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巴赫音乐创作的风格特性
范文

    朱晓宁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巴赫音乐创作的风格特性。

    【关键词】巴赫;音乐;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8-0074-01

    站在巴洛克时代音乐顶峰的西方近代音乐之父巴赫,出生于音乐世家。他的音乐代表了18世纪德国普通市民的思想,在当时动荡的德国,为人们带来了内心的平静。巴赫的一生是清贫的,音乐是他的热爱,也是他谋生的工具。在主调音乐盛行的当时,巴赫的作品从未引起过人们的重视。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期,整个欧洲刚刚经历了动荡不安的一个世纪,又相继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欧洲的各个国家、各个领域都开始觉醒并逐步走向稳定,而德国还处于一个政治腐败、文化落后,战争与冲突不断的狀态。音乐在那一时期多是宫廷的娱乐方式,或是为教堂所用。当时的德国宫廷充斥着意大利歌剧,崇拜希腊古罗马艺术,以及对法国的模仿。而这些国家也是当时在欧洲势力较突出的所谓强国。

    我们可以看出巴赫在他较为早期的作品中深受其他国家的影响,他一生未踏出过国门,却写出了《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和《帕蒂塔》这样风格迥异的作品。虽然这些曲子的标题都不是巴赫本人所取,但风格确实具有浓厚的外国特色。《英国组曲》(手稿记作《带有前奏的组曲》)具有明显的英国风格,每首曲子之前都有一个前奏曲,技术要求较高。《法国组曲》形式短小,是巴赫为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玛格达勒娜所作。《帕蒂塔》又叫《德国组曲》,它受意大利组曲影响,“帕蒂塔”在意大利语中就是组曲的意思。这三套组曲大都包含四种舞曲形式,即阿莱曼德、库郎特、萨拉班德、吉格。但《帕蒂塔》受意大利风格影响较大,形式更加自由,风格更加明快。

    在这两个时期,除了音乐创作外,巴赫还对古钢琴进行了更多开发。《平均律钢琴曲集》的第一卷就这样诞生在克滕,十二平均律赋予了一直用纯律调琴的古钢琴新的生命,从此钢琴便可弹奏出所有大小调以及进行远关系转调,这为巴赫乃至后世所有钢琴家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起点,也创造出了无限的可能性。这部作品被称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圣经”。

    经过了与音乐水乳交融的前半生,巴赫辗转来到了莱比锡。在圣托马斯大教堂开始了人生的又一个篇章。

    巴赫来到莱比锡之后创作的作品还是具有宗教色彩,他在圣托马斯教堂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创作礼拜、节庆日所用的康塔塔,这占据了他后半生作品很大的一部分。在莱比锡,巴赫写出了《哥德堡变奏曲》和其人生的绝响《赋格的艺术》。这一阶段的创作,相比较初期,技法和感情的传达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作品也变得更加庞大宏伟起来。

    享誉世界的《哥德堡变奏曲》,原名叫《有各种变奏的咏叹调》,是由他为妻子而作的小曲《aria》为主题创作而来。他是巴赫一生中重要的一部作品,也是音乐史上一部难以逾越的伟大巨著。这一部基于一首小曲而来的作品共包含30部变奏曲,有卡农、创意曲、小赋格等多种形式。他用高超的技巧,严谨的结构,惊人的构思,赋予一条旋律极尽华美的包装,展现了他惊人的天赋。

    巴赫辞世前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赋格的艺术》,被人称作“已经写到宇宙去了”。这部作品是巴赫将对位发展到尽善尽美的一部佳作。将音乐与数学之美打造得浑然天成,又不会呆板僵化,将巴赫的音乐美学推向巅峰。后人也曾尝试用计算机创作如此结构的作品,但无论怎样尝试,都丝毫不及巴赫笔下的作品工整、严谨,同时又如此富有灵气。尽管这种写作方法极尽对位之技,但这只是他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工具、一种途径罢了,并非是为了炫耀自己高超的写作技艺,最终目的还是要将音乐作为载体,在俗世中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赋格的艺术》有几个不同的版本,让人觉得最能接近巴赫的还是键盘演奏的版本。这部作品在巴赫辞世前未能完成,即便如此,《赋格的艺术》足以震慑人的心灵。

    巴赫的作品就是纯粹引导人们将注意力放在音乐上,听他的作品,你的眼前不会出现或诗意或凄美荒凉的画面,巴赫的音乐写给上帝,写给自己的灵魂,听者往往会觉得,欣赏巴赫的音乐,会使内心沉淀、安宁。

    巴赫的一生从未风光过,从未被人当作伟大的音乐家赏识过。他去世后被草草葬在圣约翰教堂的公墓里,很快被人淡忘。直至门德尔松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马太受难曲》的总谱,1829年,力排众议演出了它的精简版,世人才由此注意到巴赫。

    当贝多芬第一次看到巴赫的作品时,不禁惊叹道:“他不是小溪(巴赫的名字德文Bach,是“小溪”的意思),是大海!”歌德如此评价巴赫的音乐:“巴赫的音乐就像永恒的和谐正与自己对话,就像上帝创世前心灵的流动,我似乎无耳无眼,也无其他感官,而且我也根本不需要它们,内心却自有一股律动源源而出。”

    参考文献:

    [1]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

    [2]朱敬修.西方音乐史与名作鉴赏[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

    [3]陈曦,吴杨.论巴赫作品的风格特性[J].大舞台,2008(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9:5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