后的社会竞争力,教学内容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利用互联网等手段,筛选一些时政要闻、社会经济文化等最新视听资料,避免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脱节;还可加入一些社会求职、商务会话、综艺节目等视听资料,鼓励学生模仿对话练习等;在当下流行的一些电影、电视或动漫中截取一些贴近生活、工作的片段等。

    (五)增加日本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导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日语听、说、读、写、译的任何一项教学过程中,均不可与日本文化相脱节。尤其“听”作为实际交流的第一个环节,极大影响了后面的会话是否能顺利进行。只有深刻了解日本文化,才可以真正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与语言特征,在实际交流过程中,才能听懂对方真正想表达的信息。因此,必须在课堂上增加日本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导入。

    三、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培养出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容易上手的应用型人才,才是我们民办应用型高校的必经之路。在日语专业听力教学中,应紧密围绕这一培养目标,结合当前听力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法,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参考文献:

    [1]蔡忠良.高校多媒体日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6):47-49.

    [2]宋爽.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日语听力教学改革——以独立学院日语专业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6):104-105.

    [3]张爱.日语听说技能培养的实证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4):112-11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5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