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少数民族乐器在高师院校中的传承与发展探究
范文

    周楼胜

    [摘 要]少数民族乐器资源丰富,把少数民族乐器纳入高师院校民族乐器演奏课程是少数民族乐器传承与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少数民族乐器在高师院校传承和发展,可以拓宽少数民族乐器传承和保护的途径、创新教学特色、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等。以乐器演奏课程为载体、以相关的理论研究为支撑、以学生实践为依托等都是少数民族乐器在高师院校传承和发展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少数民族乐器;高师院校;传承与发展;广西

    少数民族乐器是少数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原生态艺术表现形式,是一笔非常重要的、有价值的民族文化遗产。据统计,我国少数民族乐器达500多种,风格各异,独具风采,遍及各少数民族地区。

    以广西为例,广西少数民族乐器众多且各具特色。在广西各少数民族中,有七弦琴、独弦琴、马骨胡、侗笛、壮笛、啵咧等多种乐器。这些年,这些乐器伴随着演奏家们走遍世界各地,受到热烈欢迎,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的巨大魅力。

    在高师院校的民族乐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优势进行教学,让少数民族乐器在高师院校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一、少数民族乐器在高师院校传承和发展的意义

    在广西,不仅少数民族乐器文化資源丰富,而且各级部门也非常重视少数民族乐器的传承和发展。广西高师院校民族乐器演奏课程应在进行传统汉民族乐器教学的同时,立足广西地区民族特色,结合广西地区各民族实际,进行广西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乐器的教学和实践,传承和发展广西少数民族乐器。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民族特色,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

    中国民族乐器本身就包括汉族乐器和少数民族乐器,所以,民族乐器教学本身也应包括少数民族乐器的教学。在有壮、苗、侗、瑶、仫佬、毛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广西高师院校,少数民族乐器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和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高师院校民族器乐教学更应肩负起广西少数民族乐器传承和发展的责任。

    (一)拓宽少数民族乐器传承和保护的途径

    广西少数民族众多,少数民族乐器丰富,丰富的乐器资源需要科学的传承和保护,这种传承和保护需要多种途径。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让他们学习这些少数民族乐器,会对这些乐器的传承和保护发挥重要的作用。

    当前,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艺术的形式趋于多元化,古今中外、雅俗各异的乐器都汇集到一起,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的保护和传承必然要受到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当下,很多青年人已经不屑于演奏少数民族乐器,甚至连少数民族的年轻人都不钟情于本民族的乐器。传统的少数民族乐器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里居住着壮族、瑶族、京族、苗族、毛南族、仫佬族等11个少数民族。受经济、文化、地域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少数民族乐器当中,大多数乐器流传的范围较窄,会演奏的艺人不多,在保护和传承方面都遇到很多问题。作为广西的地方高师院校,保护和传承本地区的少数民族乐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把少数民族乐器纳入高师院校民族乐器演奏课程教学之中,使少数民族乐器的传承和发展多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拓宽了特色少数民族乐器传承和保护的途径。

    (二)创新教学特色,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目前,地方高师院校民族乐器演奏课程大都还是沿袭专业音乐学院的模式,集中进行汉民族乐器教学,教学内容缺乏亮点,教学成果缺乏竞争力。据笔者了解,在广西高师院校,民族乐器演奏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都是以竹笛、古筝、二胡、琵琶等为主的汉民族乐器的教学。由于专业老师都毕业于国内各音乐艺术院校,所以在演奏曲目、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沿袭各大音乐学院的特点,少有新意。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专业音乐学院的民族乐器演奏课程经过多年的实践论证有其显著的科学性,也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民族乐器演奏家和教师。但在地方高师院校,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高师院校,民族乐器演奏课程除了要进行汉民族的乐器教学,培养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之外,还应肩负着地方少数民族乐器传承的责任和义务,使我们培养出的每位学生在精通汉民族乐器的同时,也能了解和掌握一至两件少数民族的本土乐器,这样才能使其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有竞争力,同时也能为传承和弘扬本地区的少数民族乐器尽到应尽的义务。广西的少数民族乐器凝结了广西独有的文化和艺术气息,在广西高师院校中进行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的教学,可彰显出鲜明的广西地方特色。

    另外,由于教学资源、学习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地方高师院校民族乐器演奏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较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无论在工作、表演、比赛等方面都制约高师院校民族乐器演奏专业学生的发展,但是对于少数民族乐器的学习无疑将给高师院校民族乐器演奏专业的学生们注入新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的支撑,学生们的竞争力和自信心将会大大增强。同时,少数民族乐器的学习和演奏也会给他们增添更多的教学和表演实践机会,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

    (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据笔者了解,在广西高师院校民族乐器演奏专业课程中,教学内容都是集中在汉民族的乐器教学上,对于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乐器的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内容单一。而少数民族乐器的教学却可以丰富广西高师院校民族乐器演奏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在我国,汉民族乐器的传承和发展还是非常乐观的,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大量经典传统曲目和传统演奏方式方法的频繁冲击,往往会使学生在汉民族乐器演奏专业的学习兴趣上大打折扣。

    少数民族乐器对大多数青年学生而言还是新鲜事物,同时具有一定乐器演奏基础的汉民族乐器演奏专业学生在学习少数民族乐器时更易得心应手。将少数民族乐器纳入高师民族乐器演奏课程中,高师民族乐器演奏专业学生在学习汉民族乐器的同时,能了解和掌握一至两件少数民族乐器,经过学习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排练几首用少数民族乐器演奏的完整的有一定艺术水平的器乐作品。这样不仅会丰富高师院校民族乐器演奏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他们的发展空间。

    二、少数民族乐器在高师院校传承和发展的方法

    (一)以乐器演奏课程为载体

    在高师院校音乐专业课程中,民族乐器演奏课程是音乐学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在高师院校中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乐器就可以这一课程为载体。

    以广西为例,广西的少数民族乐器众多,高师院校乐器演奏课程要涵盖所有的少数民族乐器难度较大。但我们认为,可以先根据我们的实际选择两件较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特色乐器(独弦琴、马骨胡)纳入高师民族乐器演奏课程之中,探索广西高师院校民族乐器演奏课程教学的新内容、新模式,然后再逐步扩展实施。待形式完善之后,再将其它具有代表性的广西少数民族乐器逐渐纳入高师民族乐器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

    另外,我们还可以先在一所高师院校音乐院系民族乐器演奏专业学生中实施示范,待形成成熟的程式后,再向其它高师院校推广。

    (二)以相關的理论研究为支撑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无论在院校还是在民间都有很多民族乐器演奏家和艺人,更不乏专业的演奏家和研究学者。如研究马骨胡、独弦琴的专家学者李平、陈坤鹏等。我们可以依托学校资源优势,聘请专业的学者和演奏家不定期到各高师院校进行指导和教学。

    另外,在广西的高师院校中,有很多关于广西地方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专家和团队,他们为广西少数民族乐器在高师院校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以学生实践为依托

    学生乐团和乐队在高师民族乐器演奏课程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平台,在广西部分高师院校,有编制相对完备的民族乐团和民乐队。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借助这一平台进行少数民族乐器及相关曲目的演奏和排练。

    在此过程中,可以先在汉民族乐器演奏课程教学中补充进行两件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的教学,待学生熟练掌握演奏技巧,具有一定表演能力之后,指导学生进行表演实践。通过学生的表演实践,一方面向更多的受众展示广西特色少数民族乐器的魅力,使更多的人了解这些乐器,同时吸引更多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少数民族乐器的表演实践也可以检验广西少数民族乐器在高师院校传承和发展的效果。

    三、 当前少数民族乐器在高师院校传承和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少数民族乐器在高师院校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一定的问题。在广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 缺少广西少数民族乐器教学的师资。现在广西高师院校民族乐器演奏专业的老师大都是汉民族乐器专业的老师,专业的广西少数民族乐器老师较匮乏。2. 缺少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现在民族乐器演奏专业学生学习的乐器都是汉民族乐器,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缺乏。3. 大众熟悉的广西少数民族器乐作品相对较少。受当下民族乐器演奏课程教学内容的影响,学生们多熟悉汉民族的传统经典音乐作品,少数民族器乐作品并不多见。这些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协调解决。最大的困难是少数民族乐器演奏专业师资的匮乏,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解决,利用地域资源优势请广西本土著名的少数民族乐器演奏家来指导、讲学,还可以让青年老师和学生们利用假期、采风等机会走出去向这些专家们请教。同时,购买广西少数民族乐器供学生学习。在学习广西少数民族传统器乐作品时,请作曲专业的老师改编创作一些少数民族音乐作品供学生学习表演之用。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少数民族乐器在高师院校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在关注的同时,应该更多的在实践上有所突破,制定具体计划,研究和探索少数民族乐器进入高师民族乐器演奏课程中的具体方法、具体步骤、实施的可行性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并使之付诸实践。逐步使少数民族乐器在高师院校中教学和传承的模式与观念推广开来,为少数民族乐器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秀昭,卢克刚,何洪,叶菁.广西少数民族乐器考[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9.

    [2] 袁静芳.民族器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3] 高敏.广西特色少数民族乐器与民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