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黑泽明电影《乱》中的影视艺术
范文

    刘家伟

    【摘 要】《乱》是日本大师级电影导演黑泽明的代表作之一,影片于1985年上映,获得了奥斯卡奖多项提名。作为黑泽明晚期的代表作,《乱》几乎可以说是融入了黑泽明巅峰的艺术拍摄手法,无论是其浓郁鲜明的色彩风格,还是他对场景调度的极致把控,都在这部影片中展露无遗。本文仅就影片的一些拍摄手法和画面特色展开研究讨论。

    【关键词】黑泽明;《乱》;拍摄手法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113-01

    黑泽明的电影对于节奏的掌握张弛有度,他的电影题材多取材于西方的文学或是戏剧,影片《乱》就是以《李尔王》为故事的灵感来源。[1]电影主要讲述了日本战国时代一个虚构的家族——一文字家族的覆灭。主人公一文字秀虎是战国时代割据一方的诸侯,他在七十岁时将自己的领地分给了三个儿子执掌,希望藉此实现家族的团结,使自己能安度晚年。然而长子与次子各怀鬼胎,唯一孝顺的三儿子也因为反对分掌领地而被秀虎逐出家门,最终三个儿子之间反目成仇,相互攻讦,一文字家族四分五裂,在外族的入侵下走向了覆灭。

    作为一部由舞台剧改编而来的电影,《乱》不可避免地受到戏剧艺术的影响,而在黑泽明的艺术处理下,《乱》无疑是一部成功的改编之作。这部影片同时在色彩、场景调度、镜头语言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艺术效果,接下来笔者就黑泽明在这几方面所做的艺术处理进行简要分析。

    戏剧的历史源远流长,而电影仅仅在一个世纪前才问世,但戏剧和影视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说电影是戏剧在新的历史阶段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虽然二者并不能直接划上等号。

    将戏剧改编成为电影,最大的难点就在于空间的变换,因为舞台的表演空间是固定的,也正因为空间的这种限制使戏剧带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使用大量的旁白,通过台词交代背景、渲染氛围。这和电影的无限空间以及依靠场景来叙事、渲染气氛,展现人物内心情感是截然不同的。很多电影对舞台剧的改编都因囿于固定的场景,或是机械化地使用大量舞台剧式的对白,最终既失去了电影应有的灵动,又未能保留舞台剧式的情感表达,使得电影本身不伦不类。但无论是从艺术手法还是从取得的艺术效果来看,黑泽明的改编无疑是成功的。这种成功依赖于黑泽明的几种艺术处理手法。

    首先是对台词的扬弃,舞台剧中大段的旁白显然是无法出现在电影中的,而如果机械地通过电影人物之口,来念出这些感情色彩浓厚的台词,那不仅不能引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产生较强的代入感,反而会使得电影剧情变得尴尬,给观众强烈的疏离感。因此黑泽明对台词进行了果断的扬弃,通过独具匠心的场景画面来展现原作中的诗篇形象,改变了单纯用台词来交代背景、渲染氛围的手法。例如在影片开头的猎场宴会中,秀虎坐着睡着了,烈日炎炎下,三个儿子中,只有三郎担心父亲的身体,折下了树枝给父亲遮挡阳光。这种场景描写并没有任何的对白或旁白,却将所需要表达的情感(三郎对父亲的孝顺)体现了出来。同时还通过对比,展现人物性格,暗示故事走向,為后续的情节埋下伏笔,这种处理手法可谓一举多得。

    其次是空间处理十分自由,这种手法其实是戏剧向电影跨越时自然而然会用到的处理手法。电影的摄影机打破了戏剧囿于舞台的限制,正如《乱》中各种精彩的场面调度、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多变的户外场景,这都有赖于摄影机给予的自由空间。

    第三个手法就是舞台化的电影布景,在一些特殊场景的布置上,黑泽明保留了戏剧的优点,通过模仿戏剧舞台的布景来进行电影场面的调度。这种做法使得影片产生的氛围非常夸张,但同时这种夸张的氛围又具有真实感,并没有给观众以机械化的疏离感,原因在于黑泽明对这种场景极致的把控能力。他能够让这种场景中氛围的表达恰到好处,既不过于苍白,也不过分失真,辅以色彩浓郁、构图精致的画面美感,使镜头语言发挥出极致的艺术效果。比如影片中秀虎从燃着大火的阁楼中走出来的场景就充分利用了舞台化的布景,这段镜头中几乎每一帧都是一幅构图精巧、充满美感的画作。仅凭这一段精彩的镜头序列,黑泽明就足以登上电影艺术的巅峰。不仅仅是舞台化布景的功效,这段长镜头还从色彩的运用、画面的构图、多层次的景深等多个角度,展现出了黑泽明的拍摄技巧。

    关于色彩的运用,在《乱》中,黑泽明大胆运用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视觉冲击,构建出了色彩浓郁、格调鲜明的电影画面。同时他对颜色的运用并不流于表面,也不仅仅是利用颜色赋予画面单纯的符号语言,而是通过颜色的对比,一方面充满了象征意义,另一方面能够服务于环境的营造、氛围的渲染、意境的强化,以及对主人公心理的侧面描摹。他敢于在画面中使用大面积的高饱和度的色彩,同时他又能够做出谨慎的处理,善于运用留白。[2]。

    《乱》作为黑泽明晚期的代表作品,是一部足以载入日本电影史册的巨制。影片场景恢宏,造型考究,集中展现出了黑泽明对色彩和场景调度极致的把控能力。本文仅简要地论述了其中部分拍摄手法,这对研究黑泽明的创作风格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同时影片中所叙述和隐含的深刻主题内涵仍有待探究。

    参考文献:

    [1]火惠娟.黑泽明导演风格阐述——电影《乱》为例[J].戏剧之家,2017(15):106.

    [2]许恩茂.从黑泽明的生平看电影《乱》中的创作心理[J].新闻世界,2014(04):239-24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