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试论波提切利与丁托列托绘画的相似之处
范文

    宋雅

    

    摘 要:佛罗伦萨画派和威尼斯画派是文艺复兴时期两个重要的画派。佛罗伦萨画派注重素描造型,威尼斯画派则注重色彩的表达,而波提切利和丁托列托正是这两个画派的代表人物。二者虽然生活的时代和地区都不相同,但仔细比较二者的生平和作品,不难发现他们的生活经历相似,并且绘画都主要以宗教题材为主题,所画人物形体都经过变形处理,画中也都表达了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文主义思想。文章将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比较波提切利与丁托列托绘画中的相似之处。

    关键词:波提切利;丁托列托;宗教题材;人文主义

    一、生活轨迹的相似

    波提切利(Botticelli)1445年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的手工业者家庭,后来与他的老师菲利浦·利皮学习金匠手艺。1474年,波提切利第一次单独以一个壁画家的身份受邀去比萨参加一次绘画工作,1478年,他接受到来自佛罗伦萨政府的公共委托,并且获得了奖项。在与政府合作的这几年中,波提切利作为壁画家获得了广泛的肯定,并且名声大噪。

    “一位杰出画家,在镶板上和墙上都是。他的作品中总是有着无与伦比的判断力和无比准确的比例。”当时佛罗伦萨的代理人这样评价波提切利。说明波提切利的名声已经传出了托斯卡纳地区。而他也因为迅速崛起的知名度被邀请去罗马,为当时的教皇创作壁画来装饰他刚刚完成的伟大建筑,即西斯廷大教堂。这也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长时间离开托斯卡纳地区。也就是说波提切利一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呆在托斯卡纳地区进行创作,这也与他内向、沉默的性格有关。

    丁托列托(Tintoretto)1518年出生在威尼斯的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根据已有的材料,已知的是他的父亲是一名布料染色师。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一份相当高级的职业,所以丁托列托也出生在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这与波提切利的出生环境十分类似。众所周知,丁托列托是提香的学生,但他只和提香学了十多天就被赶出了画室,后来丁托列托便开始与其他威尼斯画派的大师学习绘画。丁托列托一生中也只离开过他的家乡威尼斯一次,是因为1580年当时威尼斯的统治者巩沙加的家族的邀请,前往曼多绘制作品。从这点来看,他与波提切利都是几乎一生都呆在自己的家乡进行创作。

    一名艺术家的出生环境和生活轨迹必然会对他们的艺术生涯和绘画风格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从以上这两点来看,波提切利与丁托列托的生长环境和生活轨迹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的。

    二、大量宗教题材的绘画

    波提切利与丁托列托两位艺术家都是非常高产的作家,而宗教题材的画作在他们的所有画作中所占比中是最大的。

    波提切利早期作品几乎都以宗教题材为主,通常以圣母子像最为常见。1475年,波提切利绘制了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三王来拜》。而他唯一一次离开佛罗伦萨去罗马就是为西斯廷教堂创作壁画,作画的题材毫无疑问还是宗教画,具体有《摩西的考验》《基督的考验》等,同时也为他的赞助者梅迪契家族创作了大量的宗教画。虽然其中也穿插了一些肖像画,比如《朱利亚诺·德·梅迪契的肖像》,还有为私人宫殿所创作的世俗性和异教徒题材的绘画,例如最为人熟知的《春》《维纳斯的诞生》等,但是宗教题材的绘画依然是他的主旋律。到了波提切利绘画生涯的晚期就几乎都是宗教題材的绘画了,由于当时的时局动荡,波提切利晚年境遇十分凄惨,并且他受到悲观主义思想的影响,晚年的作品都透露着悲伤和忧郁,熟知的有《诽谤》《哀悼基督》等作品。

    丁托列托早年并不出名,在他年满20岁时,才以“画师”的身份被记录在文献当中,但接下来的十年里,他似乎并没有什么成就,甚至都没有作品流传下来。1548年是他的人生的转折点,原因是他帮圣马可同信会绘制了一件大作《圣马可拯救一个奴隶》,自此之后他又接受了同信会的委托创作了一系列关于圣马可的作品。而“最后的晚餐”也是丁托列托很偏爱的主题,这个主题他画过有八次之多。最为精彩的是丁托列托1565年创作的宗教画《钉刑图》,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曾这样评论这幅画:“超越各种分析,任何赞美都不足以形容。”还有丁托列托晚年创作的作品《逃往埃及》以及《圣母玛利亚传》的连续作品。可以说,丁托列托一生中最重要最被认可的作品大多数都是宗教题材的画作。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波提切利与丁托列托两位画家创作宗教题材的作品在他们毕生全部作品中所占的比重非常之大。从这一点来看,两位画家都十分擅长创作宗教题材的作品。

    三、人体的拉长

    仔细观察波提切利和丁托列托作品中对人体的表达,似乎都存在一个特点,就是对人体进行了拉长处理,具体可以通过他们各自的作品来分析。

    从波提切利的代表作《维纳斯的诞生》来看,可以看出画面中间的维纳斯的身体比例是不准确的(图1 ),维纳斯的脖子甚至整个身体都被拉长了。根据科学研究调查,一般人类一般都是“六头身”“七头身”左右,即身高是头高的六到七倍左右,但是我们可以测量波提切利画中的维纳斯头与身体的比例,却有“九头身”,甚至“十头身”。笔者认为,波提切利拉长了所画的人体,目的在于更加突出他线条的表达,更能体现出一种灵动飘逸的流线感。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丁托列托的画中,比如丁托列托的油画《丽达与天鹅》,它以希腊神话为题材,描绘了变成了天鹅宙斯邂逅丽达的故事,画中的丽达也是身体半躺。丁托列托似乎很喜欢用这样的动作来表现女性的体态,在他另外的一些作品中也有类似动作的女性人体,我们还是再仔细观察画面中丽达的身体比例,人体明显也被拉长,头部与身体的比例也达到了一比九。

    从他们对人体的变形这点来看,两位画家都对某些画中的人体进行了拉长处理,也可以说是他们的相似之处了。

    四、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毫无疑问的是,波提切利和丁托列托两位画家虽然生活的年代相差了一百多年,但却都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都会有这个时代的烙印——人文主义思想。

    文艺复兴其实就是对被中世纪的黑暗所隔断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明进行复兴,也就是相对于中世纪的异教徒文明。波提切利显然对这种文明十分热爱,他曾为但丁的《神曲》画过一系列的插图,还与诗人波利奇亚诺交往密切,波提切利很多作品的灵感其实都来源于他的文学描述。这也可以从波提切利虽然画过很多宗教题材的作品,但也画过不少异教徒题材的作品看出。

    要说到波提切利最为人称道的异教徒题材作品,那非围绕维纳斯的三幅画莫属,即《维纳斯的诞生》《维纳斯与玛尔斯》《春》。这几幅画的构图都非常饱满,人物均匀分布在画面各处,虽然这几幅作品创作时间有先后,但无一不是借由神话主题表达人文主义的思想。尤其是《春》这幅作品,维纳斯在画面中央,她的上方正是蒙着眼的小爱神丘比特,他将爱神之箭射向一旁的美惠三女神,似乎宣告着爱情的来临,而大地上百花盛开,一片万物复苏的景象,似乎正预示着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出,新时代已经来临,被压抑的爱与人性也在复苏着。

    丁托列托虽生活在文艺复兴晚期,但他作品中表现的人文主义思想仍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由于那时文艺复兴的春风已经吹进了威尼斯,所以威尼斯画派的作品虽大多也是宗教题材,但也多了很多世俗性在里面,这与他们享乐主义的思想有关,这是就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与人性的释放。而丁托列托作为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中也有宣扬人性的特点。

    丁托列托1555年创作的油画《入浴的苏珊娜》(图2)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它以一个传说故事为题材,讲述了一位巴比伦富商的妻子苏珊娜受到迫害,被判了死刑最后得救的故事,两位恶徒也被判处了烙刑,自此之后苏珊娜便成为了贞洁的化身。画作充满了激情和反抗的精神,既塑造出了苏珊娜身体的美又塑造了她高尚的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性的光辉。

    综上所述,波提切利与丁托列托两位画家的作品中都蕴含着人文主义的思想。虽然两位画家的作品都以宗教题材占多数,但是人文主义的情怀仍然一直贯穿其中。笔者认为这点也可以说是两人绘画的相似之处。

    五、结语

    在了解波提切利和丁托列托两位画家的过程中,几乎可以了解到整个文艺复兴的过程。两位画家分别生活在文艺复兴的早期和晚期,又分别属于不同的画派,但仔细研究也能发现这两个看似没有可比性的画家身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家庭背景的相似,一生都很高产且都以创作宗教题材的作品为主,偏爱对人体进行拉长,以及画中透露出人文主义思想。这确实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不可否认,这样的比较也能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伟大的艺术家和作品。

    参考文献:

    [1]格罗姆林.波提切利[M].李京泽,译.北京:北京摄影出版社,2015.

    [2]DeAgostini出版公司.丁托列托[M].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

    [3]唐宏偉.波提切利绘画中的古典人文主题[J].美术教育研究,2013,(6).

    [4]姚巍.光的画家:丁托列托[J].美术教育研究2016,(5).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