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西夏时期木板画探析
范文

    李苗苗

    

    

    摘 要:20世纪80年代在武威市西郊林场的南北两端均发现了西夏墓,共两处。根据多方考证研究,这个墓穴是西夏王朝后期埋葬汉官的墓室。在这个墓葬中发现了些极具历史考证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西夏时期的木板画,可以称得上是一次重大發现。即它一定程度上向世人呈现了西夏人当时的社会生活状态,显然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是历史考证的珍贵史实资料。文章旨在探析武威出土的西夏时期的木板画的世俗性特点,进一步研究、解读、感受西夏木版画中蕴藏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木板画;西夏;绘画艺术;艺术价值

    一、西夏木板画概述

    (一)木板画的源流

    木板画是指那些可以在纸或其他材料上画出底稿,再通过底稿将画的轮廓刻印在木板上之后再手工填色,或者可以直接将整幅画拓印在木板上,又或是在木板上进行直接刻印成画,之后再拓印到纸上的艺术作品。又因为它的材质以木材为主,是通过运用多种刻印技术之后再拓印在纸上而成作品,所以世人称之为“木刻画”。板画中最基础、被人们熟知的创作手段和表现手法就是木刻画,木刻板画这个大枝系下也基本囊括了中国传统板画这一板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属雕板印刷书册上的插画了。

    通过查阅、考证史实资料,在造纸术没有被发明的时代,人们皆是用尖锐器具在竹片或是石头上进行雕刻、记录,据考证这种方法在很多民族中都有被发现运用。我们的祖先,在这一方面的应用上已然是相当娴熟。从历史洪流中遗留下来的宁夏省银川市贺兰山的岩画,到商周时期青铜器上所雕刻的饕餮纹等装饰图案等,无一不显示出我们祖先对雕刻拓印技术的熟练运用。另一方面,根据创作的方式、手法,有些人认为印刷术的初始来自于印章和石刻,因此那些雕琢有图案的印章及石雕等也被当作是板画的源头。也有部分人根据板画在木板上雕刻的特性,把殷商的甲骨文规划为我国最原始的板画——这些甲骨文虽不是雕刻在木板上,但是它们的出现对木板画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西夏木板画的历史背景

    据考证,西夏王朝的历史是从唐初起始。当时主要聚集在四川和青海的各部,后来因受战乱的影响陆续向北迁移。直到迁至甘肃、宁夏、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一带,才逐渐居住安定下来,力量逐渐壮大。后来在贞观年间归顺了唐朝。到了宋代,李元昊在宋初的时候建立了西夏,并且创建了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西夏文。据历史考证,西夏王朝持续了190年,君主也更是换了十代,疆土十分广阔辽远。一直到公元1227 年(宋理宗宝庆元年)才遭灭国消亡。但是在中国的“正规”史实资料记载里,各朝代都有自己本朝历史的规整范本,西夏王朝的历史考证资料却很难查找。这使这个统治持续了190年的西王朝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据史料记载,在元代曾有人帮助修复宋、辽、金三代的史实资料,但是其中并没有出现西夏时期的历史,这导致现今可参考的西夏历史资料十分匮乏。再加之西夏文的繁杂且解读较困难,直到今天史学家在对西夏王朝的历史考证的道路上仍然是相当困难的。因此,研究西夏文学艺术上可参考的史实资料是少之又少的。

    在武威市发现的官吏墓中出土西夏木板画最能呈献给我们最为直观、最为真实的历史资料,但是这些不是从史册书籍记载中找到的,而是作为陪葬品陪伴着墓主人隐匿于地下的墓室中。这些板画既承载了武威这座古城的历史故事,也记录着历史遗留给这座城市乃至世界的绚烂艺术,是它们让这座古城显得更加神秘而诱人。20世纪70年代末,这些出土的28幅左右的彩绘木板画,通过观察画面中人物的服饰等,表现这些木板画不仅有汉族的特点,还包括了西夏、吐蕃、回鹘等民族特色。

    (三)西夏时期的木板画

    西夏王朝是地方割据政权,主要由党项人管理统治。它当时的统治地区包括现如今的整个宁夏、大部分甘肃地区和一部分陕西、内蒙古和青海,统治范围广阔。这个政权大概持续了有190年。这是一时期的西夏王朝,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地”,聚集有党项、汉、回鹘和吐蕃等民族,同时,也是各族文化相互借鉴、融汇的时期。各族文化的交互影响促成了西夏文化——党项与中原文化有机借鉴是少数民族中最成功的。根据考证的历史资料,在世俗生活方面,当时的党项族对汉族文化的接纳、吸收较为广泛;另外,西夏时期的美术也受到了回鹘佛教文化的影响――从河西走廊的诸多石窟中可以发现,当时工匠们开凿的洞窟壁画几乎具备了每个窟内底色均不相同的特点,大都以石青、石绿色为主色,冷色是主基调。极具反差的是,个别窟内又以大红为底色,基调明显呈暖色。整幅画规整但缺少变化,容易使人们审美疲劳,主要是因为当时照搬回鹘壁画的绘画风格所导致的。在日常生活方面,当时回鹘的衣着装扮也受到了西夏人民的青睐,而且党项族的历史渊源较接近吐蕃,这在某种程度上牵引着彼此文化的相互交融、借鉴和吸收。介于这一因素,当时的宗教绘画受藏传绘画的影响较为广泛。西夏在创建自己文化的途中不断地吸收和接纳吐蕃和回鹘的风格特点,逐渐打造出自己的文化。这在佛教绘画上表现得较为明显。而在政治经济方面,主要受到唐宋影响。另外唐宋文化还涉及影响了西夏时期的民族宗教、人民生活等方面。西夏广泛吸收和接纳各民族文化,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在自己民族独有的特点上渗透进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逐渐形成西夏王朝独有的文化属性。

    在那个各民族交互共存的时代,西夏文化努力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创造了西夏文化,给世界留下了的不可替代艺术瑰宝。

    20世纪70年代末,在武威市西部郊区的林场发现两座西夏墓,该墓葬出土的西夏时期的木板画共有20多幅。从内容上来看,其中包括墓主人的肖像画、五侍男、五侍女、二童子和武士等人物画,以及鸡、狗和马等动物画。在这些出土的木版画中可以看出,虽然墓主人是汉族人的外形,但画中其他人物的形象和服装样式除了有汉族特征外还存在有少数民族的。比如,飞鸟形状的头发配饰或是披肩的长发等都是回鹘和吐蕃这些少数民族的特征;从艺术特征上,这些西夏木板画具有唐宋以来的写实风格,运用了以线描勾勒为主加上色彩平涂的画法,有些木板画还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例如驭马图(图1),马已备好鞍,昂首扬尾,四马蹄高高扬起好似即将腾跃而起飞奔离去,而驭马人转头面对马首,赤脚牵拽马绳,另一只手高高扬起马鞭,气定神闲,牵着马匹,不惊不乱,给世人呈现出一幅生动而熟练的驭马图。曲腰人的九十度弯腰,笑态可掬地抬头仰望墓主人的形象(图2)。它反衬出墓主人的社会地位之高,受人尊重、敬仰。这些木板画作为墓主人的随葬品被埋藏在地下,而西夏时期的木板画也主要以陪葬品为主被世人所发现。这些板画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也是当时下葬风俗的一种体现。

    二、西夏木板画和民俗的关联

    武威西郊林场西夏墓出土的彩绘木板画据考证共发现29幅,大多是世俗人物画,均為小幅画面。它们映射出了西夏王朝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这些木板画是统治者统治西夏时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反映出当时极大的社会等级差异。

    西夏时期人们推崇佛教文化,民俗生活多样精彩,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给画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成为了他们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和内容。现如今遗存下来的西夏木板画,研究其艺术根源,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和酒泉文殊山石窟、五个庙石窟、西千佛洞中西夏时期的壁画;二是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黑成遗址发现的西夏雕版画、水墨画和壁画残片;三是传世西夏文佛经中的雕版画、西夏时代的石刻和其他出土文物中的绘、印图画和图案等。但是这些绘画绝大部分是佛教内容,直接描写人们生活状态的绘画太多。而武威这一批木板画大多是世俗人物画,反映了西夏王朝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这对后世人研究西夏绘画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批木板画的世俗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木板画所描绘的内容上来看,它直观描绘出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状态。画面中,画工对每一个人物的描绘都是来源于其真实的生活状态。纵观所有木板画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也可作为一个整体,所体现的是西夏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可见这些匠师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深入生活。

    从它的表现手法和绘画风格上来看,这些人物画都是基本写实的,人物面容形象丰满,即使是武士,也不同于以往那些用来镇墓用的将领的人物形象的狰狞怪状,而是同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武士形象的再现。人物画像非常注重精神体现——墓主人庄重威严,武士们雄壮威武。这些木版画中的人物有的形象生动活泼,有的富有想象力,这些都是倚靠画匠们高超的画工技艺和画师们源自生活的、贴近生活的创作来源的结合,使得墓室充满生机,好似墓主人生前的生活一样。

    三、结语

    在史料上有关西夏历史的记载是相当有限的,而有关西夏的文学艺术的记载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反映宗教内容的作品,体现生活习俗绘画内容的艺术作品是少之又少。这批出土的西夏木板画,只是对一些人物的简单描写,所体现的内容肯定没有社会风俗画的深度和广度,但是他们却直观地反映出西夏人民的风俗面貌,是一批直观、珍贵的历史资料。在艺术上,这些木板画体现了我国宋代的写实画风,所绘人物的形象也都取自当时的真形象。这在西夏绘画艺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考古史上少见的、研究西夏的社会生活和绘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它是中华民族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西夏美术上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韩小忙.西夏美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2]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2.

    [3]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4]张宝玺.武威西夏木板画[M].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5]杨福主.甘肃武威西夏二号墓木板画[M].重庆:重庆出版,2000.

    [6]史金波.西夏文化[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

    [7]陈炳应.西夏文物研究[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

    [8]陈炳应.西夏探古[M].宁夏:甘肃文化出版报社,1985.

    [9]徐玉萍.武威西夏木板画的重要价值[J],陇右文博,2012,(34).

    [10]曾鹏德.武威西夏木板画[D],西北师范大学,2009.

    [11]张宝玺,陈炳应.西夏木版画[J].陇右文博,2000,(01).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