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红河南岸彝族乐作舞的保护与发展 |
范文 | 何欣 【摘 要】乐作舞是彝族和哈尼族特有的民间舞蹈,具有多种功能性质,也是彝族人民每逢重大节假日必跳的舞蹈,对于彝族人民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红河地方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这种乐作舞,并逐渐将乐作舞得到推广。 【关键词】红河;南岸;彝族;乐作舞;保护;发展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4-0132-01 一、红河彝族乐作舞 乐作舞是哈尼族的民间舞蹈,也被称为是三步弦和跳乐,是以哈尼族语言“龙纵跳”而来的,“龙纵跳”的意思是大家一起来跳舞,源于红河县,是哈尼族和彝族这两个民族群众在晒荞子时编跳的。踩荞舞是一种集体舞蹈,通常由大家击掌围成圆圈向同一个方向跳舞,同时还会有领舞着或者伴奏,大家一起唱跳。彝族群众将其称为“栽比”,意思是大家成双成对跳舞,由于起源于黄河南岸,因此也被称为江外舞蹈。最初起源时间目前还没有参考依据,然而我们可以知道这种乐作舞是起源于农耕时期,是农民在劳作之余以耕作为原型编跳的一种舞蹈,是传统自娱性的舞蹈。男子从年少一直跳到年老,而妇女当母亲后不能再跳该舞蹈。 二、乐作舞的特点 乐作舞是一种传统的舞蹈,不仅具有喜庆娱乐、丧葬祭祀等功能,同时也是集声音、乐器、舞蹈于一体的民间传统舞蹈,存在多种舞蹈套路方式,其具有一整套与舞蹈相应的调式,而且基本上动律相似。彝族的乐作舞所跳的风格是与哈尼族乐作舞存在一定差别的,相比来说,彝族乐作舞步伐轻盈,手脚配合协调,而哈尼族舞蹈比较粗犷,沉稳有力。乐作舞的表演时间不会受到人物、空间的限制,一般是大家围成圆圈,要求跳舞人数是偶数,大家边唱边跳,伴奏乐器包括四弦、三弦或者笛子,也可以是一些树叶。与其他民族一样,彝族的乐作舞也是与社会传承、教育有一定联系的。在2015年,红河县政府举办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传承学校,将乐作舞作为文化传承。同年,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哈尼古歌是中国馆唯一的长期驻演节目,对其今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可以借助广场来传承这一民族舞蹈,将少数民族的项目得到更好发扬。 三、红河彝族乐作舞的推广方式 在传统推广时,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体育一样,彝族乐作舞需要依靠教育和社会传承,彝族小孩从小就对乐作舞比较熟悉,能够张嘴唱歌,举手投足编制乐作舞,然而现在的小孩跳乐作舞较少,而且年轻人热衷阜追求现代文化,一些少数民族文化逐渐被遗忘。2015年,红河县政府举办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传承学校,能够将乐作舞作为文化精髓得以传承,并且在政府主导下,广场乐作舞的相关组织机构由红河地方宣传部、文化馆共同构成,采取了横向借鉴、纵向发展的方式,向南湖广场进行民族广场舞培训,同时又在红河广场推广,吸引了上千名舞蹈爱好者参与。将广场舞光碟下发到各个文化站,还有农村,要求各县市能够结合地方特色推出具有代表性的广场舞,形成广场舞蹈品牌。在政府引导下形成具有红河特色、有益身心健康的广场舞,逐渐开始推广,使更多群众参与到这一活动中。 广场乐作舞的编排能够体现其民族特点,将独特的舞蹈旋律融于自然表现力中,能够使舞蹈与健身进行融合,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们进行舞蹈健身,在有氧状态下进行运动,不仅拥有彝族乐作舞的轻盈,也有哈尼族的沉稳。 四、广场乐作舞的发展 首先由政府作为指导由多方进行合作。由于近年来一些广场舞不文明事件频发,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对广场舞进行管理。而政府在红河州开展广场舞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群众在政府引导下回归正常轨道,努力打造广场舞品牌,并且由文体局、电视台、宣传部等多个部门进行配合。 其次,举办比赛。红河州在发展具有特色的广场舞之后,并且会在各个县开展培训进行推广,在推广中增加受众面积,各县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广场舞比赛。能够让参与者学有所用,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为乐作舞传承提供基础。可以确保时间安排和场地设施。在红河州广场舞时间安排上规定在不打扰日常作息的情况下进行锻炼,需要由社区负责人对场地时间进行管理。从多方面确保乐作舞的开展。 最后,由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培训。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仅有利于社会体育开展,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推动社会体育发展。红河州定期会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并且壮大指导员队伍,能够选择部分指导员到各个广场上完成乐作舞指导,进而减少培训之后不从事体育事业的人员流失。除此之外,还能够提升其社会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红河州彝族乐作舞是传统的民族舞蹈形式,然而,近年来,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更多的年轻人对乐作舞失去兴趣,为了能够将这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可以通过发展广场乐作舞的形式,进一步推广,由政府和多方进行合作,适当举办一些比赛,在时间和场地上进行保障,确保乐作舞能够实现广泛传播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胡益凡.云南少數民族民间乐舞的艺术人类学诠释—以哈尼族、彝族乐作舞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16,14(4):8-11. [2]张富林.红河县垤施村彝族“乐作舞”辨误[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05):68-72. [3]李兢.试述重视和加强红河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作舞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要性[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2):17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