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谈戏曲表演美的构建 |
范文 | 孙玥 【摘 要】编剧是为了搬演。剧本只有在付诸表演的现实时,才实现真正意义的戏曲。戏曲随表演而现,又随表演结束而逝。虽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现代有了录音录像,可将戏曲作品再现出来和长久保持下去,但这也是表演的纪录与留存。因此,表演在戏曲艺术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戏曲艺术的生命线。既然戏曲艺术凭借表演而实现而存在,那么,戏曲美对表演美的依赖也就不言而喻了。 【关键词】戏曲;表演;美;构建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4-0032-02 戏曲美由它的表演美体现,因而,戏曲艺术特征与其表演艺术的一致性,戏曲美与其表演美的一致性,也就十分自然了。关于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及其综合化、虚拟化、歌舞化、程式化、意象,以及所呈现的综合美、虚拟美、歌舞美、程式美、意象美这里就不再赘述,仅重申或强调以下几点: 一、动作美 美化动作,这是所有杰出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如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盖叫大,马连良共同的艺术经验之谈。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甚至将“在舞台上的一切动作,都要顾到姿态上的美”确定为戏曲艺术的“美学原则”。这是因为没有动作就没有表演,没有表演也就没有戏曲。因此,在戏曲舞台上构建戏曲美,营造表演动作美常常是第一位的,历代戏曲艺术家也常常集中精力在这上面苦心经营,狠下功夫,出奇制胜。 戏曲表演中的任何做、打,都是動作与姿态的结合体。没有姿态的动作在生活中也是很难见到的,在艺术表演中就更没有了,没有舞姿的舞蹈是难以想象的。生活中与艺术中的动作都离不开姿态,所不同的仅仅是后者较之前者更刻意地追求出美的表现。戏曲表演动作是舞蹈化了的,它要求包含律动美、线条美和节奏美,所谓线条美也就是姿态美。动作与姿态和谐协调方能产生美,否则,即使拆开来单个看都是美的也是枉然。一般讲表演动作,其中就包含有姿态,梅兰芳所以突出一下姿态,无非是强调姿态对于动作之重要与不可或缺,事实上,动作美也往往由与之相应的姿态美来集中体现。 二、声腔美 声腔即是声乐,戏曲声腔是戏曲音乐的主体(辅以器乐伴奏),是叙事、写景、抒情推动剧情开展和刻画人物的音乐手段。戏曲声腔由曲调与唱腔组成。 声腔在戏曲艺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离开了声腔就不能称其戏曲。正如《大百科全书·戏曲卷》所言:“戏曲声腔的演变,是中国戏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标志。”“历史上某一剧种的形成,总是以某一声腔的兴起,变迁为其标志。”虽说我国现有的三百多个戏曲剧种可归类划分为六大腔系:昆腔腔系、高腔腔系、梆子腔系、皮黄腔系、民间歌舞类诸腔系、民间说唱类诸腔系;实际上同一腔系的不同剧种,声腔也是很不相同的,如皮黄戏中的京剧、汉剧;梆子戏中的秦腔、豫剧、晋剧、蒲剧;滩黄戏中的锡剧、沪剧、苏剧、甬剧等剧种总以声腔作标志。岂但如此,就是同一剧种也有不同的声腔艺术,京剧旦行中的梅腔、程腔、张腔,生行中的谭腔、余腔、马腔、高腔、言腔、麒腔;豫剧旦行中的常腔、陈腔、阎腔、马腔;越剧生行中的尹腔、范腔、徐腔、陆腔等流派也常以声腔来区别。由此可见声腔的特殊地位。 声腔是戏曲中最活跃的艺术成分(因素),戏曲的形成伴随着其声腔的确立,尔后戏曲的发展、新剧种的产生又总是以声腔的变化革新、新声腔的诞生作先导。戏曲最早的声腔南曲、北曲是曲牌联缀体,其虽受严格的音韵、词格所规范,度曲必须遵循,但演唱时演员又可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及演唱技巧自由发挥,而且在流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音随地改,以取悦当地观众。元末北曲南移,使南曲吸取北曲,产生南北曲合套。作为南曲自身,自南宋闻世,到明朝中叶,已衍变为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四大声腔。又尔后,在诗赞体说唱基础上生成的板腔体戏曲一一花部异军突起,其中最先成熟的梆子腔剧种秦腔称雄剧坛,在它向外扩张流播过程中又衍生出蒲剧、晋剧、雁剧、豫剧、河北梆子、莱抚梆子等新剧种。后来居上的皮黄腔,也衍生出京剧、徽剧、汉剧、粤剧、佳剷等诸多剧种。同一剧种声腔可以因地制宜变化产生出许多剧种,同一个剧种还可以因人制宜变化创造出许多风格迥异的流派唱腔艺术。锡剧是个小剧种,也有生行的(王)彬彬腔、吴(雅童)等,旦行的梅(兰珍)腔、姚(澄)腔等流派唱腔艺术。戏曲唱腔艺术的丰富多彩由此可见一斑。 声腔又是戏曲中最易于传播和流行的艺术成分。举凡好的唱腔、唱段一出,很快就会引起众多戏迷哼唱而传遍大街小巷,甚至五湖四海,所属剧种、剧目,首唱演员也随之闻名于世,在无广播电视的时代如此,在广播电视极其发达的今天,更是如此。这是戏曲的基本艺术规律与艺术现象。声腔是戏曲自身最活跃的,同时也是最佳的传播媒介。 三、技巧美 戏曲表演是一门技术性非常强的艺术,技艺的高下直接关系到表演的优劣。程规秋在为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演员讲习班授课时说:“在戏曲表演中,各行都有各行的一套技术。不管是花脸、文丑、武丑、旦角、老生等等都有它自己的一套东西,才能扮演这一行角色。”阿甲甚至说:“戏曲舞台,除剧本问题外,表演技术决定一切。” 阿甲把表演技术提到如此高度绝非凭空而言,而是来自戏曲艺术实践的理论总结。戏曲表演技术集中表现为技巧的运用。戏曲表演离不开表演技巧,唱念做打都有技巧,因此都有专门的基本功,唱有唱功,做有做功,手、眼、身、步都有各自成套而富有特色和表现力的功,这些功,指的就是技术技巧。 表演如同作诗作画。苏轼论作诗作画时曾讲,要写出好诗文绘出好画,既萍了然于心,还须了然于手。心指灵气悟性,手则指技术技巧,两者缺一不可,然手又起决定作用,因为如果不能了然于手,了然于心也成枉然。戏曲表演同理。只有心中有,不能身上有,是表演不出美来的。俞振飞说得好:“程式表演要借助眼神、手式、身段等基本功,才能做得美,外表才有艺术气息。”事实上正是这样。同是跑圆场、飞旋子,技术高低、技巧好坏,做出来的美观程度与传达出来的艺术气息就大不一样。 所以,戏曲特别注重基本功训练。程砚秋1953年在苏州演出时就对人说过:“我身上的活,主要得力于幼年苦练基本功,这是根本,很重要。”“要在台上演得‘帅,一招一式都带劲,干净利落,给人美感,就要扎扎实实练好武功。”常香玉也说:“基本功是我们戏曲演员的基础课,是一个演员演好戏的基础。”“它对我们演员来说,是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它关系着一个演员在艺术上的造诣深浅,成就大小,水平高低以及舞台艺术青春长短等等。”有“闽剧梅兰芳”称号的郑奕奏则更说:“一个演员最主要的条件,就是基本功夫,包括表演和唱腔的一切基础。”戏曲艺术家们这些切身经验之谈道出了表演至美的根本途径,此外,没有别的捷径。 所谓基本功就是戏曲表演所需要掌握的最基本,同时又是最重要的技术技巧。京剧表演讲究“规矩”,即符合规范。盖叫天认为,这“规矩”就是基本功,即基本技能,而这些是靠从小就苦练出来的。因此,马连良在北京市戏曲学校授戏时对自己的学生说:“现在党这样无微不至地关心你们,老师又这样无保留地教,关键就在你们自己下恒心去练基本功了。”少年是练基本功的最佳年龄段,由此,对于少年戏曲演员照样能把戏学演得精彩纷呈,甚至还能达到许多成年人所不及,也就不难理解了。 戏曲技巧作为一种表演技艺,它本身就是美的,戏曲的表演美与其技巧美是关联的,在戏曲舞台上绝无没有技巧美的表演美。基本功过硬,技巧规矩,符合规范,就会运用熟练,挥洒自如,无论是做还是唱,无论是文还是武,便都会出美。 四、结语 表演是戏曲艺术的中心,其中的任务是将剧本的文学美演变为戏曲的艺术美,即把文学美融合到表演美中,构建出戏曲的美视、美听。戏曲表演美由导演、作曲(含编腔)、舞台美术设计、演员共同构建创造,最终由演员表演兑现,此时,音乐伴奏的辅助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人们常讲的二度创作,其中表演是决定性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与审视[J]. 王舒.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5(12). [2]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与审视[J]. 刘红. 大众文艺. 2014(2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