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醒狮犹醒人” |
范文 | [摘? ? 要]通过对舞剧《醒狮》在时代性、历史性、民族精神、地域文化、艺术审美等方面展开品鉴和论述,力图展现出其具有当代化的舞蹈评论意识和多元化的文化考究态度。 [关键词]舞剧《醒狮》;时代性;历史性;民族精神;地域文化 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的广州歌舞剧院大型民族舞剧《醒狮》是2018年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作品,同时也是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本文从上时代性、民族性、历史性等多维度对其进行品鉴,力图展观其具有的当代化舞蹈评论意识和多元化的文化考究态度。 一、遥遥南水狮一吼,尽显时代大情怀 观剧前净身进场静心静坐,观剧后沉身离场多思不减,广州歌舞剧院大型民族舞剧《醒狮》带给人最直接的心灵震颤,首先是该作品在这个伟大时代所展现出的伟大情怀,以及作品背后流淌着的时代血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脚步势不可挡,一带一路的战略构建更早已扬帆启航,在这个伟大时代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复兴和舞蹈艺术的兴盛不可或缺,舞剧《醒狮》是一部具有大时代、大情怀的大作品,其文化效应与艺术功力达到了“声声狮吼跃跃高飞”的时代高度,展示出中华民族在伟大进程中矗立而起如狮子般挺坚的民族脊梁,舞剧《醒狮》用醒狮的精神唤醒了我们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怀,是当下主流文化发展的良好风貌和有益向导,称得上是一部成功的具有“大时代大情怀”的舞剧艺术佳作,可谓是“遥遥南水狮一吼,显尽时代大情怀”! 二、培根育魂历沧桑,三元炮火刻烟云 舞剧《醒狮》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广州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英军侵略的历史故事为背景,运用当代舞蹈艺术创作的手段对这段历史烟云进行文化观照,让艺术和历史在相互对话中交锋交融,是一部具有很强历史感的当代民族舞剧。更为可贵之处还在于,该舞剧很好地发挥了舞蹈艺术培根育魂的文化功能,将艺术创作深深植根于历史土壤之中,利用舞剧艺术创作的呈现方式和表达方法,让走进剧场的每一个观众都跟随作品一道走进那段沧桑历史,让观者穿越炮火连天的南海风云深刻记起三元里的声声呐喊,在沧桑烟云中舒展 “醒狮”的画卷揪动灵魂的琴弦,让艺术与历史在深层积淀和交融过程中,有效建立当代艺术创作对历史文化的价值判定和审美取舍。舞剧《醒狮》具有如此厚重的历史基点和培根育魂的源点因而具有很强的带入感,以培根育魂的文化理念和润物无声的艺术功力触动我们铭刻厚重,让观众在沧沧南水的历史烟云中展开舞蹈艺术的审美游走,对观众在精神层面的洗礼以及审美情志的升华更是难能可贵。何为历史?历史像镜子一样地照着你,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铭刻的,历史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整衣冠而正前行;何为艺术,何为有文化根基的艺术?有文化根基的艺术作品具有培根育魂和铭刻历史的功能,当舞剧最后“画狮点睛掘地一吼”的那一刹那所带来的心灵的震颤,你会发现广州歌舞剧院的大型民族舞剧《醒狮》当属范本! 三、狮鼓声声震雄士,泱泱华夏抖精神 南狮,自古以来就是岭南文化符号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象征,以南狮为题材的舞剧《醒狮》将当下舞剧艺术创作与民族精神相结合,很好地展现了中华民族潜藏于骨的民族精神。关于这一点,在大板块大舞段的男子群舞中很具有代表性,包括狮舞、棍舞、桌舞、板凳舞等主体舞段,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南国雄士威武不屈的群体特征。可以说舞剧《醒狮》中“雄狮的阳刚”为整部舞剧铺了一层厚厚的“基石”,有了这层基石使得作品在主题呈现、结构开展、情节推进等方面均具备了厚厚基石和牢固框架,通过对这层基石的“不断叠加”和对这个框架的“挪移摆放”,让观者能够很直接地不断获得“狮鼓声声震雄士”的审美愉悦,更能尽情释怀“泱泱华夏抖精神”的民族情怀。同时,舞剧《醒狮》将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通过舞蹈艺术方式灌注在历史烟云中,用醒狮的精神唤醒曾经在历史烟云中沉睡的民族精神,用舞剧艺术方式矗立起了狮子般挺立的民族脊梁,发挥舞蹈艺术的文化效应和导向作用,舞剧《醒狮》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超越狭隘民族精神的民族情怀,真正做到了“以狮展士气、以舞传精神”的精神高度,做到了“以狮醒人、以舞化人”的文化效应,不由让人惊呼“狮鼓声声震雄士,泱泱华夏抖精神”! 四、岭南舞风淳又浓,静谧空间舒佳境 《醒狮》是一部颇具广东地域文化特质与岭南原生舞蹈风格的大型民族舞剧,该舞剧以1842年5月广州三元里儿女自发反抗英军侵略为故事题材,以中华民族坚忍不屈的精神气节为创作支点,以岭南民间舞蹈及“非遗”舞蹈为创作素材,汇集了岭南区域民间舞蹈文化之大集:舞狮雄雄,南拳赫赫,桌舞架势,凳舞布阵,红绸绕体,面具缠身,雪舞飘飘,浓浓舞风,铮铮英歌,丝丝南音……其中最让人赏心悦目且记忆深刻的,当以第二幕“静谧空间”中的“手臂桌舞”为代表。经过第一幕舞狮震震雄势袭人的轮番冲刷,第二幕一开始就采取了空间置换和情境妙转的手法,一瞬间将观众带入到静谧的岭南茶馆:一舞女和一琴胡老者,远远高立于舞台上场口的后方位置,随着光晕逐渐放大场景,徐徐漫开,在暗暗浅蓝色的茶馆里,端庄老者,小胡精细,俏丽舞女,木鱼歌歌,身姿缈缈,吟唱婉婉,丝竹应和,南音乐悦。而在舞台中间主体区域数张垂直于观众视线的茶桌竖立而置,加之灯光舞美的效果使得茶桌面面醒目唯美饱满,干净的舞台画面一下子将观众的视觉焦点汇聚于眼前,若干组舞蹈演员将身体躯干全部“匿藏”于桌板后面,而仅留手臂和头部于桌面,柔柔纤指磨茶剥豆,推杯逐盏茶味绵绵,千变万化惟妙惟俏,静谧空间淳逸佳境,独特巧妙的编舞手法呈现出清晰独到的舞台画面,这种缩减身体与细化局部的动作方式,使得舞蹈语言的动态线路更加清晰独到,加之舞蹈节奏的切分和音乐元素的润色,使得这段“小舞蹈”在幽闲恬静的舞台情境中达到尤为深刻的观演印记,仿佛岭南的淳淳民风似细风细雨般迎面扑来,让观众在放空身心的审美体验中品味佳境。从“大块头”的“狮舞”瞬间切入到“異质空间”的“小茶馆”,首先为女主人公凤儿的再次出场和其形象塑造做了很好的铺垫,对作品的容量拓展和情感表达起到助推和舒展作用,并为这部大型作品在一路高亢猛进的过程中巧妙地“划”出了一块“呼吸之地”,是整部舞剧中既可“舞蹈化”又被“舞蹈化”的独到之笔,这种以小博大的创作手法和惟妙惟俏的舞台效果,很好地满足了观众对当下舞剧艺术创作应具有更多包容性和创造性的审美希许,让观者在“岭南舞风浓又淳”的视觉熏陶中,继而产生“静谧空间舒佳境”的审美认同。 五、铮铮狮舞怜巾帼,丝丝南音祭佳人 观看舞剧《醒狮》过程中,时刻都能从其“字里行间”领略到铮铮狮舞的岭南雄风,更能感受到在“雄狮舞风”的情境背后,是对女主人公“凤儿”这一巾帼佳人呼之欲出的情绪营造,这种情境营造使得作品的审美品质处在一个高位运行的态势,也为整部舞剧勾勒出一道有形有味的“弧度线”,全剧通过对这条弧度线的“反复拉伸”和“不断叠加”,使得作品在戏剧性的构架、主题思想的表达、人物关系的连接、故事情节的推进、舞台意境的趋向、审美情感的升华等方面,均达到了一跨即跃的创作目标和舞台表达,使得舞剧前后部分达到情感的递进对照以及情绪的强烈对比,进而给观者留下意境斑斓和意味悠长的审美体验。水墨交融,图画流转,筝声悠悠,笛声漫漫,庭院深深,佳人脉脉……舞剧在一派“南国市井现巾帼”的情境中,通过若干段俏丽舞段将女主人公“凤儿”娇艳可人、情窦初开的岭南女子形象跃然台上,并且巧妙地通过“绣球”这一特定符号作为这条弧度线的聚焦点,进而将女主人公凤儿的“巾帼形象”与剧情进展之间紧密地串联起来。不论是频繁出现的若干组主体双人舞,还是人物关系对照呼应的三人舞;不论是角色交叉螺旋上升的四人舞,还是戏剧情节轮番交织作品意象层层推进的大群舞,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均在不同情境和意境中被强化和凸显,在若即若离的情感线索中达到了情境意境的层层递进。另外,女主人公“凤儿”的凄美形象也为之后的戏剧冲突及剧情的突转急下埋下伏笔,“弧度线”效应成为全剧人物关系和戏剧矛盾的有力交织点,也是舞剧前后两部分情感升华和主题呈现的牵引线,思定且注定这条“潜藏”着的弧度线,为女主人公个人的悲情色彩及作品高潮的到来一路推波助澜,当戏剧矛盾和剧情变化发展到激烈至极之时,作品采取了戛然而止反转急下的焦点爆炸手法——用女主人公凤儿的突然牺牲霹雳般炸响整个舞台,那块从天而坠的大红绸布仿佛是“绣球”的延伸和舒展,也是女主人公悲情色彩的强化和扩展,它映亮了女主人公“凤儿”的凄美唯美,更映醒了舞剧《醒狮》的无限意味!许久,许久,吟唱之声才从舞台的深处缓缓而来溢满舞台,混卷着三元里的历史遗音透过岭南舞风向观众扑来,犹如铮铮雄狮久久回荡扣人心弦,犹如佳人远去南音凄美滴入心间,恍然顿悟——“铮铮狮舞怜巾帼,丝丝南音祭佳人”。 舞剧,是舞蹈艺术的“巨无霸”,也是所有舞蹈艺术家的“至高追求”。舞剧艺术区别于舞蹈诗或者一般性歌舞的显著特点,就是它具备清晰的戏剧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具有以戏剧剧情为基础进而凸显人物形象的显著特点。它会通过主题思想的表达、戏剧结构的架接、故事线索的推进,一层层一步步将主人公人物形象凸显出来,最终让观众记忆深刻、拍手赞绝。如果说舞剧《醒狮》有欠佳的话,首先,该剧主人公人物形象的相对弱化,尤其在两位男主人公“阿醒”和“龙少”身上,若干舞段均缺乏更加“鲜明化”和“个性化”的独特艺术语言设计,人物形象缺少更加“本质化”的准确表达和更为“差异化”的形象塑造,主人公人物形象符号化和个性化的缺失和不足,给该舞剧将艺术品质推跃到更高层面造成了掣肘;其次,作品抒发极致情感的舞蹈功力略显吃力,将作品情绪艰难地推到一定程度却往往草草收场,包括阿醒与龙少、阿醒与凤儿、龙少与凤儿的主体双人舞舞段,未能将舞蹈艺术长于舒情的优势特点更为有效地展示出来,也未能将舞剧艺术中双人舞的艺术特性和独特功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再次,该舞剧在某些章节的情节设计欠妥,比如在第二幕结束时已很明显地呈现炮火来临民族危亡之紧要关头,但第三幕开始部分却还在用较大篇幅继续着“调情弄狮”的无厘头做法,不论从民族危难还是个人情怀方面推理都有失逻辑常理,也导致整部舞剧在结构衔接和情绪推进上出现“塌腰”之嫌;再者,相对于舞蹈诗来说,舞剧艺术的“相对写实”无可厚非,但为这类“大块头”作品拓展出更多空间进行“呼吸延展”并不矛盾,以此衡量,舞剧《醒狮》的意境制造相对较为空乏苍白,这种现象尤其在第三幕开始之后一降再降,比如,大方格和大狮头舞台装置的空间置换与意境转换有欠清晰,舞台正上方悬挂着的“三元里”醒目牌匾也未能将其充分挖掘和灵活运用,相反只充当了“二维空间”意义上的“事件说明”,在更大意境中的空乏干瘪造成作品在“立意抒情”方面或多或少的遗憾;最后,该舞剧的舞蹈素材颇为丰富多彩,岭南民间舞蹈的多种风情和广东“非遗”舞蹈的珍宝陈列让人大飽眼福,但同时也出现了舞蹈素材冗繁杂乱的弊病和乱象,如果能在包罗岭南区域民间舞蹈基础之上,进一步梳理和强化整部舞剧主体风格的“脊椎线”,无疑当属有益之举。如果说所有优秀舞剧作品既具有品味之优又存在鉴赏之别的话,那么,作为舞蹈生态链之重要环节的舞蹈评论,一定要具有褒扬与批评双肩挑的职业使命,一定要奉行舞蹈生态共荣共生的道德天职。因此,以上“鉴问”《醒狮》之处属于个人观点之保留,也是当下许多大型舞剧创作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的不容回避之现象,而我们要像威威南狮般发出吼声,吼醒业界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对当代中国舞剧发展的真情真爱! 从大兴到天桥的路途好长好长,长的让你仿佛可以跟随西山夕阳归山去远;从雄雄长城到遥遥南水的路途好长好长,长到让你用尽一生的脚步都有看不完的风景线;从剧院到剧演的时间好长好长,长的让人害怕那头狮子会突地咬你一口才登台上演;从观看舞剧到文字舞评的距离好长好长,长的仿佛只有在漫步舞剧艺术之雄关漫道后方能望极舞蹈评论之南水烟烟……但不会忘记,当你走进剧场,岭南雄厚淳芳的浓浓舞风犹如阵阵海风层层袭来;也不会忘记,当你走出剧场,三元里沧桑烟云的历史遗音犹如南海之浪久久回荡! 遥遥南水狮一吼,灿灿京城四月天,尘尘笔墨留芳韵,诚呈醒狮犹醒人! 作者简介:王继子,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舞蹈教研室主任。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