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困境与出路 |
范文 | 安羽 摘 ? 要:临时展览已经成为博物馆生命力和活力的具体表现,各博物馆之间也掀起了展览交流的热潮。文章以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发展现状为开端,指出博物馆临时展览所面临的困境,探讨和分析了展馆展厅条件、展览团队建设、藏品研究等在临时展览的出路上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关键词:临时展览;藏品研究;团队建设;策划 中图分类号:G265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2-0240-01 一、现状与困境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展览逐渐成为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有效桥梁,成为博物馆发挥其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临时展览,已经成为博物馆生命力和活力的具体表现,各博物馆之间也掀起了展览交流的热潮。这对于各博物馆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既可以通过临时展览相互交流各方面的工作经验,又可以将各自博物馆的文化向更多的(异地)公众推广熟知,增加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更能促进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但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笔者认为,临时展览的蓬勃发展也潜藏着一些若隐若现的困境,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 (一)质量与数量的不利角逐 笔者认为,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困境之一就是展览质量与展览数量的不利角逐。我们都知道,在一级博物馆的评估标准中,临时展览举办的数量是有规定的(此处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数据为例):每年博物馆需要完成22个展览(10个原创代表性展览,8个引进展览,4个输出展览),这是博物馆评估一级博物馆的指标。但是在这个指标的指导下,临时展览的数量和质量就必然会出现一定的矛盾。这样的矛盾就会出现质量优先还是数量优先的两极分化,质量和数量的完美收官也成了博物馆追求的重要目标。 一个展览从策划到布展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至少需要2-3个月的时间,如果每年要求举办4个临时展览已经是饱和度比较高的了。当然,团队的组成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假如展览团队可以同时承担2-3个展览项目,临时展览的数量和质量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正比例,但展览团队人员无法同时承担多个项目的情况下,4个临时展览就是每年指标的临界点。以上临时展览是指原创(代表性)展览,也就是说展览团队除了每年的原创(代表性)展览任务以外,还需要完成引进展览与输出展览,以这样来计算的话,要想避免或缩小临时展览质量和数量的不利角逐,展览团队的建设也是很重要的。否则,在现有标准不变的情况下,数量和质量的矛盾将越来越激化。 (二)展览策划≥藏品研究的先导性 藏品在博物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博物馆所有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博物馆能够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与基本保证,也是博物馆存在的基础。藏品研究在博物馆业务领域更是具有先导性作用,尤其对于陈列展览而言。笔者认为,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困境之二就是激进思维的萌生:展览策划≥藏品研究的先导性地位,换句话说就是展览策划没有藏品研究成果作为有力支撑,变得空洞无创意。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为例,众所周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以下简称草堂)是杜诗书画和杜集版本的重要收藏中心,其馆藏不仅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独具特色。与此同时,草堂在杜甫研究方面也是卓有建树,是杜甫研究学刊的主办单位。虽然草堂在杜甫研究方面一直很有建树,但对馆藏的研究却比较缺乏。这就对每次策划展览带来较大的障碍,造成策划人员面对丰富的藏品却没有办法下手的尴尬局面,策划的新意上便有所欠缺。随着2015年一普工作的完成,博物馆藏品信息趋于完善,藏品研究要发挥先导性的作用,让展览策划得到有力的支撑。 二、出路 (一)展馆展厅条件是前提和基础 博物馆临时展览所展出的展品大多是馆藏文物(有时是高仿复制品),对展馆展厅要求严格,需配备专业的展览照明系统、恒温恒湿控制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尽可能减少对藏品的伤害。而电脑网络系统、多媒体放映系统、音响广播系统等也需要配备,这对于新媒体的应用及后期的展示效果提供基础的条件。只有具备上述基础的设施设备,博物馆才能有更多地可能性将馆藏拿出来进行展示,让文物与观众见面。当然并不等于说展厅条件好了,文物就不会受到伤害,我们只能说把展厅条件配备好,可以对文物的二次伤害降到最低。与此同时,这也是博物馆与博物馆进行交流合作的首要考虑因素,如果有精美的展览想要引进或者输出,但是展馆展厅的条件不具备,只会让合作望而止步。所以,展馆展厅的条件是临时展览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合作与交流的前提和基础。 (二)博物馆展览团队的建立是是关键 笔者在上文提到,博物馆展览的呈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容策划——大纲编写——脚本编写——形式设计——布展——撤展,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细致的斟酌和准备,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这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需要团队的协作。博物馆本来囊括的就是多样化学科知识,它包括考古、文物、美术、设计、心理学等领域,这就要求博物馆策划人员的学科具有多样性,展览团队的建立便成为临时展览走出困境的出路之一。当然,这与我国博物馆专业人员培养也有关系:博物馆学专业的开设规模与博物馆的建设规模不成比例成为我国博物馆学专业人才匮乏的一个重要原因。①进一步说,博物馆团队的建立也面临专业人才匮乏的窘境。展览团队的建立有利于展览项目的管理与合理分配,团队成员有各自的侧重点与擅长之处,这将会在兴趣与效率之间达成一定程度的平衡,促进展览质量的提高。同时,展览团队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将展览环节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把握展览各个环节的细节,使展览趋向精致化与专业化,从而在数量和质量之间达到平衡。 (三)开展馆藏研究、学术研究是重点 展览日益成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有效桥梁,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公众通过展览可以获得在别处不能得到的体验和感知,能了解博物馆蕴藏的文化内涵。而笔者认为实现展览的有效性,重点是要博物馆具有扎实的藏品研究及学术研究成果作支撑。从博物馆自身的社会功能性而言,如果做展览的目的仅仅是将馆藏批量地悬挂在展墙或展柜中让公众目睹一眼,没有涉及博物馆与公众在鉴赏、分析解读的双向沟通问题,那么博物馆举办展览也就没有它实际的意义,展览也就成为不了博物馆发挥社会功能的途径之一。从博物馆展览人员的策划角度而言,藏品研究及学术研究成果更是重中之重。展览的成功举办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策划是它的先行步骤,而策划的前提是对藏品资料的解读及相关资料的整理。如果没有对藏品的研究成果作支撑,就会让策划人员举步维艰。当然有人会说,博物馆策划人员就必须具备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的相关知识,怎么会举步维艰?每个博物馆能以独立的个体存在,除了地域因素造成,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拥有不同的藏品,具备不一样的特质。这样看来,书法和绘画等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是不够的,需要有对馆藏藏品的专门研究成果,才能为策划人员提供可参详的依据,使其呈现更准确、更精致的策划构想。总之,展览策划不是一拍脑门就出来的想法,也不是没有事实依据的想象,藏品研究及学术成果是开展展览的重点和坚强后盾。 三、结语 其实,博物馆的发展在某一个阶段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境。本文只是笔者就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简单的论述,提出自己认为可以指引临时展览发展的出路。不管是展厅硬件设施的完备、展览团队的建立、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是学术研究的深入,作为在博物馆工作人员都应在自我的专业领域自我反省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提升发展空间,才能将临时展览做的更精致更具吸引力,从而提升博物馆自身的知名度,推广博物馆的文化内涵。
注释: ①赵星宇,我国博物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J].中国博物馆,2016(02):1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