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耳垂下小切口在切除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范文

    苏荣彬 钟树圣 林忠伟 铁雁

    

    [摘要] 目的 研究耳垂下小切口在切除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方法 方便2016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30例采用耳垂下小切口在切除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分为研究组,将同期收治30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疤痕满意度、术后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切口长度(2.2±0.6)cm明显低于对照组(4.7±1.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06,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35.4±5.7)mL明显低于对照组(70.6±15.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14,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47.9±7.1)min明显低于对照组(78.5±1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89,P<0.05);研究组术后VAS评分(3.2±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6±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76,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均低于明显低于对照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56,P<0.05);研究组疤痕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7,P<0.05)。结论 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采用耳垂下小切口治疗预后良好,切口小、手术耗时短、美观度高、并发症少,疗效安全可靠。

    [关键词] 良性肿瘤;腮腺下极肿瘤;耳垂下小切口

    [中图分类号] R739.8?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0)08(c)-0064-03

    腮腺肿瘤是涎腺肿瘤的常见类型,好发于30~50岁人群。目前臨床对腮腺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相关研究提出与遗传因素、病毒或细菌感染、吸烟有关。约有80%腮腺肿瘤的患者均为良性,患者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无疼痛感,肿块生长缓慢,偶会触及有结节状肿块[1]。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时就会出现面瘫、疼痛症状,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手术是临床治疗腮腺肿瘤的首选方法,传统手术一般将腮腺、肿瘤及腮腺浅叶一并切除,创伤性强,容易引起面神经损伤,术后面部凹陷畸形、口干等并发症,存在明显的缺陷[2]。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耳垂下小切口保留了大部分功能腺体、咬肌筋膜、耳大神经,减轻了手术创伤,有利于术后恢复,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该文就2016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30例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采用耳垂下小切口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组观察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肿瘤科收治的30例采用耳垂下小切口治疗的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0~73岁,平均(47.2±2.9)岁;肿块直径0.6~3.5 cm,平均(1.8±0.5)cm;肿瘤类型:17例为多形性腺瘤,8例为沃辛瘤,3例为肌上皮瘤,2例为基底细胞腺瘤;对照组为同期收治30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1~74岁,平均(47.0±2.7)岁;肿块直径0.7~3.6 cm,平均(1.9±0.6)cm;肿瘤类型:18例为多形性腺瘤,9例为沃辛瘤,2例为肌上皮瘤,1例为基底细胞腺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确诊;肿瘤位于腮腺下极,为单发病灶;肿块直径均低3.6 cm;均行手术治疗;该次研究获得该院医学伦理会审批,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近期有腮腺手术史;凝血功能障碍;急性感染;严重实质性脏器病变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行CT增强及B超检查,确定肿块位置、大小及相邻组织关系。做好术前准备。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从耳屏前直向下绕耳垂到乳突尖向下在下颌角下方2 cm处转向前到舌骨平面形成“S”形切口,充分暴露腮腺。翻转皮瓣后从末梢至主干逆向解剖面神经,完整切除腮腺浅叶、肿瘤,结扎腮腺主导管,尼龙缝线缝合后负压引流管,引流量<25 mL/d时拔除引流管。

    研究组采用耳垂下小切口治疗,全麻后利多卡因进行浸润麻醉,减少出血使术野清晰。自耳垂下弧形斜向后下方沿皮纹转到下颌角后方形成4 cm左右的“C”形切口,切口长短根据肿瘤位置、大小调整,用30~35W高频电刀切开皮肤至皮下浅筋膜,寻找并游离耳大神经,避开耳垂支后将腮腺支或耳前支切断,保留耳大神经耳垂支。再从腮腺后缘将咬肌筋膜切开,保护腮腺咬肌筋膜,紧贴腮腺腺泡向前翻瓣显露肿块后分离下颌后静脉,找出面神经后逆向解剖,找出面神经颈支下颌缘支,减少下颌缘支损伤。纹式钳夹紧面神经浅面,将肿瘤及周围3~5 mm腺体切除,适量保留腮腺浅叶腺体、导管,将切除组织送往冰冻切片检查,排除恶性肿瘤。有出血者用浸有肾上腺素盐水纱布进行按压止血。消毒处理后缝合切口,十字绷带、头套加压包扎、负压引流。术后1~3 d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选择拔管、拆除皮片时机,每隔1 d更换一次敷料,术后一周在切口处涂抹舒痕胶。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疤痕满意度、术后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及并发症(耳垂麻木、涎漏、味觉出汗综合征、面瘫)发生率。采用百分制评价对疤痕满意度,超过80分即为满意。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

    研究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疤痕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疤痕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概况

    腮腺肿瘤约占头颈部肿瘤的3%左右,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生。其中20%为恶性,80%为良性。肿块主要位于腮腺下极,单发的多形性腺瘤、沃辛瘤是最常见类型[3-4]。腮腺位于面颊两侧,以面神经为界分为腮腺浅叶、深叶,浅叶主要位于面神经分支,深叶主要位于面神经主干,腮腺下极位于耳垂下点水平线下。如不治疗会有恶变的风险,尽早确诊,给予手术治疗时临床治疗腮腺下极良性肿瘤的主要原则[5]。超声检查对腮腺肿瘤的检出率达到100%,术前超声检查可明确肿块位置、大小,指导选择最佳切口、手术方式。

    3.2? 耳垂下小切口手术方式对腮腺下极良性肿瘤的疗效

    手术可直接切除肿瘤组织,传统手术主要采用“S”型大切口,充分暴露腮腺保证术野清晰、肿瘤清除率高,有效防止肿瘤复发[6-7]。但是大范围切除了腮腺容易遗留疤痕,引起面部凹陷畸形,并发涎漏、味觉出汗综合征,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对照组切口长度为(4.7±1.2)cm,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33%,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对疤痕满意度不高[8]。耳垂下小切口术式属于微创手术,在传统手术上进行改进,手术切口靠后绕过下颌形成“C”切口,尽可能保留了腮腺组织,减少了对面神经、腮腺导管的损伤,结合美容缝合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化了手术效果。腮腺下极良性肿瘤多为单发病灶,在切除肿瘤时仅切除周围3~5 mm腺体,避免了对分泌功能的损伤[9-10]。当肿瘤邻近腮腺导管或神经时在邻近肿瘤包膜外直接切除可有效防止肿瘤复发,对于少数存在多发病灶者应扩大切除肿瘤周围1 cm正常腺体组织,提高肿瘤彻底切除率。研究组的手术切口为(2.2±0.6)cm,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患者的疤痕满意度为96.67%,且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王之恒等学者[11]研究结果显示28例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采用耳垂下小切口方式后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面部瘢痕轻微、外形恢复良好,说明耳垂小切口手术对腮腺下极良性肿瘤的切除成功率高,术后仅2例发生耳垂麻木、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提示该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美容度高,其文中研究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也仅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6.67%),与该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因受研究时间、病例的限制该文未对长期复发率进行研究,远期疗效还有待证实[12]。

    综上所述,耳垂下小切口手术方式耗时短、创伤性小,术后并发症少,疤痕美观度高,是腮腺下极良性肿瘤的理想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祖国,张新海,李科,等.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腮腺导管和面神经颊支解剖关系的观察[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20,26(1):37-39.

    [2]? 吕晓智.腮腺部分切除术在腮腺浅叶下极良性肿瘤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8,17(7):340-342.

    [3]? Yang Rong. Extracapsular dissection via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parotid space approach-a new operative technique for treating clinically benign tumor in the parotid tail[J].Pubmed,2020,129(2):45-67.

    [4]? 张妙玲,何国钦,梁武兴.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20,10(2):216-218.

    [5]? 郑重阳,张新宇,曹锐,等.超声刀辅助下腮腺良性肿瘤功能性包膜外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评价[J].上海口腔医学,2019, 28(4):402-407.

    [6]? 沈德武,李虹,王辉,等.耳垂下小切口行腮腺下极良性肿瘤功能性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 5(25):1-2.

    [7]? 傅隆生,黄坚槐,林德,等.微创小切口在腮腺后下极良性肿瘤功能性外科手术切除中的应用[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38(4):14-16.

    [8]? 高振然,马松波,张国琴.C形小切口治疗腮腺后下极良性肿瘤48例临床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7,26(6):666-668.

    [9]? 陈仕生,姚小武,卢子正,等.耳后发际联合耳屏缘切口在腮腺上极良性肿瘤切除术的应用[J].口腔医学,2017,25(6):398-400.

    [10]? 赵清桐,沈山,张春雷.应用耳后发迹切口区域切除腮腺后下极良性肿物[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8, 31(4):407-410.

    [11]? 王之恒,郭平,许亮,等.耳垂下小切口行腮腺下极良性肿瘤功能性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 25(5):356-359.

    [12]? 胡国勤,郑文雯,谢金,等.改良“S”切口联合颈阔肌及腮腺嚼肌筋膜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術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8,33(9):1158-1160.

    (收稿日期:2020-05-2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