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
范文 |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缄默知识”是教育学理论和现代知识社会当中的重要理论和概念。本文探讨二者在实际工作中的联系,探讨新时期如何理解和运用“缄默知识”,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高校;缄默知识;思想政治工作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当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现在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困难。特别是随着“知识爆炸”和“知识扁平化”趋势的来临,原有的知识传播和教育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这一影响也必然触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理念。 1 “缄默知识”理论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 “缄默知识”也被称为“隐性知识”,其理论来自英国著名学者波兰尼,其认为“人类通过认识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包括他们可以运用言语、文字或符号的方式加以表达的知识——显知识,但是却不止于这些知识。在这些知识之外,还存在着另类不能或很难用言语、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知识——缄默知识,它们共同構成了人类知识的总体”。[1]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它独特的特点,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固定平台之外,有很多工作要通过学生工作者其他方面的工作来开展。例如,在开展资助工作时,对学生进行感恩和诚信教育,在学生团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大局观念,在志愿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爱心意识等等。这些大部分都属于“缄默知识”的范畴。 2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些新情况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行业面临着新的大变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内容特别是书本知识的传播面临着扁平化、碎片化等趋势,“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脱离了传统的学校课堂的模式”,[2]学生思政工作方面也面临新的变革,以往我们大多把思想政治工作视为人才培养当中非常重要但是又比较软性的一个方面,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外,缺乏量化的有力平台进行考核管理。但是随着高校面临的传统教育范式的变革,未来高等教育中,对于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经验等多方面属于“缄默知识”范畴的意志品质和素质的教育将变得越发重要。 客观上来讲,对学生意志品质和综合素质的教育一向是高校的教育内容之一。国内外优秀的院校往往都有优良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资产,如办学和求学精神等,但是这些大多都被归为校园文化领域,并没有像进行日常专业教育那样成体系化、制度化。教育变革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未来的大学除了书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教学外,还有哪些可供发展的新维度?如何变革人才培方式以适应新的教育变革?对于学生工作者来说,如何在这种大变革下深化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3 思想政治工作与“缄默知识”教育相结合 2018年原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副教授“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在国内外引起轩然大波。贺建奎公然违背科学和科研伦理,违背科学共同体基础共识的做法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深思的。笔者认为,也许仅凭科学伦理教育已经无法阻止贺建奎副教授的疯狂行为,但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从这一事件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加强对学生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未来的高等教育中,普通书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会被相对弱化,学习渠道会日益多元化,其重要性自然会相对降低。许多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内容,如人生观的端正、价值观的引导、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建立等将越发重要,而且他们只有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培养才能形成。而这些内容基本上属于“缄默知识”的范畴。因此,未来的高等教育将由以“显性知识”的教育为主过渡到“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教育并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也必将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维度。 4 实施路径的几点设想 如何实现“缄默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呢?笔者做以下几点设想。 第一,变更学生培养考核体系。传统的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其对学生的培养考核主要是以书本知识为核心,以卷面考试为主要手段。未来应当完善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多维度考核,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中完全可以建立从思想、行为、考试等多维度的人才考核和评价机制,设立专门的思想政治素质观测考核点,并将其与评奖评优、党员培养、学生就业等多方面的工作相结合。 第二,高等教育应当更多从培养知识技能转变为培养素质和品质。未来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迭代会越来越快,学生学的知识还没毕业就已落伍目前在很多专业领域已经屡见不鲜。因此,不如索性将学习方法、学习思维以及个人素质、意志品质的培养上升到教育培养的主要层面,将知识和技能作为其附属层面。 第三,与工作实际情况相结合。我国的高等教育最终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工作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都要紧扣这一主题,要紧跟党的理论发展,既要看到“缄默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合点和共同点,但也不能简单地将二者混为一谈,要看到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些方面更高更深刻的维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把握好二者的异同。 参考文献: [1] 方明.缄默知识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2-13. [2] 肖君.上海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宋斌杰(1986—),男,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