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当前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范文

    张佳琪

    【摘 要】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自己专属的文化。赫哲族便是这众多民族中的一个。赫哲族地处黑龙江省,虽人口不多,但历史悠久。几千年来,赫哲族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慢慢积累,孕育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赫哲族的精神文化,代表了族人的智慧,体现了民族精神,作为文化遗产,理应代代相传。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文化的影响,再加上赫哲族只有语言,缺少文字,让赫哲族的精神文化危机重重,若不加以保护,很有可能慢慢消亡。本文分析了当前赫哲族精神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对当前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研究[1]。

    【关键词】赫哲族;精神文化;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K892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5-0238-01

    一、当前赫哲族精神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对赫哲族精神文化产生冲击。经济的发展,打开了赫哲族的大门,与外界有了交流,外来文化入侵,让赫哲族精神文化受到影响。加之互联网的发展,在赫哲族逐渐渗透,越来越多的赫哲族人接触到各种文化。尤其是年轻人,接触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受其他文化的熏陶,使得本民族的文化不断弱化。而且有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理解不够透彻,不能把握赫哲族精神文化的精髓,对本民族的文化兴趣不高,严重影响了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传承。

    (二)赫哲族语言日常使用逐渐减少,阻碍了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传承。作为少数民族之一,在人口数量上,赫哲族是最少的,赫哲族语言的使用者自然也是比较少的。人口的劣势,让本族语言的传承具有一定的困难。同时,经济的发展,各民族相互影响,赫哲族人会接触到其他民族的语言,这对本族语言来说是个不小的冲击。加之本族语言使用者往往是老人居多,而且适用范围并不广泛,使得赫哲族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断减少,陷入消失的困境[2]。

    (三)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传承,缺乏法律保障。中国文化,灿若星辰,但是对于中国文化的保护,在法律层面是比较欠缺的。国家对于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保护在最近几年才加以重视。一直以来,对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造成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传承面临各种困境。众所周知,赫哲族精神文化与渔猎密切相关,而当前实际中已经看不到赫哲族人渔猎了。所以,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保护急需法律保障。否则,赫哲族精神文化会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二、当前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研究

    (一)赫哲族精神文化应适应时代发展。历史的车轮不会停下,时代的发展亦不会止步不前。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要想不被历史淘汰,就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在坚持本族特色的同時,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对于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来说,要敢于创新,参照其他民族,学习发展之道,并对其他文化适当吸收,让本族文化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学会变通,完成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3]。

    (二)加强宣传,重视对年轻人的文化教育。赫哲族是一个小民族,要让赫哲族精神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赫哲族,懂得赫哲族的精神文化。对此,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网页宣传,或运用广告的形式宣传赫哲族精神文化。同时,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离不开年轻一代。所以,对于本族年轻人也要加强文化教育。除了家庭中老一辈人对后代的言传身教之外,在学校教育中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有关赫哲族精神文化的教育。设置相关课程,讲解赫哲族的历史、语言、文化知识等内容,让后代人从小接触本族文化,给他们灌输民族思想,培养民族精神,使其热爱本族精神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加深大家对赫哲族精神文化的印象,让赫哲族精神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三)建立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在以往的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上缺少法律依据,很多时候,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条理不清、没有方向,造成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效率不高。所以,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也需要法律参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让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机制,消除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盲目性,使其更加规范、更加有效。这样一来,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才会更有保障[4]。

    总之,赫哲族精神文化是我们的财富,更是全人类的财富,一旦失去,难以复得。保护和传承赫哲族精神文化,我们义不容辞,更是我们的责任所在。所以,从自身做起,为赫哲族精神文化贡献一己之力,让赫哲族精神文化在历史的星空永远闪耀。

    参考文献:

    [1]杨承雪,张青松.当前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09):222.

    [2]王红军,高梓琳.论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10):102-103.

    [3]李肃,郑浩,路科.渤海国文化特征及其旅游开发价值研究[J].科技风,2013,(08):275.

    [4]孟祥霞,王曦若,孟祥革,路科.黑龙江省风险投资支撑环境分析及对策探讨[J].世纪桥,2014,(01):84-8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7: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