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维动画动作设计原理浅析 |
范文 | 曹翔宇 【摘 要】中国本土的三维动画动作设计对于三维动画的画面效果产生重要而直观的影响。三维动作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对已有模型的“摆拍”,而是需要有相关系统化的动作设计理念以及长时间的动作设计经验的积累,在以上两者前提兼备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创作出经典系统性的个性化动作。并对观众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三维动画;动作设计;原创性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6-0094-01 在1995年《玩具总动员》出品之后,影院级别的三维动画横空出世,一举在影院当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其带有三维特色的动作表现配合精彩的故事内涵,都成为了当时影片叫好又叫座的质量保证:立体感十足、类似定格动画却更加流畅的动作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而中国三维影院动画开篇2005年创作的《魔比斯环》,其动作的程式化、符号化、非本土化,很难被观众接受。动画作为一门单独的艺术,其动作设计对于动画片的艺术表达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中国的三维动画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虽然在节奏感、流畅感等技术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中国本土化语言特色这一方面依然在起步阶段。 三维动作设计,往往给人的印象是“摆拍”,即把模型摆出相应动作,并在关键帧上记录。但是怎样做到好的“摆拍”?“摆拍”出来的效果如何达到创新性的质变?“动画的一切皆在于时间点和空间幅度“。[1]要使三维动画动作设计具有优良的原创性和艺术性,首先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影响:角色的造型比例、基本运动规律、个性化动作表达、节奏的掌握。 一、角色的造型 角色的造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角色的运动状态。从艺术特点来看,卡通类较为夸张的角色比例,其运动效果如果按照真人状态进行编辑,表演效果必然不会明显,甚至动作表达不够明确,因此,卡通角色的动作设计往往相比较真人的要夸张的多。从体块特点来看,球形体块造型与方形体块造型带来的关节运动方式的不同,进而影响整体形象的运动状态。如《神笔马良》三维动画版中, “方形体块”角色的相互连接的基本造型特点,类似于积木的拼接方式,造成其运动特点也带较为明显的棱角感。因此,其动作表现相较于美国三维动画角色流畅圆润的运动状态则带有明显的卡顿感。 此外,角色内部体块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影响角色运动方式的重要因素。如头大身小的“三头身”造型,由于手臂动作与腿部动作被比例极度缩小,需要夸大其运动幅度,而当出现身体各部位之间的配合时,如“带帽子”的动作,除了考虑整体动作的协调感、重心偏移,还要考虑手部与头部的衔接问题,三者之间要注意以整体形象来进行调节。而胖人的角色比例,则要在注重重心变化的前提下,适当调整预备动作、缓冲动作,加大节奏变化,从而达到相应效果。 中国本土的角色造型特点可以在借鉴不同地域风格基础上,结合中国上千年的文化素养,找出一条完全不同于日美三维动画的动作设计方式并推广形成“中国式动作语言”。 “中国学派”中二维手绘单线平涂动画动作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地域文化浓厚、装饰性强,此较为成熟的二维动画动作设计方式或许也会融入到未来三维中国动画动作设计特点中来。 二、基本运动规律 系统化的运动规律,有助于原创动作的设计。角色运动从动作的分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起始动作、预备动作、主体动作、缓冲动作、结束动作,任何一个动作,不论是复合有机形体还是单结构无机物体,都可以从以上五步来进行动作的分解和设计。尤其是预备动作与缓冲动作的准确表达,可以有效地增强动态节奏变化从而增强动态效果。从动作设计思路来看,首先要明确设计目的,然后要开始观察角色的运动,观察时间与速度变化、关键帧的运动状态、角色的重心和动态线的变化等并绘制。从体块运动方式来看,常见的运动主要可以分为位移、旋转和变形。这里的变形要在体积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且变形过后要回归原状。 三、个性化动作表达 个性化动作是在运动规则基础上,按照剧本需要,针对角色本身的社会属性、物理属性、性别属性、年龄属性等前提下进行的动作设计。物理属性,如高矮胖瘦,社会属性指的是如职业、阅历、文化程度等其中一种或几种造成角色个性化动作特征的因素。这一步骤需要设计师对人生百态有丰富的绘画经验和敢于尝试的原创力作为个性化动作创作的基础动力。 四、节奏的掌握 动作背后的意义和观众对动作的解读基于动作的时间是否适当。[2]节奏的掌握,不但可以赋予虚拟物体以质感和动态,变化运动的节奏还可以产生动作艺术性、趣味性的表达效果。速度变化主要有匀速、加速和减速三种,并在動作中进行合理运用。 三维动画动作设计以体块作为基本元素,通过在节奏、位置变化的夸张手法来表现,要设计出带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作设计,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在继承前辈们的心血与探索精神的前提下发挥能动作用积极展现具有本土特色的动画动作设计。动画运动规律已经形成了相对较为完善的系统知识,但是要具备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洞察力,以及对动画持久的热爱和对细节的认真把握,才能创作出我们中国特色的动作设计。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威廉姆斯.原动画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哈罗德·威特克,约翰·哈拉斯.动画的时间掌握[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