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3C产品的听觉体验设计 |
范文 | 何晓乔 贾曼 赵寅 【摘 要】3C产品生产商通过分析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证实了听觉体验研究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以此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文章通过列举和分析听觉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实例,证明了听觉体验的优化对提升整体体验感的作用。针对国内外目前听觉体验设计的发展状况,提出对未来听觉体验设计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听觉体验;3C产品;用户体验;心理声学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4-0093-03 一、用户体验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一)什么是3C产品的用户体验。目前人们认知中的“3C产品”指的是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三者的统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3C产品生产商受技术共享和人才流动的影响,难以单从技术层面维持产品本身的优势,其结果是市面上同类产品越来越多,产品个体之间趋向同质化,最后使得生产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因而越来越多的生产商选择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力求设计和生产出同时满足消费者功能和情感需求的产品,以此来加强产品竞争力。 因此,倡导以人为本,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方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所谓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E/UX)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纯主观感受。浅显地说就是“用户觉得这个东西好不好用,用起来是否方便,感觉好不好”。因此,用户体验其实是非常主观的东西,且其注重在特定场景里使用时的即时效果。 (二)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由于不用类产品或系统之间的差异很大,在设计和评估用户体验时也应当要考虑具体的使用环境,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外影响用户体验的要素还有产品和用户本身的状态。比如使用平板电脑看报告时有区别于纸质书的阅读体验,使用耳机听音乐时有区别于设备外放情景下的听觉体验,玩体感游戏时更有明显区别于手游或端游的全感官游戏体验。大多数情况下人的体验并不是基于单一的感官,它是人在使用一个产品时不同感官、不同的习惯、不同喜好、不同等的忍受能力以及不同生理或心理反应在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相互叠加。一般来说,产品的功能越多,提供给用户的信息量越大,那么用户对于产品的体验就会越丰富和多层次。随着技术的全面提升,。目前市面上的3C产品在性能上趋向智能化,在操作方式上也实现了从单一多元的转变。这势必会时用户体验更加复杂多样。目前产品体验方式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五感体验,包括视觉感、听觉感、触觉感、嗅觉感和味觉感。以3C产品中的电脑为例,一般以显示的色彩、反馈的声音、文字或图像内容、页面布局等方式呈现。所以3C产品普遍侧重于视听上的体验。 二是人机交互体验。如果把人的五种感官定义为不同的界面,那么人机交互体验就是基于不同界面的人与机器的交流,强调互动特性。交互体验的方式多种多样,对于一款智能手机而言,机身的物理特性包括长宽、重量、屏占比、圆角弧度、灯光以及颜色、质感、声音等因素都可能从不同的界面给人交互体验。 三是用户情感体验,即给用户心理上的体验,强调心理认可度。通过情感化设计让用户在情感上对产品认可、信赖。这是产品体验设计的高层次目标。 二、听觉体验的产生与发展 听觉体验作为一种听觉感受伴随人类意识和情感的产生而被感知,然而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至今没能研究出完整的听觉理论。目前普遍认为听觉体验在科学上的依据是心理声学。心理声学(psychoacoustics)是研究声音和它引起的听觉之间关系的一门边缘学科,它解释人各种听感的生理原理。即研究声音的主观感觉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科学。英国的物理学家瑞利 (Rayleigh)于1877年发表《声学理论》,开创了现代声学的先河。20世纪以来,随着电子学的发展,声学研究的范围逐步扩大,发展出建筑声学、电声学、音乐声学、信号处理、基于听觉研究的生理声学和心理声学等分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电影和传播媒体的发展,研究人的听觉体验的心理声学受到广泛关注。在美国电影理论家李克?阿尔特曼于1992年发表的关于电影声音的《声音理论/声音实践》一书中,电影声音的重要性等同于视觉语言。这之后有关听觉体验的课题似乎都局限在传播媒体或听力学实际应用方面,进入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反而强化了视听之间的主次和显隐关系。近年来,随着AR 、VR技术的飞速发展,听觉体验作为全方位的用户体验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期待在不远的未来,学术界能在心理声学等基础学科上有所突破。 三、听觉体验研究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听觉作为人们接受外界刺激的一大途径,是除了视觉界面之外的人们感知产品的最重要的交互渠道。在承担交互反馈、加强记忆、营造氛围、加强沉浸式体验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声音信号可以让使用者了解他们的操作是否准确有效,并在操作出现问题时对其进行警示和营造出丰富的产品使用氛围,丰富用户体验。比如门禁刷卡“滴”一声表示刷卡成功,而连续不断且音调较尖锐的“滴……”的声音则表示有故障;共享单车开锁时的“滴”一声表示开锁成功,而出现蜂鸣般的警报声则在警示用户未开锁就搬动车辆。在某些场景下,用简单的声音信号更能直接地传达复杂的信息。 目前对于尚未摆脱屏幕限制的3C产品来说,传统的視觉体验不可避免地存在反馈空间受限、视觉信息过载、缺乏临场感和沉浸感以及对盲人和视觉缺陷者不友好等缺陷,而听觉界面的交互则能弥补这部分的不足。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声音是具有全向特性的,人耳可以接收到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声音。二是听觉信号检测要快于视觉信号检测的速度。三是人对于声音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极其敏感。四是视觉体验和听觉体验相结合能够使人拥有更加真实的、沉浸式的产品体验。 由于视觉体验常常受到个人审美喜好和地区不同文化的影响,用户对于同一视觉元素的体验不尽相同。但是根据生物学和进化论的研究,所有生物都有讨厌某特定频率范围声音的本能,比如人们近乎本能地讨厌指甲划黑板时尖锐刺耳的声音,这种反应源于大脑中的杏仁体,是一种基于客观生理反应的必然性选择。所以人们的听觉体验会更加受到生理构造的制约,也更加有规律可寻。 四、听觉体验的应用案例 产品的听觉体验包含多重意义,如在为残障人士,尤其是以盲人为用户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过程中,听觉设计能够提高其完成基本生理需求的体验感。以健康人群为用户进行听觉设计能够加强其在特殊操作情境的体验,例如:安全警告、信息提示、交互反馈、增强记忆、增强现实体验、展示工作状态、体现产品质量的视觉信息等;听觉体验能够增强用户的体验感受,为产品设计带来趣味性。 (一)听觉体验用于无障碍设计 图1 日本街头的红绿灯 红绿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设施,对正常人来讲,根据红绿灯所提供的视觉信息调整自己的行动——“红灯停、绿灯行”。但对于无法获取视觉信息的盲人来说,过马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日本和香港等地的红绿灯针对特定人群进行无障碍设计,运用盲人听觉灵敏的特点,为红绿灯增加听觉体验,使盲人可以根据红绿灯发出的声音做出判断。此外,更为细致的是不同红绿灯的声音也是不同的,根据过路口的方向不同,红绿灯为盲人提供不同的提示音。声音承载的提示信息和安全警告信息使得盲人过马路的安全性极大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鼓励盲人外出活动,有利于帮助扩展其活动范围。增加的听觉体验在保障盲人基本生理需求的基础上,体现了设计以人为本的人性关怀。此听觉体验同样便利于正常人,常常靠看手机打发等红绿灯的漫长时间的人也可获得便利。 (二)听觉体验用于特殊操作情景 健康人群虽然没有生理缺陷带来的不便,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常需要同时进行多项活动,不同活动之间若同时需要占用视觉通道获取信息,就会顾此失彼。此时,其中一种活动采用其他方式传递信息,如采用听觉体验,就可以有效缓解这种尴尬。常见的例子是当用户在开车并同时使用导航软件时,若两个活动都采用视觉体验传递信息,用户很有可能因为要查看导航而忽视路况,造成交通事故。所以,市面上的导航软件都添加必要的听觉体验,用户在开车时可以开启语音导航,保障行车安全。 (三)听觉体验用于信息反馈 产品有不同的“唤醒”设计,作为语音交互的开端,当人们用虚拟按钮或语音唤醒启动语音交互后,通常伴随着“叮”或者是一句语音回答“我在”用于信息反馈,用户通过此种听觉体验提供的反馈信息确认是否唤醒了装置。 (四)听觉体验满足产品质量心理需求 利用听觉体验迎合用户对产品的质量需求是多数汽车厂商努力的方向。如车厂会投入大量研究用于提高汽车关门声音品质。用户在挑选汽车时,关门声是一项重要指标,他们倾向认为浑厚、声响大的声音与汽车质量呈正相关。这源自于人们对于声音的本能联想。汽车厂家通过种种实验确定人们对汽车关门声的喜好,以满足其对汽车质量的追求,根据实验结果对汽车关门声音进行设计指导。汽车厂商还会通过多种途径“制造”声浪,如采用可变排气阀门、把引擎声浪引入车内、通过车内音响增强车内声浪等方式,以使用户的听觉体验提升,增强其主观“驾驶体验”,满足其对汽车速度感的追求。 (五)听觉体验提高产品的趣味性 听觉体验还能作为产品情趣化设计的要素之一进行设计,帮助设计在多种纬度体现趣味性,增强其与观众的互动。例如自身患有阅读困难症的日本设计师Yuri Suzuki设计一系列以未来主义试验作曲家Luigi Russolo的一组噪声演奏器为灵感来源的名为Garden of Russolo的互动装置,这款装置让观众通过自己的声音体会声音的趣味。互动过程是观众对着装置中的巨大喇叭叫喊,装置内置的机器对观众发出的声音进行一系列处理,将处理结果通过巨大喇叭再放出来。新奇的听觉体验,加上夸张的造型语言,有趣的交互体验使这款装置颇受好评。 图2 “Garden of Russolo”装置 五、听觉体验的展望 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设计也面临更高要求。现代产品不仅要实现基本功能,更要满足用户生理及心理多方面更深层次的需求。生理方面,人体工效学的提出,要求产品设计从造型、尺寸、材质、色彩、结构等方面出发为用户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使用体验。心理方面,听觉体验在信息传达方面的固有优点,如用于安全警示、用于针对盲人的无障碍设计、用于增强产品的交互体验趣味性,能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多种感官体验的加入能够丰富用户的体验过程,获取更好的体验过程,符合产品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新的科技趋势不断涌现。虚拟现实技术(VR)追求虚拟空间以获得真实体验,此时除了计算机图形技术产生的视觉体验之外,多重感官: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的添加将会有助于提升用户使用的真实感和存在感。 参考文献: [1]解诗悦,陈丹.探讨五感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4,(6):71. [2]赵悦利,刘遵月.基于博物馆文化的文创产品研究策略分析研究—以南京博物院为例[J].艺术评鉴,2017,(05):167-169. [3]王玮,凌继尧.高科技养老介助卫浴产品创新设计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05):180-183. [4]任新宇,关惠元.论北方传统火炕设计及演进中的整体生态意识[J].生态经济,2015,31(12):196-199. [5]任新宇,关惠元.生态设计视角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思考[J].生态经济,2015,31(10):189-193. [6]李洪月,任新宇.锡伯族弓箭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5(19):56-57. [7]任新宇,王倩.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論的家具绿色设计策略[J].家具,2018,39(02):63-67. [8]任新宇,王倩.论绿色产品设计的特征及策略[J].设计,2018,(08):108-110. [9]任新宇.刍议产品设计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5,(23):201-202. [10]范平平,林晓雯,詹涵涵,刘俊哲.以市场为导向手工纸质照明产品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8,(11):82-84. [11]李若辉,关惠元.智能化背景下基于开放式创新的企业商业模式演化[J].企业经济,2018,37(06):25-31. [12]李若辉,关惠元.我国家具制造企业产品设计创新战略定位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16):184-188. [13]李若辉.基于“互联网+”的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途径研究[J].设计,2018,(13):94-95. [14]徐沛,李若辉.江苏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设计与创新研究[J].大众文艺,2018,(07):244-245. [15]靳凯,李若辉.航空公司用户体验设计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8,(07):64-65. [16]杨天睿,李若辉.京东大学应用软件交互设计研究——以京东大学TELink平台为例[J].大众文艺,2018,(07):98-99. [17]师晔兰,郁舒兰,萨兴联.产品设计中的“时间”思考[J].设计,2016,(17):22-23. [18]靳晓佳,郁舒兰.构建诗意化生活—当代家电产品设计的艺术化研究[J].设计,2016,(15):124-125. [19]陈杨威,郁舒兰,李策,夏巍恒.产品材料与形态设计相契合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6,(13):67. [20]祝兵越,郁舒兰.产品包装设计的自然之美[J].设计,2016,(05):62-63. [21]杨叶,郁舒兰.家具制造企业实施PLM的必要性及策略分析[J].家具,2017,38(01):1-4. [22]赵悦利,刘遵月.基于博物馆文化的文创产品研究策略分析研究——以南京博物院为例[J].艺术评鉴,2017,(05):167-16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