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式构图对图像叙事的启示 |
范文 | 马全福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探索出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绘画法则及理论,其中散点式构图的应用独具民族审美特征,凸显了中国独特的视觉空间意象构建。本文认为,图像叙事有其先天的时间不足属性,对图像叙事所需要的时序结构建构成为研究重点。散点式构图的应用突破了图像叙事的时间性缺陷,使空间不仅仅是时间情节的片段碎片。借鉴散点式构图的移动式视点原则,在图像叙事中可改变图像的空间特性,在图像叙事中建构故事情节的时序结构,从而拓宽图像叙事的表达形式。 【关键词】中国传统绘画;散点式构图;图像叙事;时间性 一、散点式构图 散点式构图是中国绘画中所特有的一种构图法则,是指在观察物象过程中,視点是可以随意移动的,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在同一空间中会出现不同视点观照下的物象。散点式构图与西方的焦点透视是相对的,完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自由表达作者胸中意象,这一点对于西方传统的焦点透视是很难做到的。散点式构图解决了焦点透视所面临的时空的局限性,增加了绘画图像的表现语言。西方传统的焦点透视对于物象的再现是有其优点的,通过焦点透视的应用可以逼真地再现物象形态,但是对于物象的意象性表达就有所欠缺,不再是得心应手的了。焦点透视始终受制于视点的固定,固定的视点直接导致了绘画表达物象的局限性,作者只能是忠实地对物象状态进行描绘。因此,西方绘画艺术在很长时间都是再现式的表达,直到现代主义绘画开始,逐渐地摆脱了视点固定的制约表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式构图法在不受视点限制的状态下,对物象的表现是相当自由和便利的,这对现代图像叙事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图像叙事的时间性缺失 图像叙事是空间性的叙事活动,单独的图像进行叙事是具有很大的难度的,因其缺少了叙事所需要的情节表达的时间性。图像叙事的研究主要是受文学领域叙事学研究的启发的,叙事学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发展到现在已经历了各种文艺思潮的洗礼,步入到当代进入了后经典叙事学研究的时代。此时的叙事学逐渐摆脱了经典叙事学只注重作品文本内部结构的研究,转而关注文本外围语境与内部结构并重的研究中来。叙事学研究也开始跨界,出现了电影叙事学、女性主义叙事学、认知叙事学等。 图像从远古岩画走来,历经千年的演变发展到当代呈现出独特状态,图像以其特有的叙事形式给我们讲述着千年人文历史。图像是属于空间艺术范畴这一点已不需赘述,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图像同时也是具有时间性的,不管是原始岩画还是现代、后现代绘画它都是表现某一时间的事件、情节、事物等,这自然就具有了时间性,虽然时间很短暂。只是时间性一般给我们的感觉是其具有纵向的历时性,而绘画所具有的历时性却是不易察觉的。 即便如此,绘画图像还是具有时间性的,因为不管是绘画还是照片图像,它都是表现某一瞬间,如哲学家怀特海认为:“瞬间性是在一瞬间的所有自然的概念,在这里瞬间被认为是丧失了所有时间扩延的东西。例如,我们在一瞬间想到物质在空间中的分布。”①图像时间性的这种隐性状态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对待,即使是表现瞬间叙事,那也显示着时间性的存在。综上所述,图像具有时间性与空间性的特征,也就具有一定的叙事功能。 三、散点式构图与图像叙事 图像的叙事功能与文本叙事相比,空间性是优点,时间性是其缺点,图像空间的时间化转换是必要的,唯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进行叙事。由于“图像不是事物本身,它只是事物的形象或影像,这就给图像带来了一个重要的特征——去语境化。”②要使其进行叙事,我们就必须重新建构新的语境,使图像叙事具有时间性。图像叙事模式总的来说可分为单幅图像叙事和系列图像叙事两种,单幅图像叙事语境该如何建构,系列图像叙事语境又该如何建构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图像叙事由于时间性的缺失特性,要叙事就得想办法延展其时间性,而利用系列图像的排列把故事情节各片段连接起来,进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线性叙事特征。这一点比较好理解且被大量使用,如各种无字绘本、系列英雄浮雕群等的呈现比较典型。当然,系列图像叙事并不一定严格按照故事发展情节来安排图像叙事片段,主要可分为主题性散点式的编排与紧扣主题的线性编排两种。主题性散点式编排可借鉴中国传统绘画散点式构图原理来进行,单幅图像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但是它们共有一个主题,通过从同一主题不同视角来散点式编排进而完成叙事。 那么单幅图像叙事我们需要进行独特的构造方法,使其产生叙事情节的时序性。而单幅图像只能表现某一“瞬间”片段的特性这是叙事所忌讳的,因此中国传统绘画散点式构图法对图像的时序结构的营造意义重大。 单幅图像叙事可由表现最具包孕性的“倾刻”来暗示事件上下文关系,进而完成叙事活动,然而只是这一种叙事形式并不能满足图像叙事的需求。在读图时代,各种图像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必须尽可能地延展图像叙事的表现手段,“顷刻”这一叙事模式只是某一事件的某一片段瞬间的再现,其表达叙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利用蒙太奇、象征、隐喻等手法进行单幅图像的叙事结构营造。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式构图对图像的叙事结构安排给了有意义的启示,我们需要找出中西绘画艺术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中西方绘画在空间的表现上最直观的区别就在于,西方绘画空间是静止的,而中国传统绘画的空间是流动的,这一特征归结于中国绘画中不同于西方焦点透视的‘散点透视”③用中国特色的移动的视点观察进行叙事结构编排,在没有固定的视点情况下,同一空间可以表现不同视点的物象形态,可以对图像进行结构上的改变,进而增加图像的叙事手段。如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正面与侧面同时出现于同一空间中,也正是利用了移动的视角表现的,难说其没受东方绘画散点式构图的影响。在广告、海报等设计中,利用散点式的构图原理进行的创作非常普遍,这种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结合,使图像空间时间化了,也就自然完成了叙事活动。 图像叙事过程中利用散点式构图原理进行图像的结构安排,可对图像叙事活动进行一种时序延长,也使图像从其静止状态变为游移动态的状态,图像的叙事性将得到增强。在现代图像叙事中,同一的二维空间中可以进行不同的视点物象的组接、粘贴等,这样可使图像空间多样化,叙事性时序也发生改变,不再只是某一事件的某一瞬间片段,而是某一事件中几个不同瞬间的共同呈现,这样就完成了故事的叙说结构营造。 结语 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式构图法则虽说绵延千年,但是在当代其生命力越发旺盛。西方艺术从再现逐渐演变为表现的今天,在现当代绘画中逐渐突破了传统的焦点透视原理,开始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散点式构图也出现在了艺术创作中,而我们祖辈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了散点式构图的创作。在研究图像叙事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向西”看,学习西方叙事学及艺术史等研究方法,更要向祖辈学习传统文艺理论。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式构图法不仅体现了中国独特的空间观念,也具有独特的中国式的东方审美观。通过把中国传统绘画中散点式构图与当代图像叙事设计相结合,进而促进图像更好地进行叙事。散点式构图所体现的画面移动审美对当代的图像叙事的设计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当代图像叙事设计过程中借鉴散点式构图法则,进行叙事文本的结构构建,以期对图像叙事设计提供现实的指导意义。 注释: ①[英]阿尔弗雷德·怀特海.自然的概念[M].张桂权,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②龙迪勇.图像叙事:空间的时间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7(9). ③录洁囡.从散点透视探析中国绘画时空意识[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