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渔父艺术形象之流变
范文

    黄永荣

    

    

    

    摘 要:渔父是一个经典的艺术审美形象,由于政治、经济及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此形象所蕴含的意义呈流变之势。各朝文人借手中之笔绘心中理想之渔父,渔父成为了时代典型的缩影,由此可见当时社会之状况。

    关键词:渔父形象;艺术审美;流变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東省菏泽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渔父艺术形象之流变研究”(XY17SK11)主要成果之一。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渔父是一个经典的艺术审美形象。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变革、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此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意义呈流变之态势。

    姜尚是历史上出现颇早的渔父形象,《史记》和《韩诗外传》对此均有记载。直钩垂钓于磻溪,看似钓鱼实则钓人也。姜子牙貌似平静的外表之下掩藏不住其热忱的经世济民之志。文王用之。后来帮助武王伐殷商灭纣王,成就周朝霸业,功成之后被封于齐,扬名后世。

    战国时期,战伐不断,各种思想如百花齐放。《庄子·渔父》一文写孔子与渔父的对话,庄子借渔父形象驳斥儒家思想,指责孔子修饰礼乐规范并确定人伦关系,有“八疵”“四患”,告诉孔子遇事必须谨慎行事。在文中渔父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人应该保持天然纯朴之性,天性本真,不刻意做作,不受世俗所拘缚,应还归于自然。屈原的《渔父》展现的也是儒道两种思想的冲突,渔父劝说流放郁郁不得志的屈原随其流扬其波,随世俗而改变自己,放弃自己的志向,而屈原“宁赴湘流”,九死不悔,志向不易。两位渔父身上均带有道家超脱物外的情怀。庄周曾经持竿于濮水之滨垂钓,楚君遣人相请,希望以国事相托。庄周不为利益所动,视富贵如粪土,情愿“曳尾于涂中”而誓要保持精神的独立自由。超脱世俗的老庄思想给了当时众多人心灵慰藉,使他们找到了思想的栖息之所。

    时至魏晋,严酷的杀戮使世人无奈选择了明哲保身、远离官场来逃避杀害,潜心在佛教道家的学说中得到生命的安全、精神的解脱。文献所载,当时许多画家绘有渔父图,我们从宋代画家史艺的《屈原渔夫图》和《历代名画记》所载戴逵的画作中均可以领略到富有独特个性的渔者形象,画家借笔下所绘形象一吐胸中之块垒,释然于怀,追求内心的豁达闲适,在乱世中抒发个人的理想情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一位渔父无意间觅得桃花源去处,这一安静祥和之所应该是当时众多人希翼之“乐土”,是人们理想太平世界之缩影。

    唐帝国空前强盛,经济繁荣,这一时期的渔父形象较魏晋时显著不同。王维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他的《辋川图》借笔下渔父传递出其隐居生活的闲适恬淡、自得其乐。张志和的《渔歌子》流传甚广,内心宁静的渔父于颇具诗情画意的山水之间,于斜风细雨中享受垂钓之乐,何等舒心惬意!柳宗元在《渔翁》一诗中描绘的渔父意象,无拘无束,遗世独立。夜宿西岩,楚竹煮沸清湘之水,烟销人去,耳际只听见从青山碧水间传来的划船声,渔父在山水之间逍遥自在,恰似天际飘逸相逐、去留无意的白云。帝国的兴盛使人们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愉悦闲适之情是渔父形象的主要内涵。诗人杜牧《赠渔父》诗中“不曾逢着独醒人”堪称点睛之笔,诗歌既写出了渔父深水垂钓、平静淡泊的生活,也反映了诗人不愿趋炎附势、随波逐流的心情,他人皆醉而我独醒,极力追求人格的独立,寻求心灵的安顿之所。

    五代后梁荆浩曾绘有《渔父图》,原作已经不留存于世。元代吴镇酷爱荆浩画作并潜心仿画临摹(图1),由仿作中可见荆浩画作之非凡意蕴。渔父神态自然,舟行于水上,持竿垂钓,青山碧水,景色怡人,其悠然欢愉之情跃然纸上,令人心生向往之意。另一名士卫贤的画作在当时颇具影响,南唐后主对其画作偏爱有加,亲笔为卫贤的画作《春江钓叟图》题词。其诗《渔父》:“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寥寥几字,渔父形象跃然纸上。李后主的词作通俗易懂、轻快明丽,羡慕之情流露无遗。浪花如雪,春风桃李,碧波扁舟,有酒有鱼,不是神仙,恰似神仙快活逍遥自由,令人顿生无限遐想。

    陈桥兵变,北宋赵氏王朝建立。和李唐王朝相比,鼎盛一时的门阀势力在北宋已经风光不再,宋代许多著名文人皆出身于寒门,如断齑画粥的范仲淹、荻秆当笔的欧阳修,日臻完善的科举制度成为贫寒之士的进身之阶。这一措施的实行既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效实现权利对普通民众的最大开放,又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经济的繁荣。《清明上河图》让我们领略到大宋王朝经济繁盛的景象。贩夫走卒,漕运集市,楼台商铺,热闹非凡。经济的昌盛、舒适安逸宽松的生活环境使一部分士大夫心生归隐林泉之意。《林泉高致》是北宋郭思整理其父郭熙的艺术见解而成的一部重要画论,“四可”之情是他们画作表现的主旨: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士大夫公务繁忙,虽渴慕自然美景却无暇留恋于树林泉石之间任性遨游,郭熙的创作理念为文人士大夫解决了这一难题,这种情愫可以通过画作来获得满足,这样居庙堂之高的为国之心和处江湖之远的居乡之意并行不悖。《林泉高致》其中有《渔父诗》,“自从江浙为渔父,二十馀年手不叉”,读之令人耳目一新。船只穿行于江浙湖海之间,钓罢揽舟,以鲊鱼为食,佐以美酒,不汲汲于富贵,不为五斗米摧眉折腰施礼于权贵,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何等逍遥自在,何等豁达洒脱。郭熙借助此诗表达北宋文人士大夫林泉之心、超脱高雅之志。

    金人的铁骑踏碎了东京繁华之梦,积贫积弱的北宋王朝大厦倾倒,偏安一隅。南宋王朝苟延残喘,不思恢复故土,众多抗金志士慷慨悲歌,一些爱国将领惨遭杀戮,文人画士用手中之笔画出内心最悲苦的孤寂隐居、最深沉的忧思伤感、最难以抑制的愤懑不平。代表画作有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图2),天地阔远,寒水寂寥,无限苍茫中一渔翁坐于舟上垂钓,身影之孤独跃然而出。王朝的屈辱在有良知的文人笔下必有映射,山河破碎,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寄托余生于江海之上的渔夫何尝不是众多理想落空、怀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写照。身居朝野,心怀天下,默然无声之中饱含多少难以言诉的血泪悲叹!陆游写渔父作的《鹊桥仙》中“我自是无名渔父”一句饱含着几多心酸。一心报国的陆游即使避开纷扰尘世,也难以解开心结,而严光犹存功名之心,此诗在否定严光的同时借渔父写出诗人自己对功名的厌弃和无路请缨的忧伤痛苦,以及对朝廷苟安的强烈不满。

    醉生梦死的南宋王朝终于在金人强悍的铁骑征伐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汉人在夷族的统治下出现了强大的心理落差。社會等级的低下让他们无比羞辱愤懑。画家笔下的渔父审美内涵不再是闲适安逸、孤独伤感,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凛然不屈的民族气节,不仕外族,孤傲超俗。赵孟頫的《洞庭东山图》(图3)中一位渔父划着船桨慢慢而行,画上有其自题诗一首,其中有“木兰为舟兮桂为楫,渺余怀兮风一叶”,结合他的两首《渔父词》中的语句,“盟鸥鹭,傲王侯”“醉眼看山百自由”,不由使人想起“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登快阁》中的“此心吾与白鸥盟”。由诗句中不难看出赵孟頫内心的痛苦纠结,心在朝堂,却心在江湖。赵孟頫妻子管道升也绘有《渔父图》,表达之意与其夫类似,所填《渔父词》中有“浮利浮名不自由”“弄月吟风归去休”之语,漠视富贵、厌弃官场,归隐之意明显强烈。

    “元四家”之一的吴镇一生为仕,保持洁白之身,所绘渔父形象颇多。画作《洞庭渔隐图》中,万顷茫然江面之上一渔父于船首持竿悠然而行,广袤的湖山景色映衬下渔父形象显得尤为傲然不俗。题画诗中“只钓鲈鱼不钓名”一句掷地有声,更能表明其清高之志,传递出绝不与统治者妥协合作之意。

    渔父形象流变至明清之际,其形象退居至笔墨之后,文人画士更注重笔墨的渲染,他们摒弃外在形象,笔墨成为主观情绪抒发的重要形式。“四王”中的王翚画作《仿曹云西山水图》笔墨非凡唯美,层次感极强,望之赏心悦目。画面中一叶扁舟、钓鱼之竿尽现,可渔父这一形象却不在画家的构图之列。王翚以此要表达何种内容,有些令人费解。当画作外在的形式凌驾于内容之上,本末倒置,渔父这一中国传统的审美形象走向衰落,便成为必然之势。

    综上所述,渔父这一审美形象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紧密结合,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催生出意蕴内涵迥异的渔父形象。文人运用手中之笔,绘出心中理想之渔父,寄予丰厚的思想情愫。简而言之,渔父也是各个时代典型的缩影,由此缩影,可见社会当时之情形状况。

    参考文献:

    [1]韦宾.宋元画学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

    [2]刘建国,顾宝田.庄子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3]陈婷婷.中西文学作品中的“渔夫”形象之比较[J].文教资料,2008(23).

    作者单位:

    菏泽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