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谈民间舞蹈 |
范文 | 蒋仁年 摘要:鼓子秧歌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结晶,是山东城乡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它的特点是豪迈、刚健、粗犷、奔放,在山东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豪言壮语:“打起鼓子惊天,跑起场子热火朝天。”这说明鼓子秧歌的气魄之大,在我国优秀民间艺术遗产中独具一格。 关键词:鼓子秧歌;特点;形式 关于鼓子秧歌的起源,由于流传年代较长,缺汉字和形象资料,无法进行确切的考证,只能从一些传说中做一点分析和研究。 一、鼓子秧歌的起源 其一,河南东部地处黄河古道,经常泛滥成灾,人民无法安居生活,一部分灾民便来到山东境内商河县、惠县一带开荒种地,当收获第一次劳动果实时,人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便拿起了筛面的箩(后发展成“鼓子”),用棍棒顶起了锅盖(用高粱秸做成的,后发展成“伞”),拿起打场用的木棒(后发展成“棒子”),甩起了汗巾(后发展成绸巾),兴高采烈地舞动起来。这就是鼓子秧歌的雏形。 其二,传说在宋朝时,渤海地区闹水灾,当时的丞相包公从河南来这里放粮救灾,由包公手下的人,教当地居民跳会了这种民间舞蹈。后来人们每逢年、节便跳起鼓子秧歌以示感激之情。 由上两种传说推知鼓子秧歌很可能是在宋朝由河南传来的。这是民间传说,也只能做参考。鼓子秧歌是在广场上表演的大型群众性民间舞蹈,流传于商河、惠民、监邑、禹城、乐陵等农村,以商河、惠民两地最为盛行。至今,该地组织和进行秧歌活动时仍保存诸多古代风习。 二、鼓子秧歌的演出形式 鼓子秧歌在演出中,人员分为表演与乐队两种,演出队扮演的人物,因所用道具与扮相之间不同,而有伞、鼓棒、花以及其他角色之分。且角色都是双数,并有一定比例,以适应场面图形的变化。角色间的比例一般是:伞8人、鼓16人、棒16人、花16人,其他8人,共64人。若伞的人数改变,其他也必须按比例增减,以便于演出中的场面变化。乐队人数不等,伴奏乐器有大鼓、大锣、铙钹、镲等打击乐器。大鼓为一面,起指挥作用,其他可多可少。 按当地旧俗,正月十五的夜晚,秧歌队先到村头的土地庙前表演。去的路上,有专人向道路的两边抛撒香包(用棉纸包干碎松子浸油而成)、小米、纸钱,然后点燃,一路灯火,并称之为“祭香包”或“点路灯”。秧歌队先在庙前设案摆供叩头祭祀,并表演鼓子敬献神灵、先祖后,才回村开始正式的表演。这种风俗即前述古“鼓祭祀”、“鼓鬼飨”的遗风以及祈求丰年的遗愿,沿途点灯、施舍钱、米,包含着驱邪照明慰藉孤魂野鬼,以免其作祟于人的群众心理。 其活动有严密的组织和细致的分工,主要有“十五博士”、“炮手”、“探马”、“背布袋者”等人员,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1.十五博士——亦称秧歌博士。 顾名思义,他是见多识广,精于正月十五秧歌活动的人。十五博士一般都已年过花甲,多是当年本村最有名望的鼓子能手。现因年事己高,专门从事教练、指导工作,为本村传授鼓子秧歌,为保持本村特有的技艺与荣誉不遗余力。他们有各自的专长绝技,尤其熟悉各种队形场面(俗称场子)的变化。通过各种方法调动与训练新手,有条不紊,准确无误地跑出各种场子。各村都有自己的秧歌博士,他是本村鼓子秧歌得以继承与发展的关键人物,是与外村竞技比赛的导演与顾问,因此深受村民的爱戴。 2.炮手——“持土炮”,为秧歌队开路的先锋,一般是两名。 土炮为直径约6厘米,长约60厘米的铁铳(海阳地区称作“三哏炮”),绑扎在约1米长的木杆上,俗称牛腿炮。行进中炮手将火药填满膛内,点燃芯子引爆,以炮壮大声势,开路前进。 3.探马—骑马探查的联络人员,一般为二人,多由精干的壮年担任。 当秧歌队出村上路后,探马往返于演出场地与进行中的本村秧歌队之间传递信息。所谓探,是探查与选择演出场地,并作些联络工作,了解附近有无其他秧歌队在活动。若有,好早些回避,以免骤然相遇造成冲突,所以有“三探三报”的说法。据说,过去常因路上遭遇互不相让,争吵中动了手而造成世仇的事。不過两村虽有过仇隙,只要在春节时,一方主动送秧歌队到对方村里表示和好,那么另一方必定以礼相迎,热情相待,消除宿怨。这也是齐鲁古俗。虽性格刚直、好胜,但却有更重义气的遗风。现代农村马较少,也有改用自行车的方式,虽无古风,但尚存古意。 4.背布袋者——携带布袋收纳东道主馈赠礼物的人。 当地习俗,村与村之间,多以秧歌队交换演出,送舞上门,互贺新春。接待的一方除备烟、茶、糖果热情接待外,还要赠送一些高级烟、糖以及其他礼物,以表谢意。背布袋者专门负责收纳礼物,回村后分给所有表演者,此职多由公平、朴实的中年人担当,是受秧歌队尊重的无名英雄。 三、结语 总之,鼓子秧歌的活动时间,主要在春节前后农闲时节。一般是春节前聚集排练,筹备各项工作,进入春节开始演出。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活动高潮,正月十八后结束。也有些村一直演到正月底。整个活动由本村一名最有威望的人负责,此人过去多是族长或村长,现在则不受此限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