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云南现代重彩画的空间表现研究
范文

    刘建理

    【摘要】云南重彩畫的内容大多反映云南红土地的自然风光、民族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地方特点,画面具有极强的美感和装饰性。本文通过研究线条、色彩、流动的视点三个方面,着重探讨了云南现代重彩画中的空间问题,希望能够全面解读和再认识云南现代重彩画。

    【关键词】云南现代重彩画;线条;视点;空间表现

    云南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文化艺术形式丰富多样,神奇美丽的云南同样也滋养出了独具云南绘画符号的“云南重彩画”。1981年9月在北京举办了“云南十人画展”,此次画展反应强烈,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震撼力,之后这种具有云南独特民族气息和绘画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被冠以“云南画派”的美称。尤其是2016年“云南现代重彩画人才培养”项目的立项与实施,国家级的层面对于云南重彩画的重视和支持是史无前例的,对于云南重彩画界乃至全国重彩画的推动,从理论探索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都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云南重彩画将中西方的绘画语言、表现技法融为一体,往往是把夸张变形与写实的手法相互结合(尤其是人物的表现),再通过瑰丽丰富的色彩变化,给人赏心悦目之感。云南重彩画是运用中国画的线条造型与西方绘画中斑斓醒目的绚丽色彩,把画面中极具民族特点的创作元素结合得美轮美奂,凸显出雨林的勃勃生机,画面具有极强的美感和装饰性。云南重彩画画面所显现出的平面性和装饰感使得不少人把其称之为“装饰画”,不乏从事专业绘画的人都不愿谈及重彩画。笔者以探讨云南重彩画画面空间表现的视角,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一、关于“云南现代重彩画”概念的界定

    要界定和厘清“云南现代重彩画”的这个概念,笔者觉得应该依次搞清楚下面三个问题:什么是重彩画?什么是现代重彩画?何谓云南现代重彩画?

    “重彩”一词来自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齐纨吴练,冰素雾绡,精润密致,机杼之妙也。武陵水井之丹、磨嵯之沙、越嶲之空青、蔚之曾青、武昌之扁青、蜀郡之铅华、始兴之解锡,斫炼澄汰,深浅轻重精粗,林邑昆仑之黄、南海之蚁矿、云中之鹿胶、吴中之鳔胶、东阿之牛胶、漆姑汁炼煎,并为重采,郁而用之,古画不用头绿、大青,取其精华,接而用之。百年传致之胶,千载不剥,绝刃之豪,一划入如剑。”由此可以得知,“重彩”指绘画所使用的颜料大多是以矿物质颜料为主。

    “重彩画”这一称谓,从狭义的角度理解,是指中国传统绘画里面大量使用了矿物质颜料的中国画,在水墨画初现和成熟之前,工笔重彩是中国画的主要形式,“丹青”是当时中国画的代名词。所以“重彩”一词有着很强的传统文化特征,是较高的审美价值的象征,传统重彩画和传统水墨画一起构成了完整的中国画的艺术传统。从广义的角度理解“重彩画”,从跨越国界的视野来看,凡是大量应用了矿物质颜料的绘画都可以称之为重彩画。

    “所谓现代重彩画,简单地说是从东方传统绘画,主要是岩彩壁画技法中,结合现代审美和现代科技手段,拓展其古典表现的魅力,有选择地吸收西方绘画中可以融入的精华部分,发展形成的当代东方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①可见,现代重彩画是东方、西方绘画艺术融合的产物。是在汲取西方艺术营养后表现东方艺术神韵的新的绘画形式,它是对东方艺术尤其是对敦煌壁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大胆创新和尝试,现代重彩画更适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二、对“空间”与“绘画空间”概念的理解

    绘画作为空间艺术不但反映人们赖以生存的现实空间,而且也反映主体人的空间意识,不同民族的绘画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之中,受各自民族文化的影响,云南现代重彩画从产生之初就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其他绘画的空间表现方式,这种空间表现方式集中体现了云南现代重彩画独特的空间意识。要探讨云南现代重彩画的空间表现,就必须对“空间”与“绘画空间”的概念及含义加以理解,这样才能够较为深刻的认识云南现代重彩画空间表达的意境和内涵,并揭示出蕴含在云南现代重彩画之中的文化价值。

    空间即自然空间,自然空间与绘画空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同时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空间是真实的,具有客观实在性;绘画空间具有虚拟性,往往是艺术家创造的,是一种视觉的幻象。“自然空间是物象置身其中的场所,它无限延伸,体现出无边无际、无形无状的特点;绘画空间是艺术家创造的,它有具体的形状,也被限定在人们的视阈范围之内,并完全作用于视觉,是一个充满情感符号的空间世界。”②由此我们可以得知,绘画空间是自然空间的理想体现,一个艺术家想要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理想的绘画空间,就必须对自然空间进行提炼加工、概括归纳,使自然空间幻化为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绘画空间。三、以“律动的线条”表现空间

    云南现代重彩画把线作为基本的造型手段,相对于早期云南重彩画中线条的使用,云南现代重彩画逐渐在创作中对于线条的运用有所弱化。相比较于传统重彩画而言,云南重彩画的用线自由奔放、夸张变形、优美舒展、视觉美感突出,线条中蕴含着云南特有的雨林气息。

    云南重彩画作品中,线条的使用是非常复杂多变的,画面中线条虽表现复杂,却仍然显得优美有序、流畅自如,如音符般律动的线条在画面中交织成形态各异的造型。那些经过艺术家变形和抽象过的形态,在线条的作用下构成了丰富的、无与伦比的、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和横纵呼应的空间感,画面在线条的作用下,有序时显出画面的节奏,流畅时显出画面的柔美温婉,交织时显出画面的神秘和深不可测。画面中那些线叠线、线交线、形套形的表现形式给予画面一种层叠有序、浑然一体的抽象与具象并举的绘画空间。线条在画面中构成那些疏密相间、前后呼应、造型夸张的物象,在画面的前后景深感上给人营造了一种神秘浪漫的氛围。那些优美的、流畅的、交织的、叠加的线条裹挟着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悄无声息地对画面空间进行着舒缓、宁静、神秘、奔放、浪漫的塑造。疏则线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则线集密处不使透风,线条稀疏之处的留白空间可以让马儿奔驰,线条密集的地方连一丝风也透不过去。

    经过云南重彩画家改造过的线描,不同于传统线描所讲究的起、落笔与转成变化的技术。不但利用线来强调造型的装饰效果,而且通过线来表现画面空间的深浅转成的关系。云南重彩画的线条,不单采用墨线,也大量使用金线、银线或者其他颜色的线,线条已不单单是用来界定物象的轮廓外形,常常被视为对画面空间分割的一种手段和途径。从云南现代重彩画作品之中所凸显出来关于“线”的形式表现来看,丁绍光对于“线”的形式表现在作品中体现的更趋“显性”,蒋铁峰对于“线”的形式表现在作品中更趋“隐性”。

    云南重彩画中关于线条的处理手法,除常用的毛笔外还借助鸭嘴笔甚至自制的竹节笔来完成线条的勾勒。云南重彩画在创作中使用丙烯堆塑剂,使画面中所描绘的线条不但具备了明度、色度,同时兼具厚度、高度,呈现出浅浮雕的艺术效果,这种堆高而又流畅的线条,不但在横向上对画面是一种空间的切割组合,在纵向上也加强了画面空间的纵深感,画面的视觉表现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释放。四、以“丰富的色彩变化”表现空间

    云南现代重彩画是1980年代初由丁绍光、刘绍荟、蒋铁峰、何能等一批云南画家研创的。他们以中国画的线条造型入画,把西方现代绘画中醒目斑斓的色彩引入画面,给云南现代重彩画注入了勃勃生机,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画面上丰富艳丽、重叠交织的色彩和夸张、变形与写实结合的人物及植物的实体,给人一种梦幻神奇、似梦非梦的感觉,画面不但具有极强的装饰性美感,还营造了一种神秘的视觉空间,它将东西方绘画语言、色彩表现、古今技法熔为一炉,使作品中的空间透视感进一步得到延伸和加强。

    云南现代重彩画抓住色彩最容易引起美感形式的这一点,不仅吸收了西画中的色彩之长,还从优秀民间美术之中借鉴其色彩的表现形式。云南现代重彩画的色彩表达,在敏锐地捕捉了云南美丽丰富的外在色彩的同时,也挖掘了绘画者情感深处内在的色彩元素。研究人类的绘画史不难发现,用重叠的关系表现物象的前后空间关系,是人类绘画中最早应用的一种空间表现手法。在中西方传统绘画中借助物象间重叠关系来表现深度空间的现象司空见惯,但是在云南现代重彩画中运用色彩的重叠关系来表现深度空间的手法不失为一种智慧的选择。

    云南现代重彩画中使用重叠交织的色彩关系表现物象之间的前后空间深度,在空间表现的形式和途径上显得更加收放自如,而且能够借助色彩各种复杂的关系积极调动欣赏者的知觉因素,发挥欣赏者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色彩的补色关系、冷暖关系、相邻相近色的对比关系以及色彩的夸张手法等)。

    云南重彩画的空間表现中,不单单突显的是装饰性和平面化,通过创作者在作品中独具匠心的画面留空,加上色彩对于画面的视觉影响使留空处成为表现画面意境和空间的有利因素。比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白不是“无”,而是有无限意向的“有”,它与“有”的实处交相呼应,体现这画面丰富的形象。云南现代重彩画通过画面中色彩平铺、堆积、肌理、交织、虚实、夸张等手法以及主观的色彩抽象来营造空间,这些都将成为云南现代重彩画关于空间表达及研究所要考虑的因素。五、以“流动的视点”表现空间

    “流动的视点”旨在立足于当代视觉文化的大背景,改变以往定点、单维、静态的观察和表现模式,借由对观看行为和观看方式的动态化处理。“中国的山水画家通过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则,塑造了中国山水画所独具有的文人意境。山水画因为有了意境,才有了更高的境界和情趣,而散点透视的法则更适合于观赏者在不同的角度展现事物,从而全面的体现一个景物应该有的风姿神韵。”③云南现代重彩画从传统的中国画、壁画、民间美术及以色彩见长的西方绘画艺术中汲取了众多营养,当然也有突破常规的创新和个性。

    通过对其中一些有代表性作品的梳理,不难看出其在透视上对于中国画及壁画艺术透视手法的借鉴与尝试。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是对现实空间艺术的展现和把握,要把握现实空间离不开视点,在云南现代重彩画中亦是如此。从对作品的分析来看,云南现代重彩画体现在画面中的视点是“流动的”,并非被误认为画面上呈现的只有装饰性、平面性(二维空间的表现),甚至画面的视点是静止不动的。

    如刘绍荟的《我的敦煌》《召树屯交响曲第三乐章》等作品之中,就借以“散点透视”的透视关系,从色彩、线条、画面构图的形式等方面,改变了以往重彩画作品中定点、单维、静态的观察和绘画表现模式所带来的不足之处,以往的重彩画面显得过于平面化和装饰性,表现的内容形式和题材也较为单调,作品缺乏空间感的塑造和关注。刘绍荟的作品《我的敦煌》《召树屯交响曲第三乐章》从观看行为和观看方式两方面对画面予以动态化的处理,即使得画面韵律感十足,又富有流动之感,促使我们的视觉随着画面中流动的视点游离于所营造的空间之中。

    从丁绍光、刘绍荟、蒋铁峰、何能老一辈艺术家以及现代重彩画家的作品中看出,他们的构图方法没有仅仅局限于焦点透视的束缚,也钟情于散点透视法(可以理解为移动的远近法)在重彩画中的运用,画面视野时而开阔深远,时而动静相宜,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这本身就意味着在云南现代重彩画中对于透视空间的另一种诠释和延伸。云南重彩画中的视点是流动的并非静止的,画面中流动的视点,引导观者的视线和情感恣意地游走于重彩画家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在有限的绘画空间中释放观者无限的遐想。结语

    综上所述,云南现代重彩画的空间是存在的,是无意识的贯穿于重彩画创作过程的始终。关于云南现代重彩画空间的表达和诠释,则是通过重彩画创作过程中众多绘画元素的穿插交融和相互契合而体现空间感的,这些具有绘画性的表现元素就包括了:线条、色彩以及流动的画面视点。

    注释:

    *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云南现代重彩画人才培养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5030120160227923670。

    ①张小鹭:《现代重彩画技法》,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第8页。

    ②冯民生:《意向与视像——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第25页。

    ③松风阁书法日讲:《游点、旋点和三远法:浅析中国山水画中的散点透视和意境美(下)》,2019年8月16日。

    ④潘天寿:《潘天寿美术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第30页。

    参考文献:

    [1]纳适.云南现代重彩画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010.

    [2]朱国良.关于什么是重彩画,http://blog.sina. com,2012.

    [3]张莹莹.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空间表现多元化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

    [4]牛传宝.试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意识[J].美术大观,2010(11).

    [5]曾昕.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J].艺术百家,2013(12).

    [6]李敏.浅谈现代重彩画[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5).

    [7]杨帆.“流动的视点”——设计手绘造型基础教学的另一种可能[J].美术学报,2010(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6: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