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萨克斯演奏中的音色控制 |
范文 | 王玥 王新煜 【摘 要】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至今约有二百年历史的萨克斯在传统的西方吹管乐器家族中是个年轻的“后生”。在它诞生之时,西方的交响乐团形制已经成熟和稳定。在经过短暂而辉煌的一个阶段之后(当然也有一些作曲家为它写了一些为数不多的作品),乐团合奏的这一形式对于萨克斯的发展彻底失去了吸引力。不过,在古典独奏和协奏、特别是在流行和爵士风格音乐的演绎中,萨克斯唯美忧郁的音色表现没有其他乐器与之媲美。本篇将着重于萨克斯独特优美的音色在《组曲Ⅴ》中的呈现,仅凭笔者不深的吹奏技巧和经验来浅析下萨克斯的音色表现。 【关键词】萨克斯;音色控制;《组曲Ⅴ》 中图分类号:J657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9-0062-02 在中国人的理性务实的价值观里值得肯定的是,同时还存在着一份质朴纯真的浪漫情怀。而萨克斯作为一件音色优美而且独特的乐器,它的音色在某种程度上跟中国人的审美观产生了一定的契合,萨克斯的音色是与人声切合度最高的,甚至可以模仿人声的一件乐器,我们每每在听到《回家》、《茉莉花》、《我心永恒》等流行曲目之时总是陶醉于萨克斯这件乐器优美温润的音色。 技巧和艺术感是创作音乐作品必不可少的两大灵魂因素,在专业的乐器演奏的训练过程中,两种因素的训练也是相互并存着训练的,在音色的训练教材里,气息作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有着其独特的要求和训练方法,在本篇中我们将着重讲一讲萨克斯训练过程中气息应注意的训练方法及一些问题,并以作曲家皮耶.马克思.杜布瓦(Pierre Max DUBOIS)的《组曲V》(性格小品)为例来介绍在作品吹奏过程中应注意的地方。 一、乐器起源、特性介绍 1840年比利时的钟表商人阿道夫·萨克斯创造出萨克斯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乐器会保留至今,其实阿道夫当初制造了很多类似于萨克斯这样的乐器,比如萨克斯号、萨克斯长号,只是这些乐器在大浪淘沙的潮流中没再继续保存下来。这件乐器设计的初衷原本是为连接法国军乐队中圆号和木管声部的单簧管所制作的,在它诞生并应用后也确实产生了很好的作用,这里暂且不述。 在传统的乐器分类中,萨克斯即是一件铜管乐器,亦是也可被作为木管乐器加以配器使用。萨克斯产生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西洋编制的交响乐团需要木管和铜管有一定的区别及表现,萨克斯应运而生。但是对于当时大批量生产的萨克斯在交响作品里几乎没有市场可言,并且对于正统古典音乐的发烧友来说,他们也很难接受这件乐器,以低廉价格出售的萨克斯无人问津。后来这件乐器被带到了美洲,为美国黑人音乐的发展增添了原动力。其发声音色使人能感受到恢宏、壮大,其音量也较其他木管类乐器宽广而高昂,基于以上特点,萨克斯在交响乐团演奏的交响类作品中可表现战争与暴风雨等宏大的场景。其管身是金属材质,在表达强奏的过程中,金属震动的结果致使产生力量饱满、表现力强的效果。(具体在hot jazz和rock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二、吹管乐器的口型对于音色的控制 萨克斯基本的演奏要注意五个要点“舌、口、唇、指、气”,在影响其音色的教程里,口型是很重要的。这里的“口”字涵盖了“舌、口、唇”这三点,吹奏过程中舌头的运用主要是吐音和超吹气流的影响,对于常用音域(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的连音吹奏,我们只讲求舌头放松,本篇不再累述。 古典萨克斯演奏需要的正确的口型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1.牙齿放松,牙齿不能咬,靠牙齿咬来向哨片和笛头施加压力,这样出来的声音是硬的,不柔和的。 2.嘴角肌肉发力,下唇内包。最佳的施力方法应该是来自嘴角肌肉的力量,类似于吹口哨发“xu”的声音,同时下唇内包,给哨片震动提供一个柔软的基础。嘴型应类似英语中“a”字发音。 3.口腔内部紧收,形成类似于管道状。这样做尽可能地减少口腔内壁对气流的影响来达到气息的平稳效果。 对于相当一部分吹奏者来说吹奏时间稍微一长就觉得下唇咬得很疼,对于初学者来说,教师在启发过程中更要避免这个问题,因为长此以往很容易对學员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一吹下唇就咬疼,以至于每拿起萨克斯就想起下唇疼的感觉,打击学习的兴趣。正确的口型应该是牙齿放松,上牙“放”在笛头大约三分之一处,起固定作用,笛头含的太少时哨片震动的部分小,声音变发颤压抑:如果含的太多,震动的部分太多,振幅大,就会使声音变得粗糙。下唇内包,包住下牙,给哨片震动创造一个软的基础,上唇自然收紧即可(下唇包多少也要看吹奏者的下唇厚度,一般都是稍微包住,以自己舒服为准)。嘴角肌肉是要发力的,口与笛头连接紧缩的力量来自嘴角肌肉而非来自牙齿的力量。嘴太紧会出现音高偏高,经常出现“滋滋”的声响,这是过于紧张的表现。而嘴太松则会出现嘴角漏气,声音中包含气声的情况。在此提供一个检测方法,在吹奏者吹奏时,另一个人拿手指夹住弯脖部分小幅度的摇晃一下,如果不能摇晃证明咬得太紧,左右摇晃而不漏气,无明显阻碍的感觉是对的。因为咬住笛头的力量来自嘴部的肌肉而不是两牙。 三、吹管乐器的气息对音色的控制 沉稳平缓的气息是一个演奏家驾驭得了管乐器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基本功,气息流速、流量、流速流量快到慢或者由慢到快的速率(吹奏过程中的由强到弱或者由弱到强)直接影响到演奏家的表现和对曲子的驾驭能力。美国当代萨克斯演奏大师Kenny·G曾说过,“萨克斯最重要的部分,所有萨克斯演奏者永远都要不间断练习的技巧就是‘气息。当你征服了气息,你就征服了萨克斯”。先来说一说气息,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在强调要把气沉到腹部,用腹部(小肚子)来控制气即所谓的“气沉丹田”。其实这只是一种启发方法,要知道我们呼吸时空气是保存在肺里的。但是其实我们肺部在呼吸时用到的真正容积才70%左右,也就是说,还是30%的肺部细胞是没被利用的,为了尽可能地利用其余的部分,我们想到了一些方法。 乐器演奏有三种呼吸方式:胸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复合呼吸。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呼吸方法是胸部呼吸。肺部扩张主要是依靠两块胸大肌的扩张与收缩。这样呼吸简单、迅速,但是对气息呼出时的流量控制力弱,呼出速度和流量不容易控制,因此我们一般不建议采用这种呼吸方法来吹奏。俗语中的“气沉丹田”就是腹式呼吸法,它的原理是横膈膜下移与肺部扩张同时进行,肺部进气后不向外扩张而是向下,依靠腹部的肌肉收缩的方法来控制气流的强弱和输出量,因为腹部肌肉群肌肉数量多,对气息的控制也就更加细致稳定。另外在横膈膜下移上升的过程中内脏也与之一起运动。在系统的萨克斯教学过程当中,吹奏者每天吹奏之前都要进行长音练习来活跃自己的肺和腹部肌肉,同时,因为吹奏者每天的状态和乐器每天的状态都不一样,需要给吹奏者和乐器每天磨合的一个过程。 那么气息集中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状态呢?对于初学者或者说有了一定基础的吹奏者来说,气息的集中问题总是不好形容的,因为气息它就是这样,从肺部呼出来的气途径气管、口腔传送到萨克斯管里,在口腔里的流速、流动“管道”之类确实不能如想象的那样统一、均匀。其实,气息集中侧重于强调吹奏者的喉头到笛头这一路径吹奏时状态的固定程度。在出气的时候口腔内部同样也是向中间聚拢集中的(要防止鼓腮)现象,气息集中吹管所达到的效果可以使管内气息柱震动而不涣散,充分震动管壁,以达到音色优美。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在萨克斯吹奏过程中,我们要求吹奏者口腔尽可能地缩小使气息有一个固定的通道来往,类似于我们讲话时的“yu”或者“xu”。 四、《组曲Ⅴ》:古典的形式,现代的音乐 上文讲到了诸多在吹奏过程中影响萨克斯音色的因素,下面我们将以萨克斯独奏曲《组曲Ⅴ》为例,泛讲一下在这个作品中音色的处理问题。所谓古典萨克斯是一个流派,也是指萨克斯演奏过程中对作品挑剔要比其他的要求要高,比如说吐音是否干净、连音音色是否统一、手指灵活性,甚至关于同一个音在不同乐曲里要使用那个键合适的问题。《组曲Ⅴ》是一本带有描述性的拥有五首短小曲目的小曲集,在曲集中分别以不同的节奏和音高绘声绘色描绘出了西班牙人、俄罗斯人、法国人、匈牙利人、巴黎人等五种人的性格。这五首曲子作为一套一齐来演奏运用于萨克斯尤为合适,恰好符合了萨克斯这件乐器高低音,强弱音演奏的差异来塑造。在这里我们拿前三首作为我们分析讲解的对象来强调气息的运用。 在其第一乐章《西班牙人》中,速度为每分钟189拍。谱面上来讲多运用了一拍内的附点节拍和三连音两种类型,足以显示和要求曲子的活泼。在曲子后半部分变音采用较多且上下音域跨动较大,描绘了复杂的情绪。在这首曲子的第一部分吹奏附点音符时气要与音符一起活跃起来,采取连贯的吹起方法要在每个附点音符的开头都要稍多给气,这样就会跳起来。在后半部分连续的三连音变化音部分,由于音域跨度大,低音时多给气,气流缓而多,口腔打开;高音时少给气,气流急而少,促使哨片充分的震动。以低音开始时多给气,在往中音部分高音部分吹奏进行的过程中气息和口腔内部都要在变化,这样吹出的音色才会悦耳。 第二部分《俄罗斯人》,这首小曲总的来说很方便理解短短的51个小节描绘性很强,如果你听前苏联民歌《三套车》,歌曲里描绘的俄罗斯广袤雪原的景象会很方便你在感情上理解《俄罗斯人》。第二首通篇的速度为50拍每分钟,以C大调开头,沉稳而健壮的感觉。表现此首小曲如多给连贯统一的气息,能将萨克斯低音音域的音充分吹奏,那么对于表现乐曲将是事半功倍。 第三首《法国人》,处于欧洲大陆南部的法国在地理位置上不算是终年阳光普照的環境,但在此乐曲中的法国人被描绘成一个散发着阳光气息,迈着轻快步子的形象。就是这样,欢快的氛围或许不需要在作曲的过程中采用快速十六分音符。运用了萨克斯高音域的f和#f这几个音,一音一拍。像一个颇具理性的青年男子遇到了什么高兴事那样欢快。在这一部分的演奏中,我们同样要注意高音部分的气息问题,有一些演奏者演奏高音音域的时候一吐音就会中断音,还需多加练习。 五、结论 萨克斯在演奏过程中的音色控制需要在演奏技巧方面进行探讨与实践,亦是需要在乐曲音乐学各要素间进行剖析,本文从萨克斯口型与气息以及音乐学方面对于《组曲V》进行了探究,提出了演奏技巧方面的注意事项,对于生动地演奏该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恒.论演奏者对萨克斯管音色的控制与掌握.天津音乐学院管乐系《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2011年第29卷第二期167-169页. [2]吴元会.论萨克斯管的音色与演奏方法.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新西部》,2010年第五期. [3]张东滨.音乐生活.萨克斯演奏方法之我见,2008年第七期共二页. [4]陈忠辉.萨克斯重奏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艺苑》,2011年第六期 ?103~104. [5]王冰如.浅谈改善萨克斯音色的因素.河南师范大学因与学员《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年第四期 28-28页.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