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美术欣赏课DBAE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范文

    王桐 翁燕平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展示作品、讲解作者生平,再对作品的构图、色彩、造型进行探究分析,学生们写一写说一说感受,似乎成为了一种比较常见的流程。

    近年来,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强调美术学科所蕴含的人文性这一特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也提到“使学生认识人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差异”“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但是以笔者实际教学和听课的经验来看,课堂上经常会呈现出一种“从作品到作品”的流于表面的欣赏教学。

    笔者听课时经常感受到,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手段日益丰富,但更多地是集中于以教材上事实性的知识为基础进行扩展和延伸,尤其是欣赏年代比较久远的美术作品,学生很难表达出言之有物的感受。

    这正是因为缺乏一座创作者和学生之间产生共鸣的桥梁,学生只能基于教材和教师设定的方向来思考,不会从自身所处的生活背景、美术作品在社会环境中的作用和价值这样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必然导致作品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压缩,学生失去了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艾斯纳的DBAE理论全称“多学科美术教育模式”,这种以学科为基础的美術教育模式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在学科领域上,DBAE具有人文性,是一门不可或缺的人文课程。第二,DBAE美术教学理论由美术史、美术批评、美学、美术创作这四门人文学科组成。

    DBAE美术教学理论主张一种动态持续的教学模式。美术史的学习帮助学生对视觉文化背后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感受作品与历史之间的内在联系;美术批评引领学生思考美术作品的价值,提升对艺术的感知力;美学作为哲学的分支,开阔学生的视觉感受和思辨的深度。美术创作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技能和技法,在创作的过程中反思作品内涵。通过四种学科的互相关联,互相影响,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欣赏美术作品,多角度思考作品背后的内涵和人文价值。

    DBAE的四个内容领域

    笔者以四年级下册《良渚古玉》一课为例,运用DBAE教学模式展开教学。笔者学校距离良渚遗址博物馆距离2公里左右,有着天然的教学资源。校内有良渚文化的地方课程开展,学生对良渚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这些条件都便于后续教学环节的开展。

    一、传承的艺术——美术史

    距今约5000余年,中国太湖流域的良渚地区一度创造出高度发达的文化,尤其是考古发掘出的玉器品种丰富,制作精良,体现了当时良渚玉石匠人的高超技艺。其次,玉器与陶器、漆器职能不同,中国自古有以玉事神的传统,玉器被看作是人与天神沟通的圣物,可见玉器的制作比起满足生活需要,更多的是承载良渚先民的精神需求,以四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可能难以理解这种数千年之前的神秘崇拜,难以生发共鸣。

    心理科学明确指出,情感是人认知活动的内驱力。创建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移情入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笔者在导入环节创设一个情境,赋予学生穿越者的身份,以先民的生活和劳作场景为契机,结合当时的社会风貌,帮助学生产生一种时空代入感,来揭开良渚古玉的神秘面纱。

    案例:教学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玉器匠人的穿越身份,借此去感受先民的生活方式。通过观看制作玉琮的视频,让学生总结良渚玉器匠人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学生受到启发,玉器匠人日复一日专注制作玉器,没有高科技的工具,就依靠石头磨成的刀具,生活应该非常枯燥。在此基础上,笔者展示玉琮王图片,学生们赞叹于如此简单的工具可以完成这么精致的玉器。笔者继续提问,“你认为匠人们制作玉琮时怀着怎样的心情呢?”有的学生认为就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则认为只是以完成任务的心态是不可能做到这么完美的。

    笔者先不总结,而是播放第二段关于良渚先民生活风貌的视频,看完后提议大家再次讨论,学生总结道:“玉琮的制作不是为了拿来用,而是怀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水灾不要再损毁家园,匠人们是怀着虔诚的心情去制作的。”学生由此了解到玉器的制作和使用并非只是为了满足良渚先民的物质需求,更是出于他们精神层面的需要。

    二、批评的艺术——美术批评

    笔者引导学生将身份进行了转换,我们穿梭时空回到五千年后,玉琮已经从玉器匠人的手上来到了良渚博物馆的展台上,学生从一名穿越者变成了欣赏者。

    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者并不是被动、消极的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笔者启发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欣赏良渚玉器相关联,从而丰富自身的欣赏体验,在欣赏过程中同样可以感受到创造的愉悦。

    案例:笔者出示玉琮王的图片(图2),在出土的玉琮中,因其体积、重量、纹饰为最被称为玉琮王。学生可以从形制、色彩、纹饰三个角度对玉琮王进行描述、解释、评论。以玉琮王形制为例,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到玉琮王内圆外方,四角有凹凸装饰。笔者借此追问学生,玉琮王的造型可以联想到什么现代物品,使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玉琮王的独特形状。

    接着,笔者引导学生观察玉琮王上有哪些颜色,请学生尝试自己调出代表玉琮王的颜色,并提问这样的颜色给你什么样的视觉感受,学生们对于这种实践方式很感兴趣,通过提炼代表性色彩,学生了解到色彩也可以从整体中提取出来,成为一种视觉符号。

    纹样可以说是玉琮王最富有特色的标志,笔者鼓励学生猜测“神徽纹的人类形象是人还是人们想象中的神?”“又是和什么动物组合而成?”引导学生一起探讨,在良渚文化中,人和动物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学生就此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爪子像乌龟,眼睛像青蛙,人和动物看上去关系密切,可能是坐骑,也可能是人的助手、伙伴……”可见,形状、色彩、纹样,都可以是文化传达的形式。玉琮王承载着良渚先民的生活方式和思考观念。

    三、沟通的艺术——美学

    学生的身份再度切换,为了使学生从一名客观的欣赏者到走向良渚先民精神世界深处,笔者组织学生与小组伙伴一起比较欣赏玉璧(图4)、玉牌饰(图5)等玉器。

    案例:“良渚先民对于美有没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和要求?”学生开始表述自己的各种观点:良渚玉器不张扬,体现一种朴素的美;纹饰非常细致,图案很夸张,又展现了狂野的感觉……虽然这些都是学生的主观感受,但是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对美具有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即使是五千年前的良渚先民也不例外。先民们自己也不会想到,通过玉器可以把他们的美学观念传递到五千年后的我们眼中,这是多么浪漫的一件事情。

    此时,笔者又抛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现在很多设计师对文物进行改造,设计出新的产品,那么我们对于良渚玉器应该保持原汁原味的美还是应该有所创新,更符合我们现代人的审美呢?”此时课堂气氛热烈起来,有的认为有些设计师设计的太夸张了,都看不出是根据哪一件文物进行设计的,还是应该保留文物们原有的特点;有的认为可能很多人不了解良渚文化,如果创新一下,会吸引更多的人来看看,也是对于宣传良渚文化大有好处的;还有的学生认为,设计了新产品更加实用,大家更愿意购买,为博物馆带来收入……

    笔者觉得这样的讨论令人欣喜,说明学生对于教师抛出的问题拥有个性化的思考,对于美的判断并不需要擁有一个最终定论,在对与错之间其实还蕴含着千千万万个答案。

    四、创作的艺术——美术创作

    如果把古人的美学与现代审美进行碰撞,会发生怎样的火花。有一群人在努力让文物焕发新的生机,他们就是博物馆的文创设计师们,他们提炼出文物中的独特元素,制作出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产品,在传统美和现代美中取得了巧妙的平衡。笔者带领学生欣赏博物馆文创设计师们设计的一系列产品,学生对于这种让文物重获新生的方法十分有兴趣。

    案例: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师以馆藏的吴王夫差剑(图6)作为灵感来源,提取剑身颜色和剑柄造型设计成雨伞;再例如,商店里青瓷莲花杯(图7)的设计就来源于五代秘色瓷莲花碗,文物原件为供奉用途,在设计中添加现代杯把方便轻松拿取。通过这样的欣赏,学生发现,不符合当代社会功能和审美的文物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走入大众视野,从而明白了美的事物是可以互相结合的。在通过文创产品的赏析之后,笔者让学生尝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件生活物品,用玉琮王中的元素来进行设计。

    一位学生选择了玉琮王神徽纹上的人纹和兽纹分别进行加工改造(图8)并印在马克杯上,人和兽的形象在学生的笔下变得似乎不再那么不近人情,显得卡通活泼、亲切可爱。

    一位学生选取神徽纹兽纹中眼睛的局部,将独特的造型设计成为抱枕(图9),在颜色方面,也选取了和玉琮相关的颜色,看上去非常古朴雅致。

    一位学生选择了将玉琮王的造型和纹饰最具特点的地方进行解构重组,搭配上鲜艳的颜色,设计出极富现代感和抽象美的笔记本封面。(图10)

    无论学生想象中的画面在历史中准确与否,但是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开始思考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开始产生了探究美的欲望。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集体精神智慧的载体,通过教学将这种文化之美植入学生的意识之中,并运用这种意识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五、小结

    笔者后续设计了学生自主评价环节,让学生在欣赏同班同学作品时,围绕这件文创设计是否蕴含良渚古玉特色,是否解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是否符合我们现在的审美三个方面进行评述。学生们基本都能对作品进行较为详细的评论。

    就小学美术欣赏课而言, DBAE定义的四种艺术学科互相作用,将会延伸出更多元的欣赏角度,其中美术史从作品创作年代的社会文化情境出发,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美术批评通过描述、解释、评论美术作品,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美学探讨有关美的本质,开阔学生视觉感受的深度;美术创作则强调创作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发生的实际问题。这四个学科相互影响,使美术回归于学科本身,彰显美术学科的人文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王柯平,杨平,李中泽,黄水婴.美国艺术教育新台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3]王宏建.艺术概论 [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杭州余杭区瓶窑镇第一小学 浙江杭州)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