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魂兮归来
范文

    李瑞玲

    【摘 要】历经三年打磨,张艺谋的《影》问世。电影向我们展开了一幅唯美的水墨画卷,文章针对水墨要素,阐述水墨构图的意义所在,并结合书法、音乐等要素,重点探讨符号背后的文化之魂。其次分析了水墨画卷中的道家思想和人性。最后,结合当下影视作品调色构图的新趋势,呼吁更多的影视作品关注传统文化,让传统在现代绽放。

    【关键词】《影》;水墨;张艺谋;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5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5-0061-03

    “人心如影,这部影片是以水墨风格讲人的复杂内心和性格,把人性的复杂影影绰绰地浮现在光影之中。”[1]导演张艺谋如是说。

    2018年9月30日,《影》正式上映,首映日票房就达到了6606.1万元,豆瓣给出了7.4的评分,并一举摘得第五十五届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四项大奖。电影选择水墨叙事,将权力争夺的故事和传统文化中的书法、音乐、道家阴阳八卦结合起来,是中国电影市场又一里程碑作品。

    一、由扁平到立体,水墨文化走向银幕

    (一)扁平:作为绘画门类之一的水墨画

    1.山水为内容,水墨为技法。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了简单的绘画,但这种绘画只是出于装饰需要,或者依附于信仰而存在,只是一种美术形式,服务于人这一主体的探索活动。随着认识主体由外而内的发展,绘画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也出现了不同的分支。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的主体意识加强,绘画逐渐走向自觉,更加探求自然旨趣和山水灵韵。内容上,山水画逐渐从人物画中脱离出来,并逐渐成为独立的门类;技法上,逐渐派生出水墨画这一类。唐代王维曾言:“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可看出唐代已经出现了水墨画。唐代作画多用浓墨;及至宋代,出现了淡墨画法,元代最终完成水墨画的建构。

    2.水墨为主体,意境为魂魄。自古至今,绘画中很少有单纯的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家以自然万物为材,而探寻一种超脱的意境,比如苏轼《潇湘竹石图》,“一片土坡,两块石头,几丛疏竹,左右烟水云山,渺无涯际,恰似湘江和潇水会,遥接洞庭,景色苍茫,令人心旷神恬,徘徊凝视,不忍离去。”苏轼才情,作画如人,让人在窄窄画幅内一览笔墨情趣,更能窥见其豁达之胸襟。

    居于庙堂,在政治斗争的漩涡里无法抽身或路途不顺时,文人便会通过文学作品或独辟蹊径寻找抒发郁结之气的方式。不同于浓墨重彩的通俗绘画,水墨画因其简单的黑白色调,灵活多变的笔法和想象的发挥而被青睐。因此,很大程度上,水墨画便多了份淡泊雅致和孤傲清高。泼墨而作,笔之所成,墨之所致,以自然为法,追求天人合一的超脱之境。

    (二)立体:张艺谋《影》中的水墨化色彩叙事

    1.立体的景——水墨画变成立体的电影布景。张艺谋将水墨元素搬上银幕,使画幅中平面的山水世界展开成为立体的布景。影片只有黑、白、暗红三种颜色,以水墨画的黑白为主导色彩,构建了一个黑白与淡彩融合的美学空间。层层叠叠的山水,影影绰绰缥缈着,陈旧的青瓦白墙在雨中默立。“山色空蒙雨亦奇”,天空洒落下轻柔可视的雨珠,小桥流水,境州的草鞋踏过潮湿的青石板,哒哒的马蹄声和漫天的大雨汇成一篇来自江南水乡的独特乐章。为了凸显人物的主体地位,后期又对水墨色进行了低饱和度的暗化處理,水墨元素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展现了立体的山水美,也给观众很强的视觉代入感。

    2.立体的史——冰山风格下真实可感的历史。张艺谋在《影》中选择在一个诗意的江湖背景下,上演一场争权夺位的故事。影子和真身几乎没有分别,影子代替了负伤的主人子虞,做官做人,寻仇收疆土。算计沛王,却被沛王使用反间计收拢,最后子虞杀了王,境州杀了主人子虞,因果循环,在往复对立中推动了矛盾的激化。《影》改编自朱苏进的小说《三国》,但不同于通过阅读,在想象中到达所指,影像则是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和所指物直接联系,不用再通过语言系统的翻译中介,所以这是一种立体的史,真实、可感。

    在《影》改编时,为突出“替身”这个主题,张艺谋架空了历史,电影未提具体年代,连小艾、境州这种人物名称都是简单至极。只截取历史长河中的冰山一角,描写一个任何朝代都无法避免的权力争夺大战,即典型环境下的个别事件。而对水墨背景下电影主题的呈现,张艺谋更是花费了大心思,比如影片中最典型的文化符号。

    二、水墨背景下的文化符号

    (一)与画同源—书法的韵

    中国画是以“写”代“描”,以书法的笔法画画。因此,书法和绘画含有极大的相似性。魏晋时期谢赫《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经营位置”,这些原则对书法也同样适用。及至元代,赵孟頫提出了“书画同源”的理念。

    在《影》中,水墨画的背景下,同样也穿插了书法元素。白纸黑墨,形成有意味的黑白艺术。电影开篇,鲁严穿过层层书法屏风,向沛公献言。镜头利用滑轨慢慢扫过大殿里摆放的书法屏风,这是沛王亲手写就的《太平赋》,虽无横扫千军之势,却也笔酣墨饱,他在书法上颇有造诣,“以舞韵入字,字得舞态,自成一格。”沛王刚一出场就被塑造成贪恋美色、昏庸无能贪图享乐之人,但到最后才会发现他是有城府的人,一早识破“影子”却能默不作声,利用叛国贼鲁严反间,坐收渔利。境州之战的关键时刻,他酣畅淋漓地在案前挥毫。写字如做人,手中的笔是心绪的延伸,笔的疾历、徐缓、顿挫都是他情感的发泄。以静制动,以不变待万变,书法淋漓尽致地展示沛王性格侧面的城府之深。

    (二)张弛有度—音乐的律

    电影是画面和声音的辩证统一,音乐和情感交融,对情节叙事起着重要作用,“情动于中,故形成声;声成文,谓之因。”张艺谋作品一贯采用东方古典音乐元素如琵琶、古筝等,打造一个音画同步的平行世界,使观众被色彩、情节、音乐三者裹挟进电影预设的三维空间,使观众“入境”。

    作曲家董颖达专门为《影》量身定制了琴箫、埙阮笛、箜篌筝管子等原创音乐,不同的意境配上不同的音乐,达到音画同步的效果。开头音乐用琴,铿锵有力,将观众带入情境。后来小艾为保护境州,佯装断手时,改为瑟音,凌厉急促又不失风骨。境州在竹林困顿迷茫时,箫声沉郁幽怨。和杨光决斗时,琴音变得铿锵急促,暗示情节紧张,境州处境危险。这些都是属于音画同步,渲染紧张氛围。

    还有一种音在前,画在后。境州找娘亲时,从踏上青石板的那一刻开始,就响起了埙音,凄凉悲怆,隐喻境州之母的悲剧。“通过音乐的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音画关系在影片中起着主导贯穿左右。”[2]

    《影》中配乐的每一个音节都像是打在观众心上,一个单音就能让五千年历史浮涌脑海。带有浓郁中国风的音乐起起伏伏,跌宕铿锵,忽明忽暗间诉说着剧中角色的纠缠和心事,与剧情发展相辅相成。张弛之间,也为这部水墨大片增添了东方古典主义音乐之美。

    (三)阴阳结合—八卦的变

    八卦的出现和占卜密切相关,表达的是古人对自然和天命的敬畏,也是生产力低下的表现,武王伐纣,先用龟壳和蓍草占卜,卦象吉利于是出征,并一举获胜。八卦中含有二元对立思想,即黑与白,阴与阳,消与涨。一分为二,合二为一。八卦的妙,在于變。它总能通过一种变化达到两种势力的均衡,阴消阳涨,此起彼伏,却能在整体范围下达到动态的平衡。在数千年文化积淀中,八卦又隐含了一种民族认同感,“阴阳互补,刚柔并济”的协调平衡观,决定了人们的种种行为模式,反映在艺术作品中,就是动静兼用,虚实结合,意在言外。

    《影》中,小艾利用八卦进行卜卦:“大哉乾元方物资始,乃统天,这一卦是乾。”乾者,生也,就是说小艾的卦象大吉,这也体现了封建王朝对占卜的依赖,对天人合一观念的信奉。境州与子虞破杨苍刀法时,二人在巨大的八卦方阵潇洒飞移,随着势力的消涨在阴阳两面游离,由此,小艾悟出了阴柔克阳刚的道理,打造沛伞,组织了一支“阴性化”的分队,夺下境州城池。境州杨苍决斗时,除了缥缈的水墨山河,便是巨大的八卦方阵。水墨构图,白对黑;作为影子的境州与不知真相的杨苍,虚对实;沛伞与大刀,阴对阳。城池易主,变与不变,远与近,生与死,影片中的一切都像是被融汇在八卦方阵之中,在二元对立中不断消解变化,这是影片的起伏,更是命运的无定。

    三、文化符号与电影主题

    (一)符号与道家思想

    无论是黑与白、善与恶、杀与被杀、忠诚与背叛、成功与失败的二元对立的悲剧内核,还是书法的飘逸恣肆,满载道家拂袖飘去的风流气概,都是张艺谋倾力注入的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中又蕴含着道家哲学。在这场权力的争夺战中,我们能看到为权力杀王的子虞,为爱情叛主的境州,是残忍的杀戮、是血腥的暴力,导演在让我们沉思被欲望反噬的人性的同时,也用这些文化符号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出路——复归道家传统,隐于山水。

    老子说上善若水,“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自古至今,关于地位争夺的阴谋,从无消停。权力的至高无上并不意味着欲望的巅峰,相反,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熙熙攘攘的尘世,马不停蹄地追名逐利,倒不如去山水之间徜徉,找寻自然的旨趣,无欲则刚,一切顺其自然。

    (二)水墨与人性

    《影》讲述的是人性的复杂,创新性选用水墨的方式去呈现,“观众根据色彩的冷暖系及影片的情节产生联想,电影的导演们正是利用色彩的象征性与暗示含义,大胆地运用色彩表现电影的主题思想。”[3]用张艺谋的话说就是:“因为水墨画中有黑白灰三种颜色,而且借助水的晕染产生层次感和奥妙的韵味。而人并非非黑即白,非好即坏,有很大一部分处于灰色地带,比如影子境州。”

    境州是一个忠心不二的影子,心中唯一的念想是回家,却被秘密培养成都督子虞的“影子”,后来又爱上了都督夫人,自始至终都深陷权力的漩涡。对主人他有忠、有恨;对权力,他有臣服、也有觊觎,我们不能用好人还是坏人这样的字眼去评价。都督子虞为了权势不惜在阴暗的密室苟延残喘,豢养“影子”境州,密谋夺权。但是“影子”也是人,被关在黑暗的石洞数十年,只能大声朝墙壁说话,以确认自己还具备人的特征,睡觉也蜷缩一隅,隐忍得让人心疼。再加上夫人小艾,对境州生情,又不肯背叛夫君,他们是矛盾的个体,又构成一个处处充满矛盾的整体。这些欲望汹涌的人,最终被欲望反噬,做了权力制度下的丧命鬼。

    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就是古人居泉林之间,借水墨抒宁静;处闹市之中,借山水寻超脱的水墨风情。电影用压抑的画面写欲望,同时,又从水墨画这个脱俗的视角中找出路。水墨画被文人赋予了一种淡泊和诗意的情怀,这与庙堂的阴谋算计形成强烈对比。所以水墨不仅是一种叙事手段,更是一条人性的出路:要“少私寡欲” “上善若水”“慎终如始”“无为”“不争”“善下”。[4]

    四、从水墨色调看时代审美变化

    (一)张艺谋色彩叙事的“变”

    色彩叙事逐渐成为导演创作的新关注,“电影用色彩来表现人物内在的情感向艺术符号转化,逐渐成为电影表现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5]张艺谋一直擅长运用色彩讲述故事,用简洁明快的色彩抓住观众的视觉点,用高纯度的绚丽色彩给人带来视觉冲击。从《英雄》中的大红、大黄、大绿,每一种色调对应一段情节,色彩的转折点即情节的转折,到《十面埋伏》中的蓝黄色,源自敦煌壁画的雍容华丽,用以展现皇家宫苑的气派。《归来》开始变得低沉朴素,到《影》就直接回归到传统黑白水墨画之中。

    一方面这种色彩运用的变化能让我们看到时代审美的变化,由青睐明亮浓艳的色彩到优雅高级的“莫兰迪色”,包括电影构图、场景布置都更加讲究对称、视觉的美感。另一方面,也是张艺谋年龄增长带来的审美变化的体现,一如人少时喜欢明亮色调,老来青睐素净雅致,体现在电影中就是由明亮到深沉的变化。《影》中的水墨风,既是张艺谋视觉艺术探索的新突破,更是人随着年龄增长带来的审美变化。

    (二)纵观近年古装剧荧屏色彩艺术变化趋势

    近年来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在色彩的选择上就是一个字——艳。并以艳为美,人物装扮俗艳、场景选择华丽,古装剧中都是繁缛复杂又绚丽的服装,飞出天际的眼线,时下流行的一字眉,充斥了浓烈的现代气息和现代审美,过于迎合受众趣味,完全背离了一部影片该有的艺术境界。直到2017年《那年花开月正圆》开始突破古装叙事成规,力图用传统中式风格的色彩,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享受,剧中情节、人物服饰也都有历史可考。再到2018年爆红的《延禧攻略》,不仅赢在了剧情,更赢在了画面,每一帧都是唯美中国风,还有它制作精良的戏服、摆件,都引起了更多人对传统非遗文化的关注。

    国内古装片逐渐抛弃华而不实的色彩外衣,开始去传统文化中找寻出路,《延禧攻略》是这样,张艺谋也是这样,他一直着力于发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而这次《影》的水墨叙事终于转向了与画面的浑融,可谓是一次新的突破。

    五、结语

    我们必须看到,在今天,电视电影作品的思想要有深刻价值,画面也要有视觉美学追求,产生超时代的经典。色彩艺术的应用,给古装电影电视增添了艺术的张力。电影制作者在创作时,应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欣赏者也不应该过于议论其形与魂的脱离,站在批评立场上大放厥词。

    我们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要素,探讨传统文化中更深层的色彩艺术和精神价值,用现代的手段复现传统的价值,并且面向世界市场进行传播,“传统是无限的历史包蕴性,各个层面都奔跃着中华民族深层心理意识的潜流,它不断接受新时代泉溪的融汇和改造,而不把自己消融在那大潮之中。”[6]这便是传统之于时代的意义。张艺谋的《影》是这样做的,未来还会有更深刻的电影走向银幕,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人民网.张艺谋惜字如金谈新片:让人性的复杂浮现在光影之中[EB/OL].http://ent.people.com.cn/n1/2018/0928/c1012-30318683.html

    [2]何方方.浅析当代电影配乐中的东方音乐新音响[J].北方音乐,2018,(17):231-232

    [3]张欣.对中国电影色彩艺术的解读[J].电影文学,2014,(14):147-148.

    [4]許斌华.老子道家思想的精神内核及当代启示[J].科教导刊,2018,(24):162-163.

    [5]仉雨平.浅析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艺术之道[J].电影文学,2014,(18):163-164.

    [6]郎绍君.论中国现代美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17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