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教育信息化在艺术教学中的研究
范文

    摘 要: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与历史传统学校的教育方式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是全方位的、全息的、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它充分调动人体各个学习器官的能动性,听觉、视觉甚至是虚拟触觉。这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极大提升,学习的效果也将倍增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技术;艺术教学

    1 信息化环境下艺术专业互动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是当代科技发展的推动引擎,也是发展方向。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的模式下也从讲台上解放出来,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课堂主导者,而是全方位信息的整合者、调度者,同时又是课堂的参与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这是因为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由于知识点爆炸式的延伸与连接,使教师从自己的知识熟悉区、舒适区触碰到更多的延伸区与陌生区,从而丰富和增长自身的知识储备,甚至碰撞出新的理论。信息化教学模式将是人类教育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性变革,其发展趋势也是不可阻挡的。

    2 微课、翻转课堂在艺术教学中的可行性

    2.1 微课、翻转课堂的概念

    微课是教师自己录制的课堂教学小视频,是一种微型的教学视频。把课堂上需要反复理解的知识点或者课程的某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视频剪辑制作记录下来。微课时长较短,压缩的内容较为精悍,主要针对课程的某一个环节来制作,把零散的重点或者难点的核心内容归纳压缩在10分钟内完成,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来学习微课。由于微课视频简短、重点突出,相对于课堂上四五十分钟的课程来说,微课就显得有非常大的优势,传播方式更为广泛。

    翻转课堂是从英文“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其教学模式是把学习的决定权从老师的手中交到学生手里,重新调整课堂与课下的时间,把之前的先教课再学习翻转为先学习再教课的模式。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不再用来普及基础的概论,而是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创作实践中去。这些信息需要学生提前在课前预习、做准备,并自主完成,方便课堂上与老师探讨更深层面的学习。

    2.2 微课与翻转课堂在艺术教学中的互动性

    微课和翻转课堂有着相互的联系,翻转课堂离不开微课的视频教学内容,微课是翻转课堂课下学习的一部分。微课与翻转课堂在传统绘画专业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大的应用价值,但真正应用到教学中还是会面临一些难点。传统绘画教学理念一直处于教师在课堂上带动节奏,学生被动接收知识;传统的教学理念很难被部分教师所接受,教师与学生这种传统的教学互动模式突然被突破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和改变。

    传统教学模式中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被动地听,如果遇到老师提问问题时,经常会出现无人互动、无人主动回答的现象。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和听课的动力和兴趣大大降低。传统绘画中,常常会遇到课程即将结束,学生才会发现问题的情况。例如工笔人物画写生课程,一般课程设置是4周时间。工笔人物绘画是一个漫长的细致绘画过程,往往很多同学在第四周的时候才会提出线条的勾勒、肤色的渲染等问题,此时已经快要结课,无法再更深入地讨论和改善绘画方式。翻转课堂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模式,通过视频讲解,分析工笔人物画写生课程需要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前观察人物的五官结构、眼睛或嘴巴的勾勒,手的结构体现,色彩的运用渲染,如何通过线描笔墨的抑扬顿挫来表现结构感。如果提前进入这个思考过程,学生在上课前学习视频并在课堂上就可以带着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微课和翻转课堂中还会有在线辅导、在线答疑的环节,通过微信群或者微博留言的方式,老师提前在线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总结汇总到课堂,给学生展开辅导和针对性的示范绘画。这避免了课堂上的目的性不强和重复性的教学,教学针对性更强,并且可以把学生在翻转课堂上提交的课前作业进行对比教学;通过课前的预习绘画与课上训练进行对比,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作品前后对比,更明确地发现问题所在,并且能够得到鼓励,充满自信。

    3 VR技术在艺术教学中的可行性

    3.1 VR技术的概念

    VR技术全称是Virtual Reality,是一种虚拟的现实技术。其运用计算机技术构建出一个仿真的虚拟环境,打造出一个三维动态实景,让审美、感官、情感体验都得到大大提升。头戴显示器就是比较常见的产品。

    3.2 VR技术的应用在教学中的互动性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强烈的感官体验和无限的联想特性,在艺术教学中,学生会看着书本上二维平面的图片,无法体会到作品带来的心理体验。比如黄公望82岁时完成的《富春山居图》,这幅作品是一幅简单的描绘自然风光的作品,画家的精神诉求与情感流露是我们要去体会和联想的。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把学生带入《富春山居图》中,去感悟黄公望看到的山水景象,体会他运用的构图方式,即一种从平面上不断进行延伸的构图方式。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更加真实地去感悟黄公望的笔墨韵味,感受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等,视觉进入景色中联想与画中的渔夫一起钓鱼,看樵夫砍柴,感受元朝时期的隐士隐居于江湖、远离世俗的生活。虚拟现实技术增强了学生与绘画作品的主动联想性,学生不再是被动地、不加思考地去翻阅艺术作品,没有代入感地去临摹历代名作,不再是无法真正去联想和体会到画家绘画作品背后的真正意境是什么。挑选出几幅宋代花鸟画作品制作成交互联系的动画短视频,让静止在画面的鸟、虫、蝴蝶、荷花都“活”起来,让学生像是亲眼看到画家所看到的景象一样。宋代小品《荷花》是开放的状态,利用VR技术结合动画,把荷花从含苞待放到最后盛开的过程展现出来,这一过程没有脱离宋代作品风格,并被鲜活完整地展现出来。把几幅宋代花鸟作品结合,制作成花园一角的自然场景,既告诉学生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又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宋代文人画的意境。虚拟现实技术强大的联想性促使学生养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习惯,打破了学生以往面对死气沉沉的课本和范本无法拓展自己创意思维的局面。

    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只是用于体验学习大师绘画作品,还可以用于同学之间作品的互相交流中。教師把学生上交的作业制作成VR作品,使学生更直观地观看自己的作品,为自己绘画创作增加自信心,也促使同学之间互相学习。

    4 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培育艺术情感

    艺术是感受型学科,所以艺术作品的欣赏是没有国界和种族差异的,你可能听不懂《我心永恒》的歌词意思,但绝不影响你对席琳-迪翁演唱的澎湃情感的体会与感动。在艺术教学中,传统的讲授式书本教学,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只能依靠想象,却无法体会到它的真实意境。这是因为艺术作品的尺寸、色彩、展示环境等元素对观众感受的影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罗斯科的表达悲伤的抽象作品会使人不自觉地流下眼泪,这正是其画面色彩的大小比例造成的心理暗示。如果是仅仅观看课本的印刷图片,学生是绝对体会不到这种感受的,传统课堂下学生只能借助想象来假设一个视觉效果。而信息化背景下的多媒体设备便可以将罗斯科的作品最大限度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快速地体会其作品的情感表达,快速地达到课堂教学目的。信息化在绘画教学中的运用就如同在培养拳手时给他以最有效的训练方式,将其放到拳台上使其与对手实战较量。在信息化的绘画教学方式的培训之下产生的绘画专业人才,他们的艺术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艺术情感的培养将是完善的、深入的。信息化的绘画教学方式是艺术这一特殊学科人才培养中最有效和最具保护性的教学方式,达到了对艺术人才因材施教的要求与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薇.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探究[J].科教导刊(下),2018(05).

    [2] 郑小军.教师如何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7(15).

    [3] 范光基,胡智华.信息化环境下新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以翻转课堂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03).

    作者简介:崔师瑜(1987—),女,河南商丘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人文。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