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吉剧《包公赔情》“王凤英”的人物塑造
范文

    兰梦

    【摘 要】本文分析了吉剧《包公赔情》,剧中人物王凤英在贴近东北群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独有表演风格,在表演上运用的是青衣的扮相和老旦的程式化表演来塑造人物,唱、念、做、表都以情感和人物出发,从表演上更加生活化,以人物性格为导向逐渐深入,用情感打动人心,突破以往不同的老旦形象,以行当为中介,以角色塑造为终点,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老旦形象。

    【关键词】王凤英;表演特点;人物塑造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1-0029-01

    一、王凤英人物分析

    吉剧《包公赔情》中嫂子王凤英是一个守寡大半辈子的女人,夫君早逝留下幼子包勉,还有一个襁褓中的幼弟包拯,含辛茹苦地抚养两个孩子长大成人,都考取功名,在朝为官。在初次上场中,王凤英用“孀居半世心未寒,喜我包门子弟贤”唱词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与自豪。王凤英虽然知书达理、明辨是非,但也是一个母亲,当得知亲子被包拯铡死时,回想起这些年为包家倾尽心血,好不容易盼到他俩有出息了,包勉却死了,这对一个母亲来说真是天崩地裂。一个犹如亲生母亲的嫂子,不停地流着眼泪,使得一向铁面无私的包拯为之动容,流下了心痛的眼泪。王凤英在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被正直无私、执法如山的包拯感动了,原谅了包拯,反向包拯赔情,体现出嫂子王凤英是一个贤良淑德和晓以大义之人。

    二、人物塑造与表演特点

    (一)念白的处理

    吉剧念白,时刻不忘群众的欣赏习惯和东北地方特色,吸收二人转语言的精华和经过提炼的东北地方语言,诗化了口语,例如连口、零口、套口等,都来自民间,语言简练,节奏多变,其功能可以增强人物个性化色彩,突出地域文化的典型性,表现东北人民的生活气息和幽默风趣。吸取京剧、评剧的京白和韵白,在表演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吉剧《包公赔情》中王凤英在念白上没有像京剧《赤桑镇》那样,以韵白和文言文的方式表现,而是将韵白和东北方言相结合展现给观众。王凤英一开场就是欣慰自己教育出包门英才,后得知包勉被包拯铡死时,念白的节奏从喜悦到疑虑再到悲愤,凸显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动,她一直不停地轻声问包拯:“你,你当真铡了包勉?”好像仍然不敢相信这事实,当包拯说当真铡了包勉时,王凤英将内心情绪逐渐释放出来,念白从轻声转到大声,当说到包勉时,声音含着气颤抖着发出,当确定事实后,拿起宝剑大喊包拯的名字,情绪得到爆发。这样的处理可以让观众时刻跟着演员的情绪走,让观众感受到这个女人内心的悲痛。笔者在学习这段念白的时候,最大的感受是内心要情绪饱满达到顶端,但是念白要低沉控制着,节奏和呼吸都要有弹性,使之后的爆发恰到好处,使得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生活化。

    (二)唱腔的运用

    吉剧的两大主调是“柳调”和“嗨调”,“柳调”女腔源于二人转中的“红柳子”和“三节板”。王凤英在初上场时,曲调就选用了抒情的“红柳子”。在演唱这段唱腔时,声音要细腻富有感染力,以情带声,把王凤英守了半辈子寡,终于扬眉吐气的情感唱出来。例如,孀居半世“心未寒”,后面的甩腔并不是一气呵成,而是用意断气不断、从弱到强的声音去演唱,给观众的感觉是过瘾又不卖弄,这种喜才会和后面的悲腔形成鲜明的对比。大段唱腔以正板转流水结束,对于演员来说唱腔结尾是体现功夫的地方,气息要顶住,唱腔不拖沓,大甩腔要饱满激昂,展现王凤英人物性格。虽然是哭腔,但也是在程式化基础上的用情,如此才能用声音去感染观众,赢得掌声。

    (三)表演的把握

    《包公赔情》是一出吉剧老旦戏,但是又有别于其他的老旦形象,嫂子王凤英是以大青衣的扮相展现给观众的,用青衣的扮相和老旦程式化表演來塑造人物。

    王凤英在整出戏中情感丰富,表演层次鲜明,人物情绪的每一次变化都是真情流露,演员并不能以程式化局限自己,要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在初次登场时,伴随着抒情红柳子音乐,笔者满面笑容地出场,在国戏学习的京剧老旦台步对人物的台步有很大的帮助。笔者迈着稳健的老旦台步,使人物更加沉稳有年龄感,站在九龙口第一个亮相就是抖出吉剧特色长水袖,把水袖一气呵成地抖上来,赋予水袖生命力。这并不是在卖弄技巧,而是将水袖技巧和表演相融合,体现人物的喜悦之情,更是为后来的悲痛进行铺垫。当得知包拯铡死包勉,王凤英一杀、二训、三哭,表演层层递进。人物性格和戏剧情节是相辅相成的,人物随着情节的发展而生长、变化、发展,明确人物性格,让观众从多个角度去观看表演,使得王凤英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深入人心。

    三、结语

    《包公赔情》是吉剧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保留剧目,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更加博得专家和同行们的好评和认可。笔者通过学习这出戏,从内心及表演上对王凤英这一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实践,得到了舞台经验,以及情感的贯通。

    参考文献:

    [1]宋寒冰,王秀霞.吉剧之根与魂[J].戏剧文学,2014,(02):11-15.

    [2]冯国建.《包公赔情》重在情[J].大舞台,2003,(05):64.

    [3]李健吾.看《包公赔情》随笔[J].戏曲艺术,1980,(01):14-15.

    作者简介:兰 梦(1988-),女,本科,吉林省戏曲剧院吉剧团,国家三级演员。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