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米芾行书风格分析 |
范文 | 沈逸飞
摘 要:宋代书法的最大突破就是行书,而米芾则是宋代行书的代表性人物,无论是“八面出锋”,或是“集古字”,米芾对于行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受到苏轼提点之后,米芾的行书更趋向于魏晋风度,所推崇的“真趣”“自然”也使米芾的行書走向宋代书法的巅峰。 关键词:行书;米芾;集古字;真趣 一、宋代行书——再出新意 一种艺术的发展,必然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把书法置入中国文化的大环境中去考察,才能揭示书法与历史、文学、哲学等之间的关系。书法自东晋“二王”以来,已经完成了书体的演变,从那以后进行的均是书法风格的演变,在魏晋时期建立起来的审美与技巧体系,已经成为了一个范式。二王之后,变革者极少,自唐代伊始,颜真卿的书法,无论是用笔还是审美,都是对“二王”书法的一大冲击,以至于“宋四家”之首的苏轼感叹:“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①颜真卿的书法同杜甫的诗歌、韩愈的文章、吴道子的绘画一样,都是古今之变的终结者,大力推动了唐代楷书与草书的发展,更是把书法审美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在唐代严谨的法度之下,楷书已经发展到了极致。而草书更多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展现,草书发展到了唐代,以张旭、怀素的狂草为代表,过于肆意。在宋代因不能更好地表现文人的内心世界而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宋代文人则在思考用什么来展示宋代书法。 随着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宋代呈现文人当道的局面,文人的社会地位骤然升高,科举制度的完善和普及,使宋人的文化素养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也使宋代文学有了巨大的发展。以苏轼的宋词《江城子》为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全文用词简练而又深重,开篇仅13字,十年时间都未忘怀,清楚地表述出对亡妻的哀思之情,后又融入自己的身世感叹,将夫妻之间的感情表达得深沉而婉转,由此成就了一首怀思的传世之作。宋人的词在表达内心情感时,与唐诗完全不一样,在书写时,也可以展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书风和书仪,更能展现书者的内心世界。 随着文人思想和社会城市风气的解放,人们期待一种人性的释放,追求精神的独立,注重个性与向往自由,生活中的各种喜好得到发展,于是“尚意”“尚韵”的书写风格逐渐产生。而行书作为他们表现心性的最好方式,既不像楷书那样法度严谨,也不像草书那么张狂肆意。米芾的《蜀素帖》、黄庭坚的《松风阁帖》、苏轼的《黄州寒食帖》都是行书的代表作品,也代表了宋代文人内心的情趣。因此,行书一体在宋代最为流行,宋代书家在行书上也是最为留心和用功的。 另外,宋人并非不写其他书体,他们也写楷书、篆书、草书。但是,发展受制于科举制度的影响,宋代不再以唐代的“身言书判”取士,实行誊录后,在科举考试时,书写的重要性不复存在,其他更加便捷的书体得到发展,行书的书写速度快于楷书,辨识度高于草书,这是行书的使用受到重视的原因之一。 二、“集古字”——终成大家 米芾出生于公元1051年农历四月二十一日,初名为黻,后改为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于湖北襄阳,与其子米友仁创立了“米点山水”。因其性格怪异,行为举止癫狂,人称“米癫”。于1103年被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南宫”。 米芾六岁学诗,随后习书,其自叙有云: 余初学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版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慕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逐并看法帖,入魏晋平淡……以沈传师为主,小字不取也,大不取也。② 这段文字简单明了地介绍了米芾学书的启蒙状况,初学颜体,得其大气宽厚;后学柳体,得其字法结构严谨;最终转入学习褚遂良,相对于前面三位大家,得其笔法灵活多变,轻重变化明显,字形结构之间的呼应更加自如,犹如行楷书一般,见其墨迹小楷《向太后挽词》(图1)以及《王略赞贴》(图2),整体气息更像魏晋“二王”书风,有飞翥之势;行书方面参悟李邕之书,又学杨凝式得其萧散,取其欹侧自然。 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自叙“壮岁未能立家,人谓为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③米芾集古字的学习方式,也是其成为大家的重要因素。他取法各家,不同于唐代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一样照搬古人的方式,而是通过大量临摹大家作品,取其形似,而得其神。这也说明米芾的书法极其重视古人的学习,讲究笔笔有来历,字字有出处。 在初期,也就是32岁之前,通过大量临习古人作品,米芾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唐人风格,早期的行书如《三吴帖》《砂步帖》,其字形结体中宫收紧,用笔方折有力,如“气”“瑞”“溪”(图3、4、5),有明显的欧阳询行书的影子。 米芾对书法有着执着的狂热,说自己“一日不书,便觉思涩”。前人练书法,池水尽墨,秃笔成冢,米芾习书之勤丝毫不亚于前人,他一日都不敢懈怠,甚至大年初一也勤习不辍,他的《元日帖》就是最好的例证(图6)。书法于米芾而言,已经不是一般的兴趣爱好,而成为他生命以及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逐渐学习与积累的过程中,量变产生了质变,也就是米芾所说的“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的境界。对于一般书家来说,往往不敢尝试或者不接受这个渐变的过程,不敢越雷池半步,终其一生被束缚在条条框框内,只敢尚古人之意,不敢尚自家之意。米芾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临摹“二王”的作品,却完全是自己书风的展示。以《中秋贴》(图7)为例,完全是信手拈来,仅仅取其内容,却书写出另一番风趣,这才是临帖的最高境界。在临摹的后期,书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与想象,注重将自己的神意与古人的神意相结合。正如祝允明所说:“米老临《兰亭》,全不缚律;虽结体大小,亦不合契。盖彼以胸中气韵稍步骤乃祖而法之耳。上下精神,相为流连。”这才是真正“集古字”的奥秘所在,化古法为己用,终成一代大家。 三、八面出锋———用笔精妙 精妙的用笔是米芾集古字的产物,而书写常说的“八面出锋”,则是米芾的代表性特点。米芾在学习中唐书家段季展时,从段的书法中发现其笔法源自于王羲之的《兰亭序》,于是学习“二王”及其他魏晋时期名家的书法。王羲之的用笔相对含蓄一些,米芾则是在王羲之的基础上,使“八面出锋”得以强化。“八面出锋”,米芾又称“四面”,其说:“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这里的“四面”是指由笔画所构成的字形四面八方都能锋棱外露,笔法的各种变化,致使字形的姿态、欹侧、调档发生各种变化,以《蜀素帖》为例,各种笔法的丰富变化,横、竖、撇、捺皆可出风,笔法瞬间的变化,致使字形欹侧跌宕,生动自然。在运笔的动态过程中,瞬间产生的笔法变化颇为奇特,如“何”“味”“毕” (图8、9、10)。“何”字右半部分的一长横向内收笔,看似随意,却又不失自然;“味”字的右半部分,上下两笔之间距离夸张,下笔的轻重舒缓跃然纸上。虽然仍然可见其学习“二王”、欧、柳诸家的影子,但是自己的风格面貌逐渐增多,字形结构舒展自如,用笔与前人相比更加夸张、奔放,苏轼曾给出这样的评述:“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黄庭坚更是直言:“余尝评米元章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然似仲由未见孔子时风气耳。” 虽然米芾的书法深受王羲之笔法的影响,但是在王羲之、王献之这“二王”之中,米芾更倾向于王献之。因为献之书法的精神气质与他颇为契合,他曾说:“子敬天真超逸,岂其父可比也!”徽宗与米芾有一段书法对话: 海岳以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如何?”对曰:“臣书刷字。”④ 米芾说自己是“刷”字,意指他书写的过程,沉着痛快,真趣自然。 四、真趣自然——放笔一戏 米芾被大家称为“米癫”,因其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和表现,其在书写时的表现更为真趣自然。米芾所处的时代是各家文化思想大融合的时期,儒、道、禅对文化的影响显而易见,米芾受苏轼的影响,对魏晋思想产生兴趣,其追求的“真趣,自然”就来源于此。“自然”,是自汉代以来被视为最高审美或审美价值的标准,这种标准源于先秦时期道家与儒家在文化上的推崇,并最终成为中国古代对“艺道”的规范。 书法与“自然”的联系产生于汉代蔡邕时期,其提出:“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式出矣。”这段话说明书法的形态结构变化必须以自然法则即阴阳对立统一为依据。这样才能通过外在的形象表现书者的内心情感。世间万物变化多样,米芾的书法一帖一个样貌,没有重复,个人的喜怒哀乐借助精妙细腻的笔法反映在纸上,正如曹宝麟先生在其书中评述:读米芾书法之感,体会《值雨帖》的烦懑,《研山铭》的闲适。这些需要在书写的过程中,充分临场发挥,最大程度地调动瞬间的偶然性。他与薛彭绍的诗歌也谈到自己写书法的经验:“要之皆一戏,放笔一戏空。”戏者,游戏也,毫无预设的定法,从心所欲,无所牵挂,纯任当时自我感觉来遣笔走墨。米芾对此有理性的认识:“盖天真自然不可预料想,想字形大小,不为笃论。‘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却是造妙语。”书写时无意于书,才能在书写时灵光迸发,随意所如,才能产生佳作。 米芾的“方笔一戏”表达其生活的态度,有“癫”的一面,也有“洁”的一面,黄庭坚对其评价有云: 元章在扬州,游戏翰墨,声名籍甚,其冠带衣襦,多不用世法。起居語默,略以意行,人往往谓之狂生。然观其诗句,合处殊不狂,斯人盖既不偶于俗,遂故为此无町畦之行以惊俗尔。⑤ 黄庭坚认为米芾的内心世界已然癫狂到极致,不符合常规之举,但这是科举与党争大环境下的一种无奈之举吧。 而“洁”的一面,宋袁文在《瓮牖闲评》有云: 米元章崇宁间出守无为军, 官亦不甚卑微。 其一帖云:‘虽无一粒田,且望丰岁物贱而养生耳 夫元章事官如此,至无一粒田, 足见其平日胸次之不凡鄙也。⑥ 自古以来,为官者的住所多是田舍多亩,但是在此文中,没有置一间田舍,除了在镇江的家产外,搬不走的公产都留给了下一任,这便是米芾“洁”的一面。 米芾此人,“癫狂”却不入流俗,书画才情横溢,用“真趣自然”的理念、尊古却又“今不逮古”的思想开创了行书的另一巅峰,在群星荟萃的宋代脱颖而出,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注释: ①苏轼:《东坡题跋》卷四,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版,第78页。 ②米芾:《宝晋英光集》卷八,《学书帖》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③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载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印:《历代书法论文选》,2007年版,第540页。 ④米芾:《海岳名言》,载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印:《历代书法论文选》,2007年版,第362页。 ⑤黄庭坚:《黄庭坚全集》,刘琳点校,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54页。 ⑥袁文:《瓮牖闲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53页。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