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院校青年学生对传统经典诗文的认知现状分析 |
范文 | 王家慧+穆昊宇+陈永磊+姜本红+张玲 摘 要:世界多元化的现实下,高职院校青年学生呈现多元化思想文化观念,尤以自由主义文化盛行,对传统文化态度默然。坐落在苏州石湖区域苏州某高职院,以范成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主线,取得了一定成绩。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呈现出青年学生对传统经典诗文的抵抗问题应引起重视。通过对现状数据分析,以期正本溯源,梳理出应对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经典诗文;范成大诗词;调研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0-0204-01 中国传统经典诗文源远流长,是古人智慧结晶。青年学生学习和传播传统文化意义重大,不但博闻长智,而且增强文化自信。高校工科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工科学生群体数量大,但由于工科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少,因此工科大学生接受人文学科熏陶薄弱,长期以来形成了重應用、重客观、轻人文的局面。针对9个工科专业36个班级做了调查,旨在掌握工科专业学生对传统经典诗文认知程度和接纳情况的数据。 一、基本情况与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选择的对象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制冷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等9个专业大一、大二共36个班工科学生,采取抽样方法进行调查,覆盖群体特征、班别特征。问卷设计为12个问题,从总体情况、认知兴趣、获取途径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总体情况 调查组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38份,其中废卷56份,有效问卷582份,有效回收占比83%。如表1所示,在参与的学生中,大一年级学生48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4%,大二年级学生94人,占比16%。调查问卷中,男生参与314人,女生268人,分别占比54%和46%。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调研覆盖专业总人数为1600人,其中女生499人,调查中女生比例高达54%。 (二)认知兴趣 当前普遍的认知是当代大学生传统经典的阅读量偏少,对传统经典诗文兴趣不高。在调研中,高达87%的工科专业大学生对传统经典诗文是有所研究的,不可忽视的情况是还有13%的大学生一无所知的。相比喜欢诗文本身,约四分之一的大学生表达了对趣闻轶事的强烈兴趣。这充分说明,传统经典诗文的传播需要创新手段、方式和方法。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经典诗文的兴趣又是摇摆的,可有可无。大学生认知兴趣为一般的比例之高,对传统经典诗文喜欢度上一般占比71%,对诗文趣闻轶事感兴趣度上一般占比69%,这说明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阵地,不占则失。从具体数据来看,得益于所在高职院对范成大的传承,调查中工科专业大学生对范成大比较了解,从范成大基本的情况,到作品《四时田园杂兴》组诗,绝大部分大学生表达了知悉。 (三)获知途径 调研中,对工科专业大学生获知传统经典诗文的途径设置了4道题目,首先是具体方式,大部分大学生接受、了解和学习传统经典诗文是从书籍67%、网络媒体29%、文物景点4%,一方面说明大学生中学教育接受度较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后续自我学习的断裂。需要注意的是,95后一代年轻人家庭教育都比较充分,从调研中得知,7%源于自我爱好接收,79%源于家庭氛围,12%源于学校教育。两个问题说明,自我学习获取知识偏狭,学校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大力推进。 二、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引导传承传统经典诗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进经典诗文的传承。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推进经典诗文的传承活动,学校要精心设计校园文化建设,长期坚持搞学校特色的活动。 (二)创新途径调动大学生浓厚兴趣 学校和社会要重视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兴趣现状,针对性设计调动大学生获知经典诗文兴趣的方式方法。一是加大网络平台推广。二是支持公益沙龙开展。 (三)高度重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传统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根据工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相应知识和内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第一课堂切入,通过开设大学语文、思想政治课相关专题,结合第二课堂灵活多变教育形式,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参考文献: [1]韩聪钰,贾利军.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教育·德 育,2012(09). [2]程为民,熊建生.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状况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04). [3]廖火萍.传统文化学习的问题与消解[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04). [4]施恩庄.影响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风建设效果原因和对策[J].当代职业教育,2016(0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