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等院校产品设计专业中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
范文

    张永茜 谭陶 张亚军

    摘 要:时代的发展呼唤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重要思想,是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制造业要实现转型升级,需要提升产品品质和发展创新研究能力,高等院校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经济转型的需求。工匠精神养成教育需合理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培养机制、课程教学设计和校园活动互相促进的协同教育模式,营造精工、精进、开拓、创新的氛围。

    关键词:工匠精神;养成教育;人才培养实践

    0 引言

    在我国制造业迅猛发展的强劲势头下,境外代购却悄然形成一种行业热潮,淘宝、海淘、直播、微博、微信等各类平台均已融入代购浪潮,从食品、药品、化妆品、服饰到日用家电等,无不备受消费者的热捧与青睐。这一巨大反差现象的背后,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模式下消费市场的开放与共享,也是市场竞争和消费需求的升级。未来市场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将越来越高,由制造大国的“量变”到制造强国的“质变”升华,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圆珠笔之问”的背后,是我国产品数量巨大与产品质量不优之间、加工制造业品类繁多与精密产品研发生产能力不足之间、数百万家大中小型企业与百年老店稀缺之间的巨大反差,反映出的正是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工匠及工匠精神的缺失所带来的弊病。反观德、美、日等制造强国,重视产业发展和先进生产技术的并进式研发,重视基础部件高精尖化的产业标准把控,确保生产技术细节规范和出产品质一流的产品,这种工匠精神不仅成就了他们制造强国的全球地位,更强化了其产业品质的传承性。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是我国产业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必备的文化基因,有利于实现高品质制造业的发展目标。

    1 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工匠精神代表了某类产品或某行业中具备加工制造全过程知识积累和技艺传承的匠人,在其价值观和造物伦理观的导引下,在反复雕琢的过程中展现出的对产品品质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对技艺不断锤炼提升的砥砺精神、对产品迭代更新的创新精神以及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精神风貌。

    在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时代。谋定而后动,在中国工业迭代前进发展的转型上升期,将工匠精神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到工作中,是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思想保障。

    2 工匠精神融入高等院校产品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必要性

    艺术追求自我感受的表达,科学要求严谨、规范,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决定了产品设计专业的性质。面向高品质制造业需求的高校产品设计人才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计、课业评价体系、氛围营造等方面,都需要补上工匠精神薄弱或缺失的短板。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中,将人才培养定位于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面对国家发展高质量制造业的目标,现行培养方案中仍缺少工匠精神养成策略的顶层设计。

    在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现有课程设置呈现出面广而不精的现象,一方面虽补足了在校大学生学科知识面的短板,另一方面却存在减少学时后课程内容、学习深度不足的弊端。快速发展时代下的人才培养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也要关注学生内在心性素养的教育养成。工匠精神教育养成的要义在于培养学生耐心、严谨、专注和坚持的心性品格,现有的培养方案课程设计中仍缺少工匠精神相关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植入。

    在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中,目前仍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评价学生培养质量或发展水平,注重期末考核成绩,而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和评价的重视不够,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投入不够,不利于学生专业自信、专业自豪感的养成。

    在专业人才培养氛围营造中,高等教育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强调知识、能力、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强调团队协作精神,强调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强调学习氛围、学术氛围等,但鲜有强调和标榜工匠精神以及将工匠精神养成教育植入课程教学实践的优秀范例。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或多或少对高校学生产生了不利影响。大力倡导工匠精神,运用有效方式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产品设计专业人才。

    3 工匠精神养成教育在高等院校产品设计专业的实践探索途径

    许多专家学者从历史文献资料记载中,从匠人的伦理观、价值观、态度、行为等不同层面,对当代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了多方位剖析解读。笔者认为,工匠精神在现代高等院校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可通过知、情、思、行4个方面形成教育养成途径。

    3.1 知

    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应是工匠精神的实践者和传承者,从知的方面实践养成工匠精神。可通过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植入匠人、匠技、匠艺、匠品的相关知识内容,从传统文化长河中撷取具有代表性的匠人及经典作品,分析物品的制造技法和艺术价值,深入了解匠人及其作品背后的故事,将工匠精神这一概念性名词转化为具象的人物、作品、技法和艺术形象等,便于学生理解、记忆;通过专业调研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拜访非遗传承人,拉近学生与作品和匠人之间的距离,将书本知识、理论知识转化为更为直观而深刻的认知。

    3.2 情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知行合一的工匠境界需要通过内在情感认同才能形成造物价值观,使工匠精神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性,成为学生日用而不觉的价值准则。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创作作品的态度引导学生开展设计实践。作业是检验课程内容训练完成的一种教学手段,不免在学生心中留下需要被动完成的印象,而作品则是包含了个人行为价值、艺术品位和思想价值的综合表达,是促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的内在动力,形成作品即个人形象的心理印象。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可通过鼓励、激励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对个人作品持续精进的热情,让学生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看到精进的成果价值,产生成就感、自信心,形成情感认同,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对学生努力的成果作出反馈,与学生形成情感共鸣。可以定期将优秀学生作品进行主题展演,以展示、宣传的方式树立学习榜样,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遵循“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的规律,形成学生间代际传承的学习风气,增强工匠精神的情感认同,营造校园工匠文化氛围。

    3.3 思

    创新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思维的养成是创新能力的内在驱动力,也是高校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内核。工匠精神的一个重要成因是厚积,厚积是指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将所从事的行业的知识、技能、标准积淀为工匠自身必备的一种行业素养。创新不是凭空创造,创新思维是基于对现实的深入理解、对技艺的传承、对材料特性的研究,以新角度、新方法、新模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更新、改进既有事物或创造新事物的一种厚积薄发的表现。

    產品设计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4年本科教学过程的合理化设计,在培养方案顶层设计中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理论融合实践,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的行为习惯,沉浸其中,践行为美好生活、建立更美好的世界而设计的理想信念和思维习惯。

    3.4 行

    《荀子·劝学》有云:“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比喻不经实践,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无法完成学习目的。工匠精神的教育养成重点在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中,通过对实践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设计,制定详细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实践步骤、成果评价指标,帮助学生明确任务目标、制定实践流程规划,在时间管理、实践步骤及成果质量三者之间制定合理的计划,顺利完成实践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提升作品质量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在设计管理中计划与践行间的行为习惯养成。

    4 结语

    工匠精神的教育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改革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工匠精神中善于钻研、精进学习、勇于创新的精髓融入高校培养机制的方方面面,不能拘泥于既成教育传播范式,要善于调研教育模式对人才培养成效的反馈,及时创新培养形式,形成合情合理的养成教育机制,为中国实现制造强国的发展目标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