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城市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
范文 | 陈海燕 摘 要: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经济和信息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完善,对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要求也越发的紧迫起来。推进社区音乐文化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本论文以宜昌开展“传统音乐进社区传承”活动为参考对象,从社区音乐的参与情况,群众认知度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城市音乐文化建设策略,发展社区音乐文化,培养居民身心全面发展,促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社区;音乐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2-0159-02 一、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建设逐步发展,社区文化也日益丰富多彩起来。推进社区音乐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普及传承音乐文化,繁荣城市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社区文化建设发展时间较短,各方面的建设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对于社区音乐文化的研究较为薄弱。因此,需要对社区音乐文化多角度各方面的研究。 通过考察宜昌开展的“传统音乐进社区传承”活动,分析城镇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同时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等手段收集国内外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的相关资料,与自身音乐教育理论相结合,研究如何更快捷有效的加强社区音乐文化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同时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搜集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图像资料,影像资料等,为课题的研究作好基础理论准备。 (一)社区的定义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個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社会学家给社区下出的定义有140多种。尽管社会学家对社区下的定义各不相同,在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上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普遍认为一个社区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社区就是这样一个“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社区文化的含义 社区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区成员在社区社会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社区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家园文化,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群众性的特点。发展社区文化,可以强化社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倡导特有的健康的民风民俗,增强社区居民归属感,维系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当人们生活稳定下来,物质要求得到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就开始迫切起来。于是社区工作者开始尝试进行艺术活动的开展,结果是令人欣喜的,社区艺术活动的开展使人们能够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和体会,并为政治领域及其他涉及领域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当前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实例分析 (一)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社区音乐文化的教育作用 社区音乐文化活动本身就是国家对社区居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国家政策法规教育的宣传手段。自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孔子的儒家思想就成为了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孔子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句话简单理解就是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儒家认为,诗、礼、乐三者是教化民众的基础或者说是手段,必须恰当利用。社区作为中国社会的组成部分,其中的音乐文化活动必然要符合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发挥社区音乐文化的教育作用。 2.社区音乐文化的休闲,娱乐作用 音乐本身就有使人们感到愉快的能力,社区开展音乐活动不仅能让人们在繁忙的工作结束后得到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放松,还能加深社区内部邻里关系。社区举办的专场音乐会,音乐比赛,音乐文化节,音乐社团等日常活动,使社区居民通过在社区音乐活动的审美享受中释放自己的情绪,蓄积活力和精力,提高生活和工作的积极性,这也是音乐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标志性特点。 3.社区音乐文化的精神凝聚作用 社区居民通过参与社区音乐文化活动,加强社会互动,有助于形成相近的社会风气,从而达到居民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对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团结都起到了凝聚作用。音乐作为人们抒发感情最直接的途径,当人们不仅仅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参与者参加活动时,音乐对人们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是其他艺术所难以达到的。因此,当社会收到不良思潮的影响时,音乐的精神凝聚作用为社区居民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精神堤防。 (二)实例研究——以宜昌开展“传统音乐进社区传承”为例 由于社区资源不充足,没有资金来源,导致传统音乐无法普及。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音乐与市民的关系越来越亲近,学戏曲、跳民间舞、唱民歌的人逐年增多,“传统音乐进社区”活动更是拉近了不少市民与传统音乐的距离。 通过调查得到的资料,“传统音乐进社区传承”活动与2017年7月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启动。因为在社区学传统音乐的市民大多数是中老年人,这些市民大多没有参与训机构的收费学习,传统音乐走进社区,主要是让传统技艺更普及,也让没有条件学艺的市民能接触到传统音乐文化,让宜昌的传统音乐学习由“贵族活动”向“大众教育”转变。 到2017年11月为止,宜昌市文化局共招募到十多位志愿者去社区教授传统音乐,多名志愿者分批走进康庄路社区、力行街社区、宜昌市实验小学等单位。据不完全统计,宜昌市会唱会跳传统音乐的市民有5000余人,每年参加传统音乐文化活动的有2000余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音乐文化活动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孤立状态”。 柏斯琴行、市群艺馆、市青少年宫等社会机构多次安排专业人员到社区授课,培训学生5000多人次。活动给困难家庭和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传统音乐的机会,目前,受益群众已达到3万余人,也为宜昌建设传统音乐文化品牌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宜昌传统音乐文化的普及与政府重视、企业支持分不开。宜昌年年举办高水平的艺术节,传统技艺大师到宜昌教学、互动,演奏、极大调动了宜昌市市民的学习热情。 (三)社区音乐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社区音乐文化发展经费不足,缺乏规划和组织管理 政府部门不够重视,不少领导对于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的评价是“有益无害,自由发展”,既不反对也不鼓励。也有一些领导提出“应该支持社区音乐文化的发展”,但是缺乏具体的文件章程和实际规划,政府拨款也大多用在基础教育建设方面,导致城市社区音乐文化发展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对于发展社区音乐文化急需解决的环境,场地等问题没有得到切实的解决。 2.社区音乐文化活动主管部门不明确,社区管理有待完善 城市社区建设没有将社区音乐文化加入社区整体规划中,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管部门,文化活动的器材和场地没有专人进行管理,没有考虑居民实际状况,导致社区居民设施与场地使用不便利。 3.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缺乏专业性指导,水平有待提升 社区音乐文化活动教师来源主要有三种:全职教师,兼职教师和志愿者。三种教师中最需要的是全职教师,但实际社区音乐教育中全职教师人数偏少而且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所以社区音乐文化活动水平有待提升。 三、如何建设城市社区的音乐文化 (一)建立专门的社区音乐活动基地 为了更好的建设城市社区音乐文化,应该改变以往请兼职教师来社区授课的教育模式,建立专门的社区音乐活动基地培养专业的社区音乐教育复合型人才,提高社区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仅能更好地进行城市社区音乐文化建设,还能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缓解就业压力。通过对国外社区音乐学校的研究,社区音乐活动的课程安排应该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社区音乐的实践,包括对传统音乐,尤其是传统音乐的发展和各种曲目的研究。第二单元是社区艺术研究,包含了原理和宗旨的研究,还要通过吸取前人的经验做出更有发展性的计划。第三单元是对法律法规、市场、资源、经营管理、资料调查与评估、劳资关系的学习。 (二)将音乐文化与物业管理相融合 广州市白云区的时代玫瑰园就是第一个将艺术与物业结合起来的项目,不仅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也为自身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视野。将音乐文化与物业结合起来,不管是建立社区音乐活动中心还是社区教育中心,都是为了提高音乐活动的质量,是音乐文化活动能长久的发展下去。这種发展模式不但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使住房的销量得以提升,可谓双赢。为了使社区音乐活动得到制度和管理的保障,可以将居民缴纳的物业费适当地拿一部分用于活动设施、场地的维护和教师的开支上,还可以利用设施,场地的优势和演出活动收回开支,使经费流动起来,能够自负盈亏。 (三)加强社区音乐资源共享 1.社区内资源的整合利用 通过与社区内各类学校的交流沟通,借用节假日的学校设施和音乐老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进行社区音乐活动。不仅可以利用社区内的图书馆、文化馆、广场,还可以动员社区内有音乐专长的人参加社区音乐活动,或者通过社区管理部门聘请他们成为社区专职或业余教师。 联合社区内的企业与事业单位,利用单位的场地与人力资源,共同组织各种音乐活动。争取单位的支持和赞助,提高社区文化活动的质量,同时激发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生机与活力。 协同文化管理部门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区传统音乐资源,为地方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尽一份力。社区内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社区音乐文化活动,体验不同民族的传统音乐,增加了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兴趣。使社区音乐文化活动成为传承我国各民族传统音乐和学生开拓眼界的重要阵地。 2.社区活动“软、硬件”建设 完善社区基础课程设置,包括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地方民歌教唱,传统戏剧欣赏等。设立社区音乐专业培训班提升社区成员专业素养。一方面聘请地方民间艺人教授民族乐器的演奏和地方音乐的演唱,另一方面聘请学校音乐老师和学生兼职教授声乐和乐器演奏。利用互联网进行远程教学或者建立社区音乐网站,通过网站发布信息,分享音乐资料,互相交流学习。定期举办“社区音乐节”、“音乐欣赏日”、“音乐大赛”和地方特色演出。增进居民活动热情和了解地方音乐。 四、结语 总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越发强烈,声乐、舞蹈学习班越来越多,电子琴、小提琴、钢琴、古筝、二胡等西洋乐器、民族乐器在家庭中越来越普及,合唱,KTV及与音乐有关的交谊舞,健美操,广场舞,太极柔力球等活动随处可见。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的开放性,广泛性,地域性和包容性满足了从幼童到老人各种年龄阶段的各种文化需求,发挥着育人作用。因此可见,推进城市社区音乐文化建设是提高我国国民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步骤。如果我们能充分地发挥音乐所特有的作用,社会将更加的稳定团结和充满活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湖北思想库课题《鄂西土家族社区传统音乐传承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HBSXK2017081)系列论文之一。 参考文献: [1]张晴.社区音乐教育浅谈[J].理论界,2003(03). [2]马达,许冰.国外社区音乐教育实践及其启示[J].西安音乐学院报,2008(02). [3]郭学贤.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胡庆生,彭赛赛.城市社区音乐文化教育的运作构想[J].音乐生活,2008(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