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小说演播
范文

    夏占红 刘东咚

    【摘 要】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典型鲜明而又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小说演播具有一定的难度,它不仅要求演播者具有较高的叙述能力,同时还应具备人物语言造型的本领,因此,这也为小说演播者提供了一定的挑战和二度创作的空间。

    【关键词】小说;基调;演播

    中图分类号:I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3-0025-01

    一、基调的把握

    基调,源于音乐作品中主要的音调,一般用它来开始或结束。基调贯穿于作品基本的风格和主要的情感。它是播送文学稿件时所把握的总的情感色彩和分量,既包含文学作品本身的感情色彩,也包含我们创作时的情感态度,它也是全篇的感情基础。很多初学者在刚刚接触小说稿件的时候,对于基调的认识还不够,总觉得它说不清道不明,仿佛是单一的语调和语气,容易忽视基调直接开始演播①。实际上,基调是小说演播的核心,一部作品的演播成功取决于演播者能否准确的把握作品演播的基调。演播基调是在了解作者基调和作品基调的基础上形成的。在确定演播基调时,我们要遵循一个原则:“必须尊重原作,忠于原作,吃透原作。”因此,就要求演播者在演播之前必须认真仔细的阅读作品,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创作思想,分析故事结构、人物关系,挖掘作品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正旦”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表演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 《青衣》创作于1999年,作者毕飞宇在创作过程中蕴含了非常大的野心“我想看看中国人在新世纪生存的可能性”。当时正值“跨世纪”,在这样的环境中,毕飞宇努力思考一个问题:“有钱了以后,人们的生存还会有问题吗?”因此,他选择了国粹京剧中的一个行当作为女主角的身份,并以此为书名。小说讲述了女人的故事:天宫的嫦娥、舞台上的青衣、生活中的筱燕秋,她们成了女性的一种形象的隐喻,同时也是千百年来的女性的缩影,讲述了以筱燕秋为代表的现在女性的无所适从的生活困境以及寻找救赎之路的心路历程,借此表达了横亘千骨的女性悲歌。因此,《青衣》的总基调是悲伤的,但是作者并不仅仅只是刻画了一个悲剧的女性,而是通过筱燕秋对生活困境的进退失据以及寻找救赎的过程中,给予了一定的思考性。特别是文章最后一段“生活中充满了失望和希望,失望在先希望在后,有希望就不是悲!”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因此在演播的时候,应表现的意味深长。

    二、人物形象分析

    在小说演播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来塑造丰富鲜活的人物形象决定着演播的成功与否,因此,也要求小说演播者具备人物语言造型的能力。小说中会出现大量的人物,正所谓千人千面,不同的人物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性格等等。同时不同的人物在面对不同的交流对象、不同的规定情境,会有着不同的反应和心理活动。如果在演播过程中,仅仅是在部分语句处理一下,点到为止,那么不仅人物语言造型失败,同时,也容易与叙述语言混为一谈,造成观众的收听障碍。因此,我们在演播过程中,一定要将人物语言表达准确到位、栩栩如生,让观众通过演播者的语言造型,仿佛真正的“看到”人物。

    在《青衣》中,筱燕秋是一个极度热爱嫦娥热爱舞台的女性形象,在筱燕秋的意识里,自己就是嫦娥,也只有自己才是唯一的嫦娥。这种心理暗示使得她在演出过程中如鱼得水,得到觀众的肯定。但是这种暗示也决定着她的悲剧,二十年后《奔月》复排,她无法接受自己亲手培养的徒弟春来代替了自己饰演嫦娥,筱燕秋在追求极致的过程中,渐渐迷失了自我,进入了一个可怕的思想禁锢中。她为了嫦娥可以放弃一切,甚至放弃了母性。

    三、演播过程中的语言处理

    作为小说,要通过演播者的播讲,充分揭露人物的思想内涵、情绪变化起伏,在语言的处理上要有鲜明的动作性,同时语言要性格化,这样才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演播过程中,演播者要运用“声音的化妆”来体现人物的性格,比如语气语调等等。

    例如小说《青衣》中,由“二十年前,京剧《奔月》的演出让人们认识到了一个真正的嫦娥”到“此后她沉寂了二十年”,在演播过程中,演播者需要把握好语调的变化,从而表现出从实现梦想到造化弄人的情绪的变化。

    “把命都给了嫦娥的筱燕秋一口气演了四场,她不让给春来,谁劝都没用”,在处理过程中,声音的力度以及气息的使用至关重要,需要通过语言的手段,表达筱燕秋的执拗,借以塑造一个更鲜活的筱燕秋。

    “筱燕秋冲进化妆间的时候……”以及“筱燕秋一把抓住化妆师……”在演播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动词的处理,在语言处理上要有鲜明的动作性,通过“冲”和“抓”的处理,更丰富的表现出筱燕秋急切的心情以及不愿错失演出的心理。

    四、结语

    小说为演播者提供了人物的详尽描绘,演播者在处理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看清”人物,“吃透”人物,这样听众才能从演播者的语言塑造中看到鲜活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能更清晰的表现出“人物”与叙述的转换。演播者心中有戏,才能引人入胜,让听众入戏。

    参考文献:

    [1]王勇.论小说演播中基调的把握[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9: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