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乡愁记忆视域下永济道情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与传承路径研究 |
范文 | 赵琦 [摘? ? 要]永济道情戏因起源于山西省永济市一带而得名,它是用方言演唱的说唱艺术。作为一种传统戏曲,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对戏曲文化的经济、政治等社会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入,加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以永济道情戏为代表的乡愁记忆文化成为激活地方文化生活、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充分挖掘永济道情戏的文化价值刻不容缓。在深入了解永济道情戏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探究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针对其生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为永济道情戏的振兴和传承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永济道情戏;乡村振兴;传承研究 “三农”问题一直是考验党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上的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已经超越了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狭义经济范畴,涵盖了关乎农村发展、农业振兴、农民幸福的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各领域发展问题。文化是软实力,是检验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价值观念对外输出的重要载体,是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动力。我国文化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只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历史检验的传统文化,才能够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先进性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发展社会经济、丰富精神生活的关键一环。而永济道情戏作为传统的戏曲文化,就承担了这样的使命。 一、永济道情戏的概况 (一)永济道情戏的历史渊源 永济道情戏的萌芽始于唐代,渊源于道曲。戏曲的产生往往受到当地语境和时代环境的影响,正是得益于古代道教在唐朝永济一带的发展壮大,永济道情戏才具备了产生、发展、流传的基础;宋元时期是永济道情戏内容不断丰满、表达形式更加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此时受到说唱艺术“诸宫调”的影响,永济道情戏演变为以说唱的方式讲述故事情节的说唱艺术,并逐渐将舞台表演融入戏曲,使永济道情戏的表现手法基本固定下来;清朝是永济道情戏发展的高峰时期,此时民间出现了许多道情戏班,成为民间十分重要的娱乐和文化传承手段。 (二)永济道情戏的艺术特征 在叙事方式上,永济道情戏生动活泼,娓娓道来;唱腔委婉动听,字稀腔繁,既优雅又通俗;在题材上包含道教故事、佛教故事、民間传说、市井小戏、历史传说等;在内容上以惩恶扬善、劝诫从善、传播正能量为主。永济道情的板式有曲调速度为中速的一板一眼、曲调速度缓慢的一板三眼、在节奏上更为紧凑急促有板无眼和节奏较自由散而不乱的散板等。永济道情戏在唱腔上具备抒情性、叙事性、戏剧性和帮腔等四个特点。抒情性唱腔一般速度较慢,将说唱者的情感注入表演全过程,曲调婉转,抒发人物情思;叙事性唱腔旋律性强,速度中速,朗诵性强;戏剧性唱腔曲调起伏大,节拍自由,速度变化强烈,表达人物的情感冲突等;帮腔是永济道情的主要特色唱腔,包括喜悦、幽默、悲伤、愤怒、凄凉、心酸等多种情感表达方式。 二、永济道情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包括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等;生态宜居是对农民生活环境、农村生态状况的发展要求,包括农村生态平衡、村容整洁等;乡风文明是对农村文化风尚、农民精神素养上的要求,包括农村文化底蕴加深、农民道德水平提高等;治理有效是对农村社会治理方面的要求,包括因地制宜、科学治理等。 第一, 永济道情戏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腾飞。文化是生产力,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永济道情戏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助力乡村经济的发展。永济道情戏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对教育培训行业来说,永济道情戏的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的戏曲爱好者参加相关的教育培训,从而增加培训机构的经济效益,盘活培训市场资源;其次,永济道情戏与大众传媒相结合,可以通过打造以永济道情戏表演为主题的文化类节目,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增加数字产业化收益;此外,还可以带动戏曲服装、道具等产业的发展;最后,可以通过探索“戏曲文化+旅游”的经济发展模式,深入挖掘道情戏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小镇,不仅可以吸引更多游客了解永济道情戏,还能够实现经济收益。 第二,永济道情戏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永济道情戏是在道教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地方性戏曲,而道教的主流思想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回归自然”“物无贵贱”等思想都是强调人与自然生态是相互依存,共生互利的,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些思想也潜移默化地对道情戏弘扬的价值观念、处世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道情戏作为一种根植于人民群众的传统戏曲艺术,可以与宣传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等主题相结合,使环保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比如为了宣传垃圾分类,浙江金华推出用道情戏演绎的《两定四分要做到》垃圾分类歌,为永济道情戏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第三,永济道情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道德素养。永济道情戏的文化功能是其基本的功能,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永济道情戏以其极高的观赏性,起到了娱乐大众,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作用,特别是随着道情戏的发展,逐渐演变出以家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剧目,它以民间故事、才子佳人等与百姓生活更加贴切的题材为主要内容,演出的频率和受欢迎程度很高,比如道情戏曲目《桃花庵》《借妻》《劝邻》等。此外“孝贤劝善”也是永济道情戏的重要题材,其很多曲目都包含了宣传孝道、劝人从善的观点,因此可以在发挥其娱乐大众的作用的同时,潜移默化对受众的道德观念、文化素养等起到积极的引导和塑造作用,比如《王祥卧冰》《三皇姑出家》《割肝救母》等道情戏曲目,就是宣传传统孝文化,其以古代的二十四孝的故事为蓝本,创造了一大批弘扬传统孝文化的曲目,在今天仍然具有传播价值。除了宣传孝文化外,永济道情戏还有很多劝人从善的曲目,比如《鞭打芦花》《三英卷》等。在当前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永济道情戏在实现“乡风文明”的要求问题上依然大有可为。永济道情戏宣扬的“孝”“贤”“善”等优秀品质,符合主流价值观念,成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风文明的重要内容,未来永济道情戏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应当更加关注这些影响乡风文明的价值观念的灌输和培养,使永济道情戏成为传播主旋律,宣传正能量的重要工具。 第四,永济道情戏为社会治理提供思路。永济道情戏中包含很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和主题的戏曲曲目,为当前全党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供了思路,比如道情戏《六斤县长》,就是歌颂赞扬县长牛六斤体恤百姓,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此外还有一些反映社会治理难题的曲目,比如《没品官》讲述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推行难的情况,对当前鼓励人民转变观念,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以看出,永济道情戏在社会治理方面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在道情戏的创作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前社会治理的难题,通过艺术化的手段使群众了解相关政策,从而更加快速平稳地推动相关政策的实施推广。 三、永济道情戏的保护和传承路径 (一)政策先行,优化道情生态环境 当前我国传统戏曲的生存环境已经得到了优化,特别是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以来,全国各地都因地制宜,扶持本地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很多地区也都相继将本地道情戏纳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为道情戏的传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此背景下,各地纷纷加强对本地道情戏资源的开发,其中山西省永济的省级“非遗”项目道情《纺线线》就曾经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一鸣惊人》的演出录制,使永济道情戏站到了全国性的舞台上。为了使永济道情戏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应当因势利导,制定出台更加符合本地特色的保护和传承道情戏的政策,例如以政府部门为主导探索与产业结合的发展道路。永济道情戏已经具备了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档融知识性、娱乐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大型综艺类戏曲栏目,可以借鉴《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的模式,吸引更多的永济道情戏爱好者、表演者在节目中大放光彩。 此外,还应当在资金的投入,对道情戏曲目的搜集、编纂、整理等政策上下功夫。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道情戏研究发展,只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吸引更多的民间艺术表演者更加积极主动地传承道情戏,才能保证永济道情戏艺术研究的正常运转;而对永济道情戏的搜集、整理、编纂更是其传承下去的基础,在传统曲目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地方特色,创作出更加与时俱进,兼具观赏性和艺术性的道情戏作品。 (二)以民为本,注重“三农”题材创作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永济道情戏的传承要植根于人民群众,要使其能获得更多生存土壤,就应当结合新时代文化發展需求,创作更多能够迎合农民文化需求,反映农村生活实际,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三农”题材作品。农村文化生活有其特殊性,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这就要求在进行道情戏创作时能够通俗易懂,在题材上要选择与群众生活更加贴近的、更能引起百姓共鸣的故事形式。同时,也应当结合政府部门制定的发展“三农”的相关政策,比如禁止焚烧秸秆、种植养殖补贴政策等。还可以通过道情戏的表演宣传一些主流价值观念,比如要保护生态环境、要尊老爱幼、要诚实守信等,使道情戏成为宣传农业、农村政策和实现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工具。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农民也可以成为道情艺术的创作者,因此在戏曲的创作过程中,可以吸收人民群众的智慧,听取他们对道情戏创作的内容、表演方式、演出频率和演出时间等的建议,使道情戏真正成为群众自己的艺术形式。 (三)人才培养,打造专业化的传承队伍 戏曲传承人、民间艺术表演者、戏曲民间保护组织等都是传承戏曲艺术的重要力量,永济道情戏的保护和传承就是要充分发挥这些主体的作用。首先,传承人是永济道情戏传承发展的主要力量,其承担着传承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责。传承人需要满足长期从事永济道情戏传承实践,熟练掌握永济道情戏的知识和核心技艺或者在永济道情戏领域内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等条件,其应当积极的开展道情戏的传承工作,努力培养后继人才,只有保证传承人这一群体的稳定,永济道情戏的传承才能更有保障,因此应当动员更多的永济道情戏爱好者成为传承人。民间的永济道情戏表演艺术者往往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性的学习,他们通过口耳相传等形式传承道情戏,他们将对道情戏的表演作为自己的爱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表演从而达到自娱自乐的目的。永济道情戏的民间组织是由民间力量自发组成的文化保护组织,作为非盈利的社会组织,其组成人员也往往都是一些道情戏爱好者,能够准确了解和掌握本地区道情戏发展现状,因此成为了传承永济道情戏的重要力量。永济道情戏的传承就是要依靠这些群体,通过他们对道情戏的热爱影响更多的人,通过他们精湛的表演、专业的保护传承手段,使永济道情戏走出日渐式微的颓势,大放异彩。 (四)与时俱进,占领“互联网+”宣传阵地 表演是艺术存在发展的最基本形式,以往的“线下”演出模式受制于时间、地点、观众规模等条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群众的观赏需求,因此,永济道情戏的表演和传播模式也应当与时俱进,借助“互联网+”模式,使“线上”成为永济道情戏传承保护的主战场。这就需要做好永济道情戏表演的录音录像、直播等工作,这不仅使永济道情戏的传播突破时间、地点、观众人数的限制,更能够实现对每场表演的影像资料的保存,为永济道情戏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以及今后的表演教学等提供物质上的支撑。通过不断的积累,保存下来的表演影像,就能成为后世对永济道情戏展开研究的重要历史资料。同时借助于互联网也打破各地区道情戏间壁垒,使永济道情戏表演者可以通过在线观看的方式学习借鉴其他地区道情戏的长处,从而使永济道情戏的内容和表演形式不断优化。此外,还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小视频等新媒体手段,开通永济道情戏官方的微信公众号,宣传永济道情戏,通过抖音等视频软件APP上传表演曲目,听取群众反馈,使永济道情戏在宣传中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跃潼.本土化视域下的永济道情[J]. 戏剧众论,2016(8). [2] 姚芳.永济道情历史沿革与现状调查[J]. 运城学院学报,2007(1). [3] 何茜.晋北道情戏及其文化生态环境研究[J].乐府新声,2013(1). [4] 陈姝颖.古村落: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J].佛山日报. 2018(6). [5] 张雪娇,张露,刘凤娇.山西永济道情艺人宣唱宝卷研究[J].现代语文.2016(4). [6] 尚丽新,袁野.山西永济宝卷和河东道情[J]. 文化遗产,2015(7). [7] 张晓洁.永济道情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