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零形式 |
释义 | 零形式零形式指不以具体有形的显性形式而起语法作用的形式。与非零形式相对。例如英语中名词有单数、复数的对立,复数有-S等形式作为标记,按理单数也应有标记,但是既然复数有了显性形式,单数就是可以用空位的形式与之形成对立,如book—books,boy—boys。邵龙青《汉语语法分析中的零形式》: “一个语法结构W含有某种语法意义,但并无承荷此语法意义的 ‘有标志成分’ (为了称述简便,以下记作Y),我们便说W含有零形式,或者说那语法意义采取了零形式(以下把零形式记作Φ)。可以这样说,Ф是语言中承荷某种语法意义的无语音形式。依语言学的一般观点,语法意义总是由语法形式承荷的,Ф既然承荷语法意义,便应当说它是一个语法形式,只不过它是一个特殊的语法形式,犹如数学上的零是一个特殊的数。”邵龙青将汉语的零形式分为显性零形式和隐性零形式两种。显性零形式是在同含有零形式的语法结构的平行对比中明显存在的,如“我”是单数,“我们”是复数,可以看出 “我” 后有一个零形式;“她打着电话呐” 中,有 “着” 表示体意义,可以知道 “她打电话呐”中“打”后有一个表进行体意义的零形式;被动态“他被审查过了” 里的 “被”,衬托出主动态“他审查过了”和另一被动态形式“他审查过了” 中采用了零形式;等等。关于隐性零形式,邵龙青说: “和前面表中的显性Φ不同,汉语中有一类Φ是隐性的。这种Φ所联系的Y与W中Φ空位相邻的一个语素同形,而在同一方言的共时系统中又无具有同一结构格式。同一组成成分但含Y的结构A存在,这就使得人们不易发现它的存在。”例如:“送信的自行车” “看仓库的狗” “卖菜的篮子”都有歧义,其中之一是“送信人的自行车”“看仓库人的狗”“卖菜人的篮子”,但是根据这一种理解,上述词组里都应有两个“的”,即应为“送信的的自行车”等,第二个“的”以零形式存在。证明这些词组中有零形式存在的证据有两个,一是“小孩子的自行车”之类的词组,因为“小孩子”相当于“送信的”,f所以可推知 “送信的”之后空缺了一个“的”; 二是方言材料,山西文水话现在仍有“送信的车子”的说法,可以作为北京话零形式 “的”存在的佐证。又如表示可能的“吃得”“写得”等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相当于另一类表可能的述补结构 “吃得下”“写得完”,因为二者的否定式相类似,后者用 “不”替下“得”成“吃不下” “写不完”,后者在“得”前加“不”成“吃不得”“写不得”,但是它们在形式上却不平行:肯定式里“吃得下”中补语前有助词 “得”,而 “吃得” 中“得”前没有别的补语标志; 这就可以推知“吃得”等应当是“吃得得”等,即“吃得”中间有一个隐性零形式 “得”。吴竞存、侯学超在《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一书中强调指出零形式不是省略,认为零形式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甲、结构上,它是一个隐含成分,能同其他成分组合;在语义上,这个成分能分析出一个意思。乙、该成分在实际话语中不能补出。丙、有相应的非零形式存在。”这与省略的条件很不一样。邵龙青也着重指出了零形式与省略的区别,尤其强调了零形式是“语言结构中未外现的基本成分,是语言结构自身的内在要素,是语言表达的基本手段,而省略则是语言的随机运用。”关于零形式的性质与作用,邵龙青认为: “这种把Φ作为语言自身要素的分析,是以哲学上有与无的同一观为理论基础的。Φ概念在汉语语法分析中是有效用的。它是汉语语法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汉语中的一些歧义现象,它具有说明的有效性和简明性; 对汉语中一些表层结构不整齐、不规则的现象,它也能作出合理的解释。……Φ概念是一种语言观,也是汉语语法分析的方法论。” 参见 “省略”。 零形式见 “零形态”。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