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藏传佛教寺庙概述
范文

    袁海月

    【摘 要】藏族文化历史悠久,藏族寺庙建筑更是遍及整个藏传佛教文化圈,寺庙大殿建筑更是其重要的载体。藏传佛教寺庙具有丰富的文化研究价值。本文着重研究了早期和晚期的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的历史文化特点,并对寺庙的整体布局、功能空间、殿内的流线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阐述说明,为藏传佛教建筑寺庙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材料。

    【关键词】藏传佛教;建筑;寺庙;空间;历史

    中图分类号:B9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9-0134-01

    一、藏传佛教寺庙建筑

    自从藏传佛教进入阿坝县以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阿坝草原,丰富的民族和宗教文化已经孕育。寺庙从藏传佛教兴起的时代开始,为藏传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是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笔者通过对阿坝县格尔登寺、各莫寺、查理寺、朗依寺、德格寺、赛格寺、安斗寺等七大寺院的调研分析,可以解读到藏传佛教对其藏式建筑寺内装饰风格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建筑是一部凝固的历史,而其装饰部分则是这部史诗的细部表现,它为建筑艺术增添了血和肉,从而使整个建筑更具生命活力。

    二、藏传佛教寺庙大殿论述

    寺庙外立面一般采用屋顶升高高度与建筑主体比例为1∶3,即建筑主体每升高3米,屋顶升高1米。挑檐长度为1.5米到2米之间。墙体升高了9米,往上每一层的高度均为3米,最顶上的屋顶升高1米。横向方面,两边裙房与中间经堂宽度比为4∶15∶4。经堂分两层,高度比为1∶1。如格尔登寺的立面。寺内主大殿的主体形状为方形,十字形态的做法相对较少。一些修行密宗的寺庙或扎仓还采用了这种方法。建筑平而常被分为三段式。最前沿的是入口处的门廊,藏传佛教寺院殿堂,是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室内的装饰陈设等是为宗教活动及为渲染宗教环境气氛而服务的。据史料中记载,寺院有金顶,屋脊上有瓶状金饰物;室内以沙金泥墙,张华盖;墙上悬帷幔或帷幕,墙上的缎面佛像;室内使用银柱,玉梁,束柱用金,银戒指悬挂在大梁、香囊和建筑上,佛像佩戴着珍珠和法衣,佛像用于灯、曼扎等。这些描述今天的一些大型藏传佛教均可见到,有过之而无不及。多是方形或“凸”的。 通常几列的列将升至两层高。有两种可能性。便利室内照明,随后的寺院建设也以类似的方式模仿了大昭寺。另外,在藏传佛教活动中,转换是最基本和最常见的宗教活动类型,使用中间凸起的空间与周围低暗阴影形成区别,最后一节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佛祖庙。从户外到门廊到祈祷大厅到寺庙的地面逐渐抬高,建筑物的内部空间也非常多样化。

    三、寺庙内功能空间论述

    一层平面:从外到内主要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门厅、大经堂、供奉大佛的经堂。交通空间位于经堂的东边,入口则是朝向门厅开门。二层平面:从外到内分为僧人的生活空间,中庭的通高。其中围绕中庭的通高是走廊。走廊两侧设置的一圈摆放佛像法器的墙壁。经堂的二楼南端是僧人的生活空间。西侧是念经房,东侧是僧人起居室。阳光可以直接射进房间里面。空气还可以穿过房间和房间后面的中庭发生对流。前面有一条走道设置在屋檐上。

    四、殿内流线

    连接寺庙大殿内一二层空间的楼梯设置在寺庙的门厅东侧。设置的是三向楼梯,每一段有十级台阶。围绕的中庭则是放置杂物的空间。一层大殿是柱网的大空间。进入经堂第2根柱子到第6根柱子,东西第2根到第10根是通高的空间。二层围绕这个通高空间则是一圈走廊。

    五、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总体布局

    西藏佛教寺院建筑的整体布局与汉代佛教寺院的布局大不相同。这与汉族修道院所用的“伽蓝七堂”的標准布局不同;西藏寺庙的典型布局是开放和自由的发展。整个寺院没有统一的墙壁,外形也非常不规则。 它就像星系图,每个组成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 但它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根据这一关系,它在建筑艺术中的统一和变化是有机结合,混合和无组织的。例如阿坝县格尔登寺的总平面,有外到内为茶房,诵经场,大殿。周围星罗棋布的分布着僧人的住房。由于寺院建造在平地上,建筑群基本上还是按照中轴线对称分布的。

    而阿坝县朗依寺建于山坡上,地势西高东低。僧人的建筑分布在大殿的东侧低洼的地带。围绕寺院的是依照等高线开拓的一圈道路,来往车辆绕道而行。寺院内部则是纵横连接的巷道。

    朗依寺大门两侧有两个放置大转经筒的房间,大门直接有土路接到寺院门口。周围分布大大小小的僧人宿舍。朗依寺背后有山,而且山上具备岩石地质条件,可以就地取材,石材土等都是山上直接取之。附近有河流,提供水源和运输功能。

    六、僧人宿舍

    僧人宿舍用当地的培土糊墙,内部是包木的墙壁。墙体很厚,冬季保暖。室内还设有火炉。一层是院子和仓库,二层是生活区。大殿内从入口到大厅后墙,有一个由红色或棕色条带组成的长垫子供僧人门坐。靠后墙佛像前设一高座,为僧众习经辩经时法台的座位。

    参考文献:

    [l]宋琼.阿坝县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研究[J].2011

    [2]龙珠多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文化研究[J].2015

    [3]段海燕,乌力吉.四川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的外部空间特点解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7: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