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分析 |
范文 | 赵微 乔清波 战海燕 曾海 马微 [摘要] 作为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其将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临床医疗人才作为目标,强调在教学中注重对研究生医学理论知识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临床技能。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与医疗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此次研究分析了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现状,探究了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对策,以期培养出符合现代医学所需的具有专业技能及理论基础的优秀医学人才。 [关键词]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课程结构;双轨合一 [中图分类号] G643.2? ? ? ? ? [文献标识码] B? ? ? ? ?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0)32-0148-04 [Abstract] As a key link in the medical professional degree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n teaching system is a long-term and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aims at cultivating application type and high-level clinical medical talents.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 medic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teaching, and the clinical skill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on the above basis.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medical talents educ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system of postgraduate medical professional degree was analyzed in this study,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ystem of postgraduate medical professional degree was put forward, and outstanding medical talents with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theoretical basis that met the demands of modern medicine science was expected to be cultivated. [Key words] Medical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Curriculum structure; Dual track integration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对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开设,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医学学位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对国家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临床专业医学人才有着推动作用[1]。目前,国内医学研究生课程普遍存在着通识教育、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三段式分割的现象,导致医学院校普遍重专业轻通识,缺乏人文素质教育氛围。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及医学专业学位招生规模的扩大,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必须加强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提升教学质量,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一批专业化人才。 1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现状 1.1 课程安排及课程容量 从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安排方面来看,多采用3年制教学。研究生入校后,90%以上高校将理论课程学习安排在6个月内完成,5%左右在学生入校后前6个月集中对学位课程进行学习[2]。部分非学位课程与临床实践联系密切,多在第二学期课余时间完成。仅有少部分高校结合学生需求及教学目标,由学生自由选择上课学期。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大部分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课程安排上不够灵活。从课程容量设置方面看,92%高校采用学分制,学时与学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在理论课程学分要求上,从15~40分不等,差距较大。 1.2 课程体系结构 当前,我国医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一般包括学位课与非学位课两种类型:学位课由公共必修课(同一层次通识性课程)、专业基础课(主要侧重基本知识与共同基础理论学习)以及专业课与专业英语课构成(与学科特征相关及体现学科发展特点的专业课程)。在學分分布上,学位课程占83%,非学位课程占17%。但各大高校在课程学分分配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3]。公共必修课占比高,其中外语课学时最长。选修课开设数量相对较少,无论从课程类别上还是内容上都相对单调。另外,课程结构注重理论课程,实践课相对较少,学术讲座活动、实践活动未能受到重视。 1.3 课程内容设置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在内容设置方面,90%以上与科学学位内容相似,甚至完全按照科学学位的课程内容。70%高校在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总学分方面的要求有所降低,并将方法学、人文社科类等学科内容进行了部分删减。少数高校专门针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开设了新的课程,旨在提升研究生临床实践技能及临床综合能力。 1.4 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多沿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科作为教学中心,仅有少部门院校实施研讨式、自主式教学。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PBL教学模式在部分院校也有所应用[4]。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医学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等为特点的微课在高校医学专业研究生教学中得以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目标不明确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主要目标为培养一批具有专业临床实践技能且能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专业医生,应严格按照这一目标设置课程。然而,从当前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际看,大部分院校缺乏研究生教育经验,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部分院校甚至认为专业学位等同于科学学位,学科课程相同[5]。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科研能力较为重视,忽略了对学生临床技术及职业素养的培养。部分院校尽管设置了相应的课程教学目标,但缺乏针对性,更多借鉴的是学术学位课程,未体现分类培养的原则。 2.2 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大多数医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主要以学科为主,体现研究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课程相对较少。将学科作为中心有利于实现对学科内容及内在逻辑的精准把握,便于各项教学活动及管理活动的顺利实施。然而,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弊端逐渐暴露,这主要体现在课程门数增多、课程体系膨胀等方面,在课程设计方面缺乏灵活性,未能对课程知识进行及时的更新。 2.3 课程内容单一化 与本科医学专业教学有所不同,医学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应严格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内容方面不单单是对本科知识的延伸,更应注重前后衔接,将知识点逐层深入,进行更为系统、专业、高层次的教学[6]。然而,从当前医学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看,存在与本科内容重复的现象,知识广度、深度不够。其次,专业学位课程内容未与学术型课程进行有效区分,专业学位教育有着与学术学位教育不同的教学目标,在课程内容方面也应体现出差异性。然而,当前大部分高校专业学位教学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未完全脱离学术学位教学,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仅对理论及科研给予重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未受到重视,制约了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7-8]。另外,医学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核心为临床实践能力,而当前我国医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理论及科研方面花费时间多,缺乏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不利于临床实践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当前医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内容缺乏多学科衔接[9]。作为一名优秀医生,除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及临床实践技能外,还应具备职业道德与综合素养,这就要求对学生进行沟通能力及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而实际上大部分高校医学专业学位很少存在交叉学科,缺乏对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 2.4 课程实施效果不佳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在具体实施方面整体效果不佳,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方式单一。当前,大部分高校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仍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被动的接受,师生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与此同时,教师按照教学目标授课,缺乏对学生的启发及引导,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及学习热情[10]。(2)教学任务繁重。为在短时间内加强理论知识学习,部分高校课程安排较满,周六也有课程安排,导致研究生课业繁重,身心俱疲,在课堂上容易出现走神、打瞌睡等,学习效率低。 3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 3.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总结国外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经验,要想改善卫生系统整体绩效,应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岗位胜任能力培养,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提升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岗位胜任能力。目前,医疗机构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有着较高的需求,随着国家研究生教育战略的转型发展,医学专业职业性质也有所变化,强调培养一批高级别医学人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及综合素养给予了高度重视[11]。课程建设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核心要素,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必须明确课程建设的思路及着力点,立足全局、立足长远、立足发展,本着对学生负责、对专业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以更宽阔的视野、更崇高的境界、更博大的胸怀,积极推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建设,打造一流专业,培育卓越医生。在这一战略目标指导下,必须把握医学专业研究生职业内涵,将岗位胜任能力作为导向,强调研究生能力本位教育,在提升研究生通用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对研究生高级临床医师职业能力的培养[12]。在课程体系方面应注重培养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提升医学专业素养,围绕这一目标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 3.2 优化学位课程设置 传统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小,难以针对研究生专业学位开设专门的课程,大多采用的是学术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尽管学分要求、专业课程有所不同,但课程内容差异不大,违背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随着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其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对研究生岗位胜任能力的提升,在理论课程学习基礎上,融入应用性及综合性课程内容,制订模块化学位课程体系,其中涵盖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大模块[13]。公共课除英语、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研究外,还专门针对医学专业开设了科研设计与统计学方法、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等基础性内容;专业基础课程将生命科学作为基础,针对细胞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及临床药理、实验动物等内容,覆盖面广,能够提升医学专业研究生综合能力;在专业课设置上,为提升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学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围绕学科方向开设了临床病理讨论、学科专业前沿等。各个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联系密切,对于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素质及实践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在授课时可以采用网络授课或周末授课的方法,不影响学生日常临床实践能力训练。 3.3 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胜任力导向的医学教育改革理念、器官系统课程体系改革方向、PBL/CBL/TBL等教学方法改革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同频共振,未来的胜任力导向的课程体系一定要着眼于如何打通基础和临床,实现全面贯通和融合。未来的医学教育改革一定要符合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和创新培养的要求,回归医学教育的本质,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聚焦临床能力的培养、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重点布局,探索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体系[14]。针对当前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应积极进行医学课程内容动态更新,选择与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相关的以及临床工作领域必备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对传统课程的整合,结合临床需求及教学实际适当增加新课程,构建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适当增加综合性专题讲座、研讨会等课程比例。除此之外,为培养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可以开设人文社科讲座活动,举办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等活动,营养轻松的学术氛围,其一方面能够开阔医学专业研究生的视野;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医学研究生人文素养。 3.4 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课程特点及教学目标不同,其选择的教学模式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课程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阵地,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医学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目标,应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在课程教学中应引进专题研讨课,加强案例学习,对临床病例进行讨论,在探讨中获得启发,提升课程教学效率。开展体验式教学,对考核评价方式予以改革。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疗教学领域传统的“师带徒”及在患者身上获取操作经验的教学模式因其种种弊端,已经被以现代通讯技术、虚拟模拟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医疗模拟教学方式所取代,应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医疗教学培训已经逐渐成为医疗教学的发展趋势[15]。结合整合课程改革,根据教学需要,将基础与临床有机融合,并打破了各个系统、学科的界限,使医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有“全局”观,诊疗思路也更贴合临床。另一方面,就是拓宽了整合的“宽度和深度”,将数字资源、线上教学整合进来,将医学人文整合进来,将临床技能整合进来,全面发挥教材作用。鼓励教师实施双语教学,利用团队授课和现场研究及模拟训练等方法,重视案例分析和现场模拟训练开设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研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较成熟且流行的互联网技术实施教学,明确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3.5 建立多元化课程体系评价系统 要建立和完善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及学位授予质量评价体系,需要能够严格评估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及教学实效等,积极构建以学校为主体和各类人员广泛参与的课程体系评价系统,使得课程教学评价对象能够更加多元化,其评价方式也逐渐多样化,利用灵活丰富的评价方法和有效的评价结果推动现有课程体系得以改进。 3.6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为确保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持续实施质量改进,学校制定供教学督导团及院系领导人和教学管理人员、研究生共同应用的评价标准,对研究生每一门课程都要实施动态质量监控。紧抓教师教学和教学管理及学生学习等对教学质量产生决定影响的相关因素,教学督导团专家由教学经验丰富和教学效果好的教授承担,随时深入到研究生课堂对研究生实施督导管理。二级院系领导人和教学管理人员及同行专家每学期听课都至少8次,从授课计划的具体执行及讲解思路的清晰性、课堂纪律的管理等方面出发进行综合评价处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实施书面总结处理。课程结束后,由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对研究生进行必要的研究生评教处理,利用微信联合问卷星发放电子版满意度调查问卷,从对本专业出发制定必要的培养计划及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充实方面也要更加新颖。研究生对本专业制订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授课方法、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新颖度等方面出发,具体分析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的认可程度,使得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能够更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 4 结语 近年来各高校在医学教育改革领域的实践和创新,不同程度上解决了医学教育的现存问题,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学科发展、促进国际化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在医学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体系改革上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来新一轮医学教育改革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和扩大,将整合各高校的资源,借鉴可供推广的经验和模式,打造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示范区,引领中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和腾飞。 [参考文献] [1] 郝婷,李玉华,李建光.基于“医教协同”背景下的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40(8):1125-1126. [2] 邵姜超,孙力伟,王玖.医学研究生对医学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认知及教学需求调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2):145-147. [3] 田强,李玉华.新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学位与住培并轨培养模式的认知情况调查[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42(11):1506-1508,1512. [4] 张驰,张璐,刘德平,等.全日制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与改革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8):766-771. [5] 孔媛媛,曾娜,魏巍,等.臨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研究方法学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5):29-31. [6] 张驰,王雁,王培忠,等.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满意度调查[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10):1255-1257. [7] 王喜术,宦宏波,吴黎雳,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展叙事医学课程的初步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1):22-26. [8] 王振龙,陶蕾,张鹏,等.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教育阶段仿真模拟教育机构的建立与效果评价[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8,38(5):753-756. [9] 楚婷,秧茂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探索与实践:以吉首大学为例[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1):17-21. [10] 张曼,曾宪东,张璐璐,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临床专业医学学位硕士临床能力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4):597-600,607. [11] 冯国华,张志毕,邓虹,等.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医学硕士研究生对医学人文教育认知的调查研究——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2018,14(2):183-186. [12] 秦茵茵,刘鹢倩,黄炯周,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模式的现状与对策[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5(3):93-96. [13] 吴丽萍,郭爱敏,杨慧,等.多学科合作情境模拟教学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思维训练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7):927-930. [14] 王玖,韩春蕾,孙红卫,等.基于案例+循证思维驱动的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J].中国卫生统计,2017, 34(1):157-158. [15] 张波,张晓莉,姚春艳,等.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及问题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6):856-858. (收稿日期:2020-04-2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