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明代吴门画派的探索与研究
范文

    张研研

    摘 要:作为一个颇具影响的地方艺术派别,吴门画派于明代中叶在江南地区崛起,已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他们的艺术上承宋元、下启明清,为日后文人山水画题材的风格取向、画风演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范本。云间画家沈宗敬曾经直接指称“文沈唐仇”为明四大家。文章从吴门画派形成的历史成因、代表人物、艺术风格几个方面重点介绍,来探索吴门画派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画坛艺术所做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吴门画派;历史成因;代表人物;艺术风格;历史贡献

    一、吴门画派的历史成因

    吴门画派的历史成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当时苏州地区物产丰饶,经济繁荣发展,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宽松。物产愈多而人性愈巧,所以人才济济,滋生了一批优秀的画家。其二,明初统治集团的暴政使得文艺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这种情况持续到宣德年间才有明显改观。苛政的松懈、相对的抑商,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其三,吴门的自然景色奇丽壮阔,令人神往,这早在高启的《吴趋行》以及《禹贡》《左传》等古代典籍上就有不少记录。千百年来,无数动人的故事传说也为它增补了美丽的人文主义色彩。其四画风喜好的转变。明以来,虽统治者扶植南宋院体画风格,但文人士大夫,却对吴中元四家绘画风格有一种亲近,尤其是江南地区的文人士大夫,推崇北宋和元画的风气还相当浓厚。

    二、吴门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在吴门画派崛起前的明代初期,江南地区已经有一些有名画家出现,如赵元、刘钰、沈贞兄弟等人,他们的创作主要是以笔情墨趣为主调的文人画。他们的艺术风格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重要影响,给吴门画派的开创者沈周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故能称为这一画派的前驱。“吴门四家”是吴门画派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吴门四家”中沈周、文徵明,还有唐寅和仇英是吴门画派最突出的代表。他们中沈周、文徵明都擅长画山水,唐寅对山水画、人物画都很擅长,他们以南宋院体为法;仇英则以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四人各有所长,先后齐名。

    三、吴门画派的艺术创作风格与审美倾向

    (一)以情喻景的纪实性创作风格

    元末隐逸画家的作品虽然不缺乏文人题材,却时常以绘景的方式抒发情怀而不直接描写人,他们即使画人,也是离群索居而非聚以众乐。与此全然不同的是吴派画家以大量生动的艺术形象,为文人的高雅生活添加了很多世俗情怀,其作品从不同角度的不同方面反映吴中美景对画家心灵的宽慰与净化,展现出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

    吴门画派的山水画风貌,尤其以客观自然为题的作品,则影射出学习古人与师法造化、理性与感性交织的和谐统一。如沈周的《魏园雅集图》,就是成化乙丑年刘钰、沈周、陈述、周鼎等人会饮唱酬的动人一幕。再如沈周的《秋轩晤旧图》描绘了他与笃厚博学的业师陈宽晤见时的情景。文徵明《停云馆言别图》为其将赴南雍,离别时赠友人所作。还有以描写故乡名胜之景做离别纪念的,如唐寅为送琴师徐仲山的《虎丘送客图》,这些都是吴门画派以实景为图的真实写照。

    (二)以地方特色为主的画风

    吴门画派的创作题材,除了上述反映文人日常生活、交游的现实内容之外,还有一些作品也相当引人注意。沈周《水乡泛舟图》,笔力苍老、雄健、生辣,他一生未能远游,因而作品题材多取景江南山川园林风貌。

    吴门画派的创作题材,有些并不带有纪实的性质,却与古人或者某些流传久远的名胜相关。比如文徵明的《补倪瓒“江南村”诗意图》(纸本,上海博物馆藏)、杜琼的《江南村雨图》、沈周的《江南村图》、唐寅的《江南春图》、仇英的《江南春》等就是描绘此类风景并具有代表性意義的杰作,生动描述了江南一代的山水风光。

    (三)青绿山水与设色画的发展

    文徵明曾这样表达过他的美学观点:“余闻上古之画,全尚设色,墨法次之,故多用青绿。”同样对画面推崇以简淡为贵的倡导者还可上溯到沈周。沈周在《题子昂重江叠嶂卷》的诗句中写到“丹青隐墨墨隐水,其妙贵淡不数浓”的名句。可见,用清雅淡逸的墨与色来表达物象的神韵,高标古意,不仅与文、沈等人恬淡的人生追求有关,还和他们对于古典绘画知识体系的认识相关。

    文徵明《石湖清胜图》比较典型地揭示了文徵明小青绿山水的特点:山石少皴或无皴,要避免笔墨太实,轮廓或坡阴应用枯笔线条,画面注重浅色渲染,取景开阔、舒朗,有远近相称的空间关系。其图全用墨青染出山型,烘托湖景的空灵与秀丽。文徵明的弟子多传承了这种小青绿山水,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一些新的视角,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

    存世的沈周设色山水画,大致可分三类,一是像《仿戴进谢太傅游东山图》那样的大青绿,即前述的“金碧”体;二是以《落花诗意图》卷为代表的小青绿,主要用含有墨色的汁绿、花青和赭石色当基调渲染,加之以墨色勾轮廓;三是写意倾向更浓的像《东庄图》册一类的逸笔青绿。水墨为主,色彩为辅,笔踪宽大、爽捷,富有水分,有人称之为“大写意大泼彩法”,这应该得益于他的没骨写生的实践。

    (四)题画与诗文的完美互动

    中国画的很多笔墨技法都与书法有很大的联系。吴门画派中不少题诗和跋文为有关画作提供了各种宝贵的史料价值,这些都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作品精神并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体悟。行、草、楷、隶等各种书体的线条美、墨韵的交织也增强了画面的节奏韵律。

    唐寅的《骑驴归思图》描绘了一个笠帽书生在山路上骑驴行走,右上角题文“乞求无得束书归,依旧骑驴向翠微。满面风霜尘土气,山气相对有牛衣”。这婉转地表达了对卖文或求职的疲累与困顿,而生机盎然的满幅秀美溪山丽景,更暗含期待从亲人的体恤与宽慰中勃发出来的意思。唐寅自书“诗意图”,进一步将文人画特有的品质凸显了出来。

    再如沈周画作《庐山高图》左上方处,在三个古朴苍劲的篆书字体“庐山高”引领下,是一篇工丽潇洒的楷体诗赋。十四行诗句加上款识,参差不齐地插进远峰天际,使笔意稠密的整幅构图显得更加饱满,从而领略作者借图给巍巍匡庐寓意的用心。传世的沈周画作无一不是自书题诗文。所以说,吴门画派在此方面的艺术开拓可以说是诗、书、画三绝,不仅题诗与跋文出色,其内容还论述画理,以独具个性的书法与画结合,成为明清文人画艺术一大特色。

    四、吴门画派的历史贡献

    在笔者看来,从历史的全面性来看,吴门画派的主要历史贡献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多元集纳”。吴门画派的画家对传统能够秉持胸襟开阔、广取薄收的认知态度,努力对传统集其大成。这种认知态度不仅体现了画家开放、包容的心态,也体现出画家的一种气魄。他们能广泛吸收前人经验,又能自抒胸臆,“吐气浩浩歌吾歌”这句诗就体现了文人画家的独立人格和艺术追求。以沈周为主的一些画家,对传统的学习还能做到不带偏见,连曾一度被视为“残山剩水”的南宋院体画风也不受其轻视。沈周传世作品《策仗行吟图》中运用了倪瓒的构图、黄公望的山体结构、吴镇的笔墨,体现出其兼收并蓄的认知态度。他们既师法古人,又能对作品渗入自己的生活体悟和感受,对文化发展的继承与创新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其二,带动文人画与职业画派的艺术交流,催生了新艺术的审美视角,加速了艺术商品化进程。经济的繁荣,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都加速了绘画品类的创新与多样化。吴中地区繁荣的经济市场也使文物的收藏开始流行起来,例如仇英的很多画作,都被当时著名收藏家项元汴所收藏。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一些画家开始迎合主流市场的审美需求,士商互动加深,淡化了四民界限。明中叶以后,地方商人和名儒显宦的关系十分紧密。由于当时朝廷的腐败,一些内阁大臣经营高利贷,“以士为贾”的现象十分普遍。吴门画派的唐寅还有文徵明等都皆以卖文为生。

    其三,吴门画派的人员组成可谓“亦利亦行”,他们中有职业画家如仇英、钱谷等,也有典型的文人画家,如沈周、文徵明等。他们虽背景不同,但都潜心艺事。后者使前者提高了文学修养,前者对后者的作用虽不容易一下子看出来,从“文沈唐仇”等人对各方绘画的把握能体悟出他们对各种雅俗共赏画风的探索,以及对商品交易起的直接或间接作用。

    五、结语

    明代美术的发展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山水文人画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传承与发展宋元传统绘画做出了重要贡献,努力集其大成的同时又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作为吴门画派杰出的代表画家,是吴门画派发展到鼎盛时期的符号代表。吴门画派的画家不仅对传统绘画进行了细致研习,更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艺术语言。吴门画派的生活与绘画创作经验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借鉴范本,更对中国美术史和美术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持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苏州国画院.传承与创新:吴门画派论坛[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2.

    [2]周道振.文徵明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3]吴刚毅.沈周山水绘画的风格与题材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2.

    [4]李维琨.明代吴门画派研究[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

    [5]李維琨.吴门画派成因及其历史贡献[J].新美术,1991,(1).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