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几首作品诠释其艺术歌曲 |
范文 | 岳 睿
摘要:对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艺术歌曲的学习和演唱,进一步把握其艺术歌曲的风格,本文以三位音乐家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歌曲为例来诠释其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 关键词:艺术歌曲 演唱风格 演唱要点 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7- 综合对维也纳古典乐派艺术歌曲风格的把握,对歌唱家演唱其艺术歌曲的借鉴,加上笔者在实践演唱过程中的体会,现在来总结一下演唱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艺术歌曲应掌握的几个要点,并针对几首歌曲进行演唱分析,以窥见维也纳古典乐派艺术歌曲风格。 一、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艺术歌曲的演唱要点 (一)准确表达歌词的发音、吐字和语气 声乐艺术是以旋律和语言相结合来传达思想感情、表现艺术形象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并熟练掌握其不同的发声要点是歌唱的先决条件。对德语艺术歌曲来说,德语的元音和辅音都要尽量唱清楚——元音要唱得充分,辅音不占元音的时间。而辅音后面衔接着元音开头的单词时则需要连读,明朗的音色是演唱时需要注意的方面。 如海顿的《忠诚》,从对元音和辅音的演唱上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德语发音的要点,这首歌曲的歌词都是用一些常规的发音,连读很少,几乎没有特殊发音,并演唱语气变化不大,因此对初学德语发音的学生来说,是练习德语发音的很好谱例。(谱例一) 再如莫扎特的《紫罗兰》,这是一首拟人化的歌曲,施瓦茨科普夫在演唱的过程中对歌词的语气运用得恰如其分。在歌曲的最后五小节,她采用两种不同的情绪:前两小节是感伤的,演唱速度渐慢,稍带些哭腔来演唱;后三小节则是坚定的,演唱速度恢复为原速,气息支持充分,通过肯定的语气来表达“是可爱的紫罗兰”。运用恰当的语气可以使音乐更加饱满和完整,从而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意义。(谱例二) 与海顿相比较而言,莫扎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更加多样,增加了歌曲的抒情性、戏剧性。 (二)准确掌握歌曲的速度 伟大的歌唱家卡鲁索提出:“速度是音乐的生命”。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速度是表现艺术歌曲特征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决定于歌词的意境并随着歌词所表达不同的意义、意境而变化,因此准确地掌握歌曲速度尤为重要。这时期歌曲的演唱速度要求平稳、均衡,特别是歌曲中装饰音要占时值。 海顿艺术歌曲中的表情术语用的是速度标示,经常用的如:Adagio(从容的)和Allegretto(稍快的)。而莫扎特和贝多芬的艺术歌曲中既用了这种标识,还用了德语的形容词来表示主要情绪,如:Scherzhaft(戏谑的),Ruhig(安静的),Frohlich(兴高采烈的),Ziemlich langsam(接近缓慢的)等。 从海顿、莫扎特到贝多芬,在其作品里表示歌曲速度的标示也在发展变化着。重要的是在演唱维也纳古典乐派的艺术歌曲时,应严格遵循谱面上的标记,准确地掌握歌曲的速度,不能过度自由发挥,这对演唱者的艺术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与钢琴伴奏的配合 在《海顿艺术歌曲集》①、《莫扎特艺术歌曲集》②、《贝多芬艺术歌曲集》③中,其钢琴伴奏部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伴奏作为歌曲作品的组成部分,参与对歌曲内涵的表达。这就要求演唱者要准确把握与钢琴伴奏的配合。 海顿的艺术歌曲中,有的伴奏声部与演唱声部的旋律是一致的,会比较容易把握。而有的歌曲有较长的前奏或后奏,演唱者要恰当地把握自己的情绪和与伴奏的配合。 莫扎特、贝多芬的艺术歌曲中有一些具有比较强烈的交响性,歌曲声部与钢琴部分有时会相对独立。如:次女高音歌唱家克里斯塔?鲁芸演唱的《在这幽暗的坟墓里》过程中,在准确灵活地把握自己的演唱部分的同时,也在主动地配合钢琴伴奏部分,以达到歌曲演唱的完整性。 二、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几首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 在掌握上一节对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艺术歌曲演唱要点的同时,借鉴女高音歌唱家施瓦茨科普夫演唱莫扎特的《致克洛埃》和次女高音歌唱家克里斯塔?鲁芸演唱贝多芬的《我爱你》,来对其艺术歌曲进行演唱分析。 (一)海顿的《忠诚》(Treue) 海顿的艺术歌曲的调式以大调居多,《忠诚》这首歌曲是少数小调作品之一,比较具代表性,也是当下音乐会上演唱次数较多的歌曲。这首作品写于1794年6月。 这首歌曲开始用了ff,随后的八小节前奏,海顿以强烈的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展现了“艰辛的爱情”这个主题。演唱时演唱者要随着钢琴声部的进入而准备好情绪,做到人声与钢琴的恰当衔接。这首歌曲的拍子为弱拍子起,所以起音须要弱唱,但同时每小节的逻辑重音也不能忽略,这就要求演唱时充分且灵活地运用气息,如“wenn”是弱起演唱,气息要平稳,“hohl”为小节的逻辑重音,演唱的语气要更为强调,气息更加充分。(谱例三) 第36小节起,钢琴声部采用双音重复和单音断奏的形式,其节奏型与前段的分解和弦之间产生明显的对比,提升了音乐的紧张度,充分地表现出人物内心的不安、怨恨。演唱到此,演唱者激动的情绪要调动起来,同时要求气息平稳的支持,保证旋律的流畅性。由于歌曲是弱起,并且德语歌词又较为密集,则要求吐字与呼吸之间协调配合,其呼吸点在每小节的后一拍,歌唱要注意快速换气,以保证歌唱的吐字,同时也避免影响后一句旋律的进入。(谱例四) (二)莫扎特的《致克洛埃》(An Chlo?) 莫扎特的创作性格是明朗、轻松、愉快的,《致克洛埃》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这首作品写于1787年6月24日,描绘了一个少年对心爱姑娘热情的爱情诉说。诗中的意境,再加以莫扎特平静而又悸动的音乐,把听众带入少年的内心活动中。其歌曲的调性、和声及结构方面并不复杂,但却灵活而生动,这也突显了莫扎特的创作才能——通过最简单的形式达到最好的音乐效果。 这首歌曲为回旋曲式,其结构是:A-B-A1-C-A2。 歌曲开始的五小节引子取自演唱旋律的第一句,这是莫扎特创作艺术歌曲所采用的方法之一,进一步突出主题旋律。A段首先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既热情又优雅的气息,歌曲的旋律琅琅上口,又显得十分俏皮。演唱这一句时,前两个字较弱地进入音乐旋律,施瓦茨科普夫在演唱时用表述内心的语气,声音不是太结实但很流畅。由于这段里,德语歌词的辅音较多,并且歌唱的速度较快,她演唱时轻松地将每一个辅音都唱得很清楚,如:“klopft”一词中词尾有三个辅音,并且对应的是八分符点音符,要将三个辅音在很短的音符里唱清楚并且听起来又很从容,需要有过硬的语言功底和演唱技巧。施瓦茨科普夫将这首歌曲演唱得很出色。(谱例五) 歌曲B段流畅的旋律线与A段轻快、带有小跳跃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加了歌曲的抒情性,进一步推动音乐的发展。B段开始一组上行音阶,施瓦茨科普夫演唱中将B段处理得特别细腻,分句清晰,气息控制平稳,通过歌唱中的语气表达,加强了歌曲旋律线条的层次感。(谱例六) 歌曲的C段。作曲家在写作手法上采用了模进和近关系转调的手法,通过简洁的和弦进行,使其演唱声部和钢琴声部融为一体,旋律和休止间交替配合造成一种紧张度,以配合诗文的韵律,从而加深了对主题旋律的印象。施瓦茨科普夫演唱C段时将声音与歌唱气息巧妙地结合,做到声断气连,保持歌曲的连贯性。(谱例七) A2段音乐回到“爱情倾诉”主题。在6-8小节里莫扎特采用了阻碍终止和扩充乐句,延长了歌曲的终止,留以听众回味。在表述“幸福地坐在你身旁”一段歌词施瓦茨科普夫坚定地唱出高音g2到g1,但又不是太强,保持了乐句里音符的流畅性,把持住了整个诗的意境。随后的四小节尾声,最终结束全曲。施瓦茨科普夫在A2段里音色和音量的控制得恰到好处,声音宽广而又有节制,再加上表达真挚情感的表情,进一步贴近诗文和音乐的意境。(谱例八) (三)贝多芬的《我爱你》(Ich liebe Dich) 这首歌曲是贝多芬创作中期的代表作品,这首抒情歌曲为单三部曲式,A-B-A1的结构。具有较浓郁的德意志民歌的音调特征,与海洛森(Herrosen)清新、淡雅的诗文紧密而又自然的结合。这首歌曲被次女高音歌唱家克里斯塔?鲁芸演艺得更富于情感表现,符合维也纳古典乐派及贝多芬创作的风格。第一段的调性保持在G大调上,乐句方整,前三个乐句由五度或七度的跳进开始,克里斯塔?鲁芸运用深情的语气描绘着相恋者对爱情的表述。钢琴伴奏的右手以分解和弦进行,衬托着左手二分音符和弦和四分音符级进,表现出爱情的缠绵流长。演唱时鲁芸采用朗诵式的音调,演唱声部先进入,之后钢琴伴奏声部进入,她并没有因为这样把八分音符时值延长,而影响演唱旋律进行。(谱例九) 第二段的调性由第一段的G大调转到D大调。曲调较第一段起伏大,钢琴伴奏声部采用同音程与单音重复较多,推动歌曲的发展。 第三段是由A1段和十一小节的扩充组成。A1段是A段的再现部分,两段重复使用了同一素材,进一步推动“爱情”这一主题,克里斯塔?鲁芸在演唱时,其演唱语气较A段更强一些,以更好地推动音乐的发展,之后终止式的延长扩充,使音乐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在第十一小节处,爱情思想得以升华。克里斯塔?鲁芸使用坚定、饱满的歌声和细腻的情感,配合伴奏表现主题。(谱例十) 贝多芬的艺术歌曲与海顿、莫扎特的艺术歌曲相比较,在谱面上出现渐强、减弱等表情记号,并采用了终止式的延长扩充,丰富、扩展了音乐表现手法。 总之,从海顿、莫扎特到贝多芬艺术歌曲风格的变化,使之维也纳古典乐派艺术歌曲逐渐趋于成熟,以致达到西方歌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同时,其艺术歌曲对演唱者在德语水平、诗文理解、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综合性要求很高,需要演唱者认真体会,反复练习并加深认识,以达到准确把握演唱方法,完整诠释歌曲。 注释: ①根据彼得斯版(Edition Peters)《海顿艺术歌曲集》(Haydn Kanzonettten und Lieder .Nr.1351) ②根据布瑞特科泊夫版(Edition Breitkopf)《莫扎特艺术歌曲集》(Mozart Lieder.Nr.103) ③根据彼得斯版(Edition Peters)《贝多芬艺术歌曲集》(Beethoven 30 Ausgewahlte Lieder.Nr.731) 参考文献: [1]缪天瑞.音乐百科词典.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马晓萍.论莫扎特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2004(5). [4]韩尚晏.论声乐是对艺术歌曲学习的重要性.文教资料.2006(1). [5]Milowold. An outline History ofMusic. Fifth Edition. Wm. C. Brown Company Publishers. 1982. [6]PhilipG. Downs. Classical Music. New York, London. W.W. Norton & Company. 199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