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蔡元培之“美育”与“德育” |
范文 | 冯晓阳 若论民国之际对中国美育事业启蒙影响最大者,非蔡元培(1868~1940)莫属,而在蔡元培有关美育的诸多言论中,又当首推其“以美育代宗教说…最为常人所乐道,但究竟何为蔡元培所倡导的“美育”?却恐怕是并非每位引用者心中都明白清楚的吧。 作为一位教育家和学者,蔡元培将教育区分为了所谓“隶属于政治者”与“超轶乎政治者”,前者含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后者则包括世界观教育与美感教育(美育)。五种教育中,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从字面上即可加以理解,世界观教育与美感教育(美育),依蔡元培之见,则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相互等同。”关键在于公民道德教育(德育)与美感教育(美育)的理解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关于“美感教育”,蔡元培尝有所言,谓:“此(注:指美感)为康德所创造,而嗣后哲学家未有反对之者也。”“其“美感教育”,究其渊源,原本是来自于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那么,康德又是如何说的呢?“鉴赏是凭借完全无利害观念的快感和不快感对某一对象或其表现方法的一种判断力。“那规定鉴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美是无一切利害关系的愉快的对象。在康德看来,美或日美感是无一切利害关系的、超功利的,而道德感则是有目的、追求功利的。因而,美感不同于道德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蔡元培提出了“美感教育”并将其与公民道德教育相区分,所谓:“美育是自由的”。 可是。这是否就是蔡元培所倡导的“美育”的唯一解释呢?从蔡元培的其它一些相关言论来分析,事情似乎是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首先,在言及教育之目的时,蔡元培说道: 故教育之目的,在使人人有适当之行为,即以德育为中心是也。顾欲求行为之适当,必有两方面之准备:一方面,计较利害,考察因果,以冷静之头脑判定之;凡保身卫国之德,属于此类,赖智育之助者也。又一方面,不顾祸福,不计生死,以热烈之感情奔赴之:凡与人同乐、舍己为群之德,属于此类,赖美育之助者也。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美育”的最终目的原本还是在于“以图德育之完成”,因而,其与“德育”的界限划分也就不可能那么“壁垒森严”了。 其二,蔡元培在谈到具体有关“美育实施的方法”时,凡涉及到美育内容的。其中无不体现出一种深深的道德教化的意味,如: 公立胎教院是给孕妇住的。要设在风景佳胜的地方,不为都市中混浊的空气、纷扰的习惯所沾染。建筑的形式要匀称,要玲珑,用本地旧派,略参希腊或文艺中兴时代的气味。凡埃及的高压式,峨特的偏激派,都要避去……陈列雕刻图画,都取优美一派;应有健全体格的裸体像与裸体画。凡有粗犷、猥亵、悲惨、怪诞等品,即使描写个性,大有价值,这里都不好加入。过度刺激的色彩,也要避去……美术展览会……所征不胜陈列,组织审查委员选定……影戏馆,演片须经审查,凡无聊的滑稽剧、凶险的侦探案、卑猥的恋爱剧都去掉…… 这简直就是一个中国版的“理想国”! 其三,当论及为何要施行军国民、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三者之教育时,蔡元培颇有“不得不为”之感慨,云: 夫军国民教育者,与社会主义舛驰,在他国已有道消之兆。然在我国则强邻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则如所谓军国民教育者,诚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也。 今之世界所恃以竞争者,不仅在武力,而尤在财力。且武力之半,亦由财力而孳乳……实利主义之教育,固亦当务之急者也。 是二者,所谓强兵富国之主义也。顾兵可强也,然或溢而为私斗,为侵略,则奈何?国可富也,然或不免知欺愚,强欺弱,而演贫富悬绝。资本家与劳动家血战之惨剧,则奈何?曰教之以公民道德。” 以这等情形之迫切,彼时的美育当然不可能仅仅是耽于“无一切利害关系”的“象牙塔”内,而不与以上所谓“隶属于政治者”发生联系了。 因此,综上而述,蔡元培的“美育”取向中是既有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亦不乏当时具体的客观历史情境的需要。从其主观愿望上,他是倾心于前者的,但问题在于,这种摆脱了人世间一切功利规范束缚的“美育”,在获得一种普遍与终极意义的同时,往往也容易失掉其自身的明确性与现实指导性,乃至成为一种虚无缥缈之物或是仅仅被简单地归之于某种情绪和形式。至于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则是在某种意义上,最终演变为一种与同一时期西方艺术世界中拉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诸辈所倡导的“艺术宗教说”颇相类似的学说。 注释: 1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载《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68页。 2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载《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页。 3注: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尝云:“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之可求。”载《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5页。 4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栽《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页。 5[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47页。 6[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40页。 7[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48页。 8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栽《蔡元培羡学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80页。 9蔡元培:《美育》,栽《蔡元培羡学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74页。 10蔡元培:《美育实施的方法》,载《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54到159页。 11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载《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2页。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