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教育心理学视角下中国民族声乐教育之思考
范文

    招 霞

    [摘? ? 要]音乐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让人们身心感到愉悦。心理学知识可以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老师与学生亦师亦友,老师帮助学生面对成长道路上遇见的困难和挑战,把心理学运用到教育上来对于师生沟通交流具有重大意义。以教育心理学作为研究视角,根据当前民族声乐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民族声乐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民族声乐;传统文化

    民族声乐是先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老师向学生传授唱歌技巧和方法,达到传承民族声乐的目的。教育心理学,是站在教育的角度对人类心理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着重强调从学生的心理方面去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中国民族声乐教育的内涵

    民族声乐就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传统声乐,是本民族唱法的总称。中华民族声乐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受古人民族语言、思想情感、宗教信仰的制约而发展为独特的民族文化音乐艺术。民族声乐教育是根植于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向学生传授民族声乐歌唱方法和歌唱经验,是中国艺术教育的一朵奇葩。

    民族声乐当前正处于繁荣发展的阶段。从20世纪初期民族声乐开始发展,到50年代中期民族声乐学院体系逐渐完善,再到80年代民族声乐被称为“学院派的歌唱艺术”,发展道路是蜿蜒曲折的。民族声乐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戏曲、曲艺、民歌、原生态、美声、流行以及音乐剧等多种演唱形式。现代声乐教育发展的时间尚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教育者的音乐价值理念是制约民族声乐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教育者追求民间音乐以外的艺术种类,民族声乐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原本的个性,传承与文化之间产生裂痕。

    二、教育心理学和民族声乐教育之间联系

    心理学受时代的影响,不同时代发生的事情各异,人们心境受事件影响自然也会发生变化,心理学家总结人们的心理特征,从而提出新的概念。目前,学科教育正在提倡多元化发展,多元化的学科教育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把相关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更加高效地发展教育。心理学教育提倡从多个维度开展,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课堂上,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育心理学是在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心理现象,探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揭示受教育者在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心理规律,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民族声乐是从先人的歌唱实践中发展而来,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给人们带来美好的期望。民族声乐从当地劳动人民的生活中开始萌芽,加之各族歌唱家用心培养得以发展。民族声乐历史久远,基本靠口耳相传,代代参与改进,才得以传承发展。把握民族发展史,对于了解民族声乐意义非凡。

    很多学科都与心理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学科教育中加入心理学,可以培养出心理健康、技能优秀的学生。民族声乐教师如果具备心理学知识,就可以转变教学思维,把心理学知识和民族声乐知识结合起来,更好发挥心理学的作用,课堂氛围往往会更好,学生也会带着热情去学习。民族声乐教育可以放松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对于心理学而言,在教育心理学与民族声乐教育的融合过程中,心理学也会不断拓宽自己的发展空间,朝着更加多元方向发展。

    三、从教育心理学视角分析民族声乐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却与人们的心理期望值有些差距,民族声乐教育近几年发展得很快,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前,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发展前景良好,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但是涉及民族声乐的关注度却不是很高,很少有综艺节目选择民族声乐这个主题。因此,中国民族声乐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革和创新,以一种全新的面貌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民族声乐教育更是应该与时俱进,走向国际,以此提升民族声乐的知名度。笔者认为,就目前民族声乐教育而言,存在着以下问题阻碍其长足发展。

    (一)学校忽视民族声乐

    有些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教学有些忽视民族声乐,有关国外声乐的介绍偏多,而带有民族性这一特色的内容偏少。目前的高校民族声乐教育中,包含的内容相当多,包括民族声乐的文化理论、历史介绍等,虽然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完整的理论知识框架,但是在民族特性内容方面涉及比较少,即使有也不深。音乐学校和音乐培训机构对民族声乐课程的重点不应着重“声乐”二字,而应更多的放在“民族”上面,民族特性才是最本质特征。在授课过程中,对民族的讲解也是浮于表面,没有对“民族”二字重视起来。有些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西方音乐理论和技巧教学方面,认为西方的声乐知识在现代更加适用,而忽视对民族声乐内容中民族性的讲解。教师在课堂上较少提到民族声乐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少数民族的自然环境的描述,学生没有教师的细心指导,对民族声乐只有笼统的认知,这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学生没有学习的激情,不了解民族声乐的历史以及演唱该作品的心理特性,则无法把表演的最佳状态呈现给观众。

    (二)民族声乐资源开发不够

    民族声乐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对其开发和挖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开发更多的民族声乐资源,弥补现有课程的不足之处。但是当前一些高校看重西方声乐的理论和演唱技巧,部分老师用已有的理论向学生讲解,没有精力继续挖掘民族声乐资源中潜藏的内涵。从事民族声乐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把传承民族声乐作为自己的主要责任,自觉吸取民族声乐中的优秀部分,并且深化自身教育心理学理论,不断挖掘民族声乐内涵,使民族声乐的内涵趋向更加完整丰富①,才有可能授业解惑于人。全球化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文化上影响着各个国家,与国外文化交流中,一些民族声乐教育家的思想受到外国文化的诸多影响,加之中国的经济发展比不上欧美发达国家,促使很多人持有“外国月亮更圆”的想法。一言以蔽之,当前我国民族声乐在学习西方声乐的过程中过于着重美声方面的技能技巧学习,逐渐失去民族声乐原本特色,民族声乐教育资源更是有待大力开发。

    (三)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育模式大多都是教师主动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有些声乐教学模式还存在教师“一言堂”的情况,教师还是课堂上主体,学生还处在被动的地位。学生通常听从教师的安排,在学习中失去主动性,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和家长认为,一个好学生便是一个听话的学生,学生一味听从老师的吩咐,不敢向家长和授课教师表达自己的意见,生活和学习缺少自我。创新意味着走别人不敢走的道路,尝试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如果学生因为害怕被骂,而不敢尝试,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会受到极大程度地限制。在民族声乐课堂上亦是如此,声乐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少。

    (四)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

    教师是学生学海中的灯塔,在学生面对学习困难时给予学生指导,优秀的民族声乐教师有更大可能培育出优秀的民族声乐学生。其通常都是以身作则,以高超的声乐教学业务水平让学生领悟民族声乐的魅力并能快乐地学习;以高尚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扎实科研能力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大多高校中那些优秀的民族声乐教师,一般对教育心理学有一定了解,熟知学生的所思所想,方能因材施教,得以成功。目前,我们的民族声乐教育仍然需要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教师,才能满足民族声乐教育界的需求,加快民族声乐的发展速度。因为在民族声乐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教师素质高,深知学生受教心理,同时具有高超的教学水平,则会极大提高声乐教学活动的实效水平。因此,当下高校应该把提高教师的素质作为一个突破点,为老师提供培训课程,提高老师的素质,民族声乐教育亦然。

    四、教育心理学视角下民族声乐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民族声乐教师在学习民族声乐技巧、完善自身声乐知识的同时,还应该自觉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教育心理学理论能为教师的教学以及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崭新的思路。作为高校或声乐培训机构的民族声乐教师,应该让学生对祖国和民族有自豪之情,帮助学生树立多元化的教育观念①。以中国民族特色的民族声乐为主,转变之前以美声为主的教学模式。民族声乐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让学生学习西方美声唱法,在学习外国民族唱法精华的同时,仍以中国民族声乐为主线。在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民族声乐老师要营造多元化的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多元文化教育的氛围中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民族声乐不断创新发展。

    (二)改革民族声乐课程教材建设

    要想让民族声乐的精华在民族经典曲目中得以体现,教师不但要带领学生重点学习经典曲目,而且要把曲目中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单独拎出来,作为一个重点章节,带领学生深入学习。老师要把表演情况作为学生的一个评分标准,因为除了声乐老师外,我国优秀的传统声乐文化更需这些后辈进行传承以及发扬光大。但遗憾的是,一些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方面有一些不合理之处②。一些经典曲目只有曲谱这种书面教材,没有演唱视频进行直观地学习。学习方式太过单一,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求新求胜的心理,在课程安排上多元化,自我补充完善、配备各种声乐视频教材,吸引学生的课堂兴趣。只有学生对声乐课程感兴趣,学习才会更加投入。

    (三)完善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授学生,向学生灌输歌唱技巧。到目前為止,我国声乐教育的开展更多使用的是以下两种课堂教学模式:一是,专业院校的一位老师带一名学生,而不是像其他学科,很多学生一起学习③;二是,一位老师带几十个学生大班教学,尤其是师范类的音乐院校。首先说一位老师指导一名学生的专业声乐课堂,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沟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如何,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学生也熟悉教师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了解,不会因为教师变动而耗费时间去适应另一位教师的教学方式,曲目练习的机会也是相对较多的。但是也由于“一对一”,学生了解不到其他声乐老师的不同教学方式,只能一味接受一位教师的声乐教学模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老师教学水平有直接的联系,如果是位高水平的好老师,学生可能是比较幸运的,但如果该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不高,则可能会误人子弟。而第二种师范类的大班声乐课堂,这种更为传统声乐教学模式,教师因为需要兼顾学生人数众多,自然无法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教学的重点几乎专注于演唱技能技法上,而忽视对学生进行一一讲解,以至造成学生独立演唱时,表演情感不到位,吸引不了观众。笔者建议,高校要对现在的“一对一”以及“一对多”大班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补充和完善,可以针对某个音乐课程设置“一对三”“一对四”或者“一对五”的小班声乐课堂。

    (四)丰富教学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于,它可以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让教师换位思考,与学生之间交流更加顺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教师作为引路人,可以多了解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能够自信地迎接挑战不再退缩。有一些学生平时缺乏舞台经验,台下表演情况良好,但是走上舞台面对观众时,就会心生胆怯,演唱技巧运用得不是很好,发挥不出正常的演出水平。有的学生在平常上课演唱简单歌曲的时候表现得异常自信,没有胆怯的迹象,但是当遇见较难的歌曲时,就会担心害怕自己掌控不了,导致演唱失败。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时很大程度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学生不能正确处理自己的压力,将压力化为动力,最终心理压力过大而影响演唱效果。当此类学生失去信心时,需要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开导和鼓励,让学生不要一味的否定自己,对自己保持信心。老师在鼓励同时,要给与学生更多表演机会,让学生在实际表演中,克服障碍,走出困境。同时,教师多加强对学生的示范表演,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发声方法、吐字咬字、旋律起伏等方面的处理办法,不断揣摩演唱技巧,最终“艺高人胆大”,提高自身表演水平。总之,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差异,丰富自身教学方法,务必做到“正确示范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错误的示范可以让学生避免练习中的错误,朝正确的方向更进一步”①。

    (五)重视原生态民歌

    课堂上,民族声乐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久而久之,学生为我国拥有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自豪,自觉学习民族声乐的理论知识;课外教学之余,教师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学生去实地采访当地少数民族艺人,收集大量原生态的民间音乐资料作为师生教学素材。教师和学生能多去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采风,感受当地风土气息,去倾听当地知名艺人的演唱表演,通过身临其境,受到当地民族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将会对课堂教学有更深层次见解。一些少数民族学生见多识广,了解每段音乐背后所蕴含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知识,对一些原生态歌舞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老师应该因材施教,让少数民族学生在保留自己原本民族演唱风格的基础上,学习其它音乐知识的基本理论,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尝试对本民族原生态民歌的整理和继承。此外,一些优秀的民族歌手在节奏、吐字以及方言的掌握上更具有地方特点,所以,聘请校外的原生态歌手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表演艺术家到校指导,也不失为一条辅助民族声乐教学之路,因为,此举能够扩展学生学习的内容,对学生在课堂学不到的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感受到民族声乐的独特魅力,让民族音乐走进课堂。

    五、结语

    中国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国家,各民族音乐风格各异。中国民族声乐教育应与时俱进,高校声乐教师真正理解教育心理学对当今课程优化的重大指导意义,通过改变之前的民族声乐教育观念、改革民族声乐课程教材建设、完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教学策略应对,师生更能重视民族声乐演唱技能技巧的把握,把控好表演心理,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为我国民族声乐事业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使中国民族声乐在世界舞台上永放异彩。

    作者简介:招霞,女,南宁师范大学一级演员。

    ①鄢丽娟:《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声乐教育探索》,湖南师范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

    ①林丹霞:《多元化视角下的民族声乐教育》,载《北方音乐》2013年第2期,第112页。

    ②任恺:《反思民族音乐学校传承的现状及问题:心理学视角下的启示与思考》,载《中国音乐》2015第2期,第223-229页。

    ③尚国宾:《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民族声乐教育研究》,载《大舞台》2015年第5期,第197、198頁。

    ①宋江东:《关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思考》,载《文学教育(下)》2017年第5期,第122-123页。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5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