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黛西·米勒》中的欧美文化冲突
范文

    郭文红 王跃洪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黛西·米勒》中黛西·米勒与科斯蒂洛太太、沃克太太及温特伯恩的之间的矛盾,揭示等级森严、墨守陈规、冷漠虚伪的欧洲大陆与追求平等、自由、尊严的新大陆之间的冲突,反映詹姆斯对新大陆追求自由平等的个人主义新风尚的向往和赞颂。

    【关键词】欧美文化冲突;等级观念;社交礼仪;自尊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0-0206-02

    《黛西·米勒》(Daisy Miller,1878)是亨利·詹姆斯(1843-1916)早期成名作。故事由一位住在日内瓦的美国年轻人温特伯恩(Winterbourne)讲述的美国女孩黛西·米勒(Daisy Miller)在欧洲旅行遭遇冷落与欧洲人和久居欧洲的美国人发生矛盾,最后死于“罗马热”的故事。这部小说反映了传统欧洲与新兴美国之间的尖锐冲突,从而导致了女主人公的悲剧。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的欧洲,当时的欧洲完成了工业革命,进入了空前繁荣的维多利亚时代。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欧洲积累了丰富的物质遗产,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相反,当时的美国刚刚经历了独立战争和内战,政治和经济发展迅速,民主运动和女权运动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历史很短且文化积淀稀薄,欧美在文化传统和社会观念上产生很大的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黛西与小说中其他主要人物科斯蒂洛太太、沃克太太及温特伯恩之间的矛盾,展现欧美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揭示欧洲大陆等级观念森严、墨守陈规、呆板严酷的社会风俗,反映詹姆斯对新大陆追求自由平等的个人主义新风尚的褒扬。

    一、黛西·米勒平等观念与科斯蒂洛太太等级观念之间的冲突

    19世纪末,欧洲有严格的等级观念,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服饰和社交娱乐圈子。在《黛西·米勒》中,温特伯恩的姑妈科斯蒂洛太太(Mrs. Costello)是久居欧洲的美国人,然而,她完全被欧洲文化同化了,她甚至比“罗马社会的意大利女士们对自己的行为举止要求更严厉、更符合社会传统”(Meyers 1979:175)。她不仅有“一大堆非常引人注目的白发,她在头顶上梳着大卷的卷发”,就像一位欧洲女士的风度(James1986:46),而且还有严格的等级观念。当温特伯恩提议把黛西介绍给她时,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她认为“黛西·米勒小姐在社会中的地位很低”(James1986:48)。她还严厉批评黛西和她母亲的行为,说“她们把侍者当作熟悉的朋友,像绅士一样对待”(James1986:48)。在科斯蒂洛太太看来,这位母亲“同样坏”(James1986:48)。此外,科斯蒂洛太太认为黛西没有教养,“与她妈妈的侍者关系密切”(James1986:48),其实就是指责黛西没有等级观念。在给温特伯恩的信中,她再次强调黛西“与一些三流意大利人非常亲密”(James1986:99),她还认为米勒一家很普通,他们是“那种不负责任的美国人”(James1986:49)。至于黛西的漂亮礼服,她想知道“他们从哪里得到他们的品味”(James1986:50)。的确,“美国文化缺少历史,美国人很不重视过去”(代显梅2006:170)。与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灿烂的欧洲文明相比,美国严重缺乏文化历史。当黛西和温特伯恩一起去诗隆城堡(Ch?teau de Chillon)时,她几乎不知道城堡的历史。温特伯恩发现“她对封建文物不感兴趣,而诗隆的阴暗传统只给她留下了轻微的印象”(James1986:89)。可以说,黛西的修养不足主要是民族性格造成的。因此,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黛西不拘一格的豪放直率的民族性格使科斯蒂洛太太拒绝认识她,预期产生尖锐的矛盾和冲突。

    早在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就提倡人人生而平等。“在整个19世纪,平等观念渗透到美国人的生活和思想领域,他们的行为、工作、娱乐、语言、文学、宗教和政治,无不体现平等观念,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无不受到这种观念的制约。因而在美国,平等不仅仅只是政治性的,更是社会性的、文化性的和心理性的”(祁和平2000:169)。黛西深受美国平等观念的影响,她平等地对待她家的侍者,甚至在她试图做出决定时,也会向她家的仆人尤金尼奥(Eugenio)征求意见,她还与无法被欧洲社会接受的“三流意大利人”(James 1986:99)乔万尼利进行了交流,她甚至公开高度赞扬了他那美妙的声音。

    面对科斯蒂洛太太的拒绝,黛西表现出她的无所畏惧。当“温特伯恩想知道她是否受了深深的伤害”(James1986:82),并试图安慰她时,他注意到黛西开始用另一种语调说话。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黛西不惧怕严格的等级制度,坚持平等自由的思想。

    二、黛西·米勒平等自由的社交理念和沃克夫人欧洲刻板的社交礼仪的冲突

    在19世纪后期,欧洲的上层阶级有着严格的社交礼仪和行为准则(祁和平2000:168)。那时,女性的社會地位仍然很低,她们在各个方面受到压迫,“中上层阶级的少女必须恪守妇规,身边要有母亲或年老已婚的妇女紧随其后。”(祁和平2000:168)。因此,当黛西说她要去平丘(Pincio)散步时,长居欧洲的沃克夫人感到惊讶,“自己,亲爱的——在这个时候?”(James 1986:114)。她极力说服黛西“不要在这个时候走到平丘山去见一位漂亮的意大利人”(James 1986:117),沃克太太说那样不安全,事实上,作为欧洲“社会礼仪的卫道士”(Pace 1990:591),沃克太太在暗示黛西遵守社会规则。在黛西坚持要和温特伯恩去见乔万尼利之后,沃克夫人命令马车尽快赶上他们,并试图让黛西坐上马车和她回去,但是黛西再次拒绝了。最后沃克太太说:“你是否更愿意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鲁莽的女孩?”(James 1986:138)黛西反驳道,“如果这不合礼仪,沃克太太”,“那么我就是不合礼仪的人,你必须放弃我,再见!”(詹姆斯1986:140)。沃克太太原本也是一位美国人,而她如此谨守欧洲社会礼仪也不过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社会地位”(Meyers 1979:175),因此,在沃克夫人举办的派对上,当黛西来跟她告别时,“她在米勒小姐面前直接转过身去,优雅地离开”(James 1986:163),反映出欧洲上层社会虚伪冷漠世故的一面。沃克夫人与黛西的隔阂是由于黛西没有遵守欧洲女性社交礼仪造成的。

    相比之下,黛西蔑视陈规。根据当时欧洲的女性社交礼仪,未经父母允许或由尊敬的长者引见,女孩不能自由地结识年轻男性(祁和平2000:168)。然而,黛西只通过她九岁的弟弟认识了温特伯恩。在欧洲,女孩不允许在结婚前与年轻男子保持密切关系。可是,黛西尽管不得不忍受社会的非议和孤立,她仍坚持并与他们的侍者尤金尼奥、意大利人乔万尼利甚至与温特伯恩保持着朋友关系,这表明黛西拒绝改变自己以融入欧洲社会。因此,虽然黛西面对着各种压力,但她仍然选择坚持自己的规则而不屈服于严格的欧洲女性社交礼仪,她坚持自己在社交方面的更多自由。

    三、黛西米勒捍卫自尊与温特伯恩摧毁自尊的冲突

    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是19世纪末美国所宣扬提倡的价值观,强调个人的独立和尊严。黛西正是坚持这种价值观代表人物。然而,温特伯恩却坚持欧洲的风俗习惯维护欧洲墨守成规的社交礼仪,温特伯恩(Winterbourne)名字中的“bourne”就有“边界”的含义,意味着他是“社会礼节的制定者和执行者”(Barnett 1979:281),他为了维护传统礼教多次伤害了黛西。当沃克太太让黛西上车时,黛西转向他问道,“温特伯恩先生是否认为,为了挽救我的声誉,我应该进入马车”(James1986:139)。温特伯恩对黛西说“是的”,这表示温特伯恩也认为她是大胆而鲁莽,无法接受她的行为,这应该是对她尊严的一种侮辱。在斗兽场,温特伯恩遇到了黛西和乔万尼利时,他开始思考“她是一位绅士不再需要努力去尊重的年轻女士”(James 1986:195),因此,当黛西问温特伯恩他是否认为自己已经订婚时,他指出“无论你是否订婚,这都没什么区别”(James 1986:200),黛西意识到温特伯恩放弃了她、看低她,这深深地伤害了她的自尊心。

    面对来自温特伯恩对自己的伤害,黛西尽力保护自己的尊严。如果她遵循沃克夫人的话,坐上沃克太太的马车,这意味着她就像沃克太太所说的那样,承认她之前的行为确实不合适而且鲁莽,她有很强的自尊心,所以她拒绝了。在斗兽场,她被温特伯恩看到,黛西选择坚持自己的方式,与乔万尼利一起呆在这里。她驳斥温特伯恩道“我不在乎”,“我是否有罗马热”(James 1986:200)。温特伯恩名字中的“Winter”还蕴含着“肃杀生命的冬天”之意,作为“主要的社会仲裁者”(Barnett 1979:281),温特伯恩和久居欧洲的沃克夫人、科斯蒂洛太太深深地伤害了黛西的自尊,像严冬一般摧毁了她的生命。黛西死后,她让母亲告诉温特伯恩,她没有和乔万尼利订婚,她至死捍卫自己的尊严,使得温特伯恩终于明白“她值得别人的尊重”(James 1986:210),黛西墓旁的青松翠柏和盛开的鲜花,也意味着其蓬勃向上的个人主义精神不灭。温特伯恩对黛西自尊的伤害与侮辱虽然摧毁了她的生命,然而她捍卫自尊、坚持自由的个人主义思想却永不熄灭,揭示了新大陆个人主义思想和自由精神对欧洲大陆的冲击。

    四、结语

    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黛西和科斯蒂洛夫人、沃克夫人以及温特伯恩之间的冲突是欧美大陆之间有关等级、女性社交礼仪和自尊的冲突。虽然黛西经历了人们的误解甚至批评或是久居欧洲的美国人的孤立,但她坚定自己平等自由的民族信念,坚持自己的民族文化,宁死不屈,死后精神不灭,揭示了等级森严、墨守陈规、冷漠虚伪的欧洲社会与追求平等、自由、尊严的新大陆之间的格格不入和尖锐冲突,反映了詹姆斯对新大陆自由平等的个人主义思想的向往与赞颂。

    参考文献:

    [1]Barnett,Louise K.“JamesianFeminism: Women in Daisy Miller”. Studies in Short Fiction.16.4(1979):281-287.

    [2]James,Henry.Daisy Miller. England: Penguin Books,1986.

    [3]Meyers,Jeffrey.“VEL&Acute;;Zquez And Daisy Miller”.Studies in Short Fiction.16.3(1979):171-178.

    [4]Page,Philip.“Daisy Millers Parasol”.Studies in Short Fiction.27.4(1990):591-601.

    [5]代显梅.传统与现代之间: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祁和平,“道德冲突和文化错位——浅析小说《黛西·米勒》中同名主人公的悲劇根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8,5(2000):168-17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