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将乐南词”的相关问题探讨 |
范文 | 宋玉婷 任飞 摘要:“将乐南词”作为一种曲艺形式由浙江传入,至今深受各年龄段人民喜爱,足迹遍及中国的大江南北,是将乐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之一。本文通过传承人的口述和相关文献,从其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及人文环境,对将乐南词的继承作浅要分析。 关键词:南词;将乐南词;传承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001-01 “南词”一词在中国各文献中的含义有所不同,只有在宋元时的南戏、南散曲用的各种曲调统称为“南词”。而其他所提及的“南词”有的是指明传奇,有的是指弹词,有的是指“南曲”。本文所提及的是遍及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西等各个省市的“将乐南词”。关于将乐南词的源头,各文献各有其见解,其中一种见解认为是由江西传入,而另一种认为是由江苏传入。为此笔者采访到“将乐南词”的传承人刘怀中老师进行确认。据传承人口述,将乐南词是南词祖辈们口口相传,由一些浙江流浪艺人传入将乐,为此他曾经到浙江杭州、金华一带为“将乐南词”寻根,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如今的浙江婺剧才是将乐南词的真正源头。 作为传统的南词——将乐南词,基本唱腔是其主要唱腔,其他的唱腔起辅助或点缀作用。其中引子和尾声只在全本戏中使用。南词唱腔的板式和其他戏曲音乐的板式基本没有什么差别,同样的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无眼、无板无眼等。但无论是基本唱腔还是其他唱腔,都是单段体音乐,只由上下两句组成,段子仅能依靠这两个乐句反复变化来完成。完整的唱腔结构为:起板—基本曲调一转板一结束,与其他的戏曲音乐几乎相同。一个完整的南词唱本唱腔的引子,称为‘点绛引或‘点绛唇,其中‘点绛引的唱词较为特别。 首先是结构特别,固定的四句式,第一、第二两句都不是完整句子,通常是四字词;三、四句才是六字或者七字较完整的句子;其次是没有上下旬之分,各句独立互不关联。‘点绛引是无板眼音乐,音乐的构成与歌词结构并不同步,它不是四句唱词配四个乐句而是由三个或者六个乐句来配唱词。从旋律上来看,‘点绛引引用了平板第一韵的音调形成基本腔。 将乐南词有别于其他南词在于其只有一个尾声,叫‘清江引。其中‘清江引唱词的基本结构为四句式,基本句式为七字句,但不拘泥于七字句,也有‘七、七、五、五结构或其它结构,但是一、二两句应当是七字句。 由于将乐南词是以清唱为主,所以它的伴奏只有文场,没有武场。传统的南词清唱会用到的伴奏乐器有葫壳琴、二胡、笙、扬琴、琵琶、三弦等,而唢呐和苏箫来作为长管中音笛。其中唢呐仅用在点绛引和曲子结尾清江韵的伴奏。打击乐器则是伴奏中指挥乐队的主要部分,其中以鲍鼓和尺板为主。早先的将乐南词,伴奏乐器没有准确的定调,基本上都是随着演唱者起的调的高低开始,并以其为根据进行定调。随着南词的发展,演出前就完成了定调,以bB调为基础调,且为了增强音乐效果,常会加入一些木鱼、碰铃等打击乐器。将乐南词之所以能流行至今,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唱本在传承中从未改动,不会因为时下情况而进行创作,传唱的节目一直都是以昆曲劇本中的折子戏、代代相传的词或故事为基础。 将乐南词长期以民间艺术的形式存在,但对于将乐南词的研究少之又少。曾在六十年代初,掀起过一股挖掘抢救民间文艺遗产之风。留下两个油印本,一本是《小调》,另一本是《南词》(由钟灵先生根据陈文轩、袁巧兰和张文仪之口授记录整理)。留下的还有一本毛笔手抄本,此手抄本年代甚久,记录的无谱唱本数量不少,只可惜不慎遗失。作为将乐县独特的地域文化与方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词,传承才是当前文化问题的重中之重。 第一,追寻“将乐南词”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推崇师承原则。 将乐南词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王学诗、张文仪、陈文轩、杨远芬、袁巧兰等前辈,特别是张文仪、王学诗、陈文轩等人为南词的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如今第一个对将乐南词进行改变的传承人:刘怀中老师,将南词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以舞台表演形式为主,强调了编曲选词,让南词更富有生命。 在南词的传承中,南词教学非艺人主动招生,几乎是以学艺者的志愿为主。首先求学者如果是孩童年纪,他们的父母会先去南词艺人家进行沟通,并以收取谷子来定为学费,随着该项共识的达成,将乐南词的拜师、学习生涯正式开始。将乐南词的拜师仪式较为简单,每个南词师傅家中都供奉着田师傅的牌位。(田师傅是福建畲族人,原名雷海清,称为田元帅。他是中国南方文艺界的崇拜之人,称为是中国南边歌舞界的祖师爷。)将乐南词的拜师便是在田师傅的牌位前烧一注香,磕头,这便完成了拜师。学艺过程也以简单为主,但主要考验学艺者的个人天赋和技能能力。若有的天资欠缺,师傅会批评学生,但不会阻止学生继续学习南词,会以另外一个形式让他了解南词,学习南词。 每个南词老师傅的教学目的不同,教授方法也不同。有的为了能够更好的传承,对其学生的要求便很高。如果觉得培养不了,也就不再进行教学。评判标准以在学习启蒙唱本《天官赐福》中,哪一个有能力能够完整的把《天官赐福》中的五个角色都唱下,那他便为下一代的南词师傅。 对于来拜师学艺的学生,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与划分,无论年龄老少都可以学,任何信仰者也都可以学,早年将乐南词队伍力量最强的是天主教的人员,在刘怀中老师的《将乐南词和食闹音乐》一书中,有提到“根据老艺人介绍,将乐南词后来被天主教徒邱宗周老先生通过在将乐天主堂任神甫的南平籍人士传到南平。”对南词的演唱者,虽说对演唱人员没有要求,但是南词的演出地点不能够在教堂里。 第二,“将乐南词”在民众心中的地位。 将乐人民对南词有着深厚的感情,早期谁都会哼唱几句,因此并未出现失传的现象。可见南词在将乐还是很受民众喜爱的。南词艺人的地位也有别于专业卖艺者,南词艺人十分受到社会的认可和人们的尊敬。每个南词艺人家都有对田师傅的牌位进行供奉,除了拜师时需要上香以外,将乐人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都会为田师傅的诞辰举行纪念仪式。这个仪式在将乐没有停过,除了在文革时期。纪念仪式在道观举行,无论什么信仰的人员都可以参加。诞辰纪念日纪念的不仅是田师傅这个人,更是将乐南词艺人对南词的一种深深的情怀。笔者今年有幸参加了将乐举行的田师傅诞辰1320年纪念日活动,感受到了南词艺人们对南词艺术的坚持与热情。 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南词音乐没有自成体系。这份艺术正在渐渐的消逝,面临着小剧种失传的危险,对于现代的南词教学,要把如何继承及如何传播普及南词音乐的旋律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让将乐南词更加发光发亮。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