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党建引领下的文化小康建设
范文

    罗建民

    摘要:“文化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广大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是建设“文化小康”的重要内容。本文简要阐述了党建引领下的群众文化建设,分析基层党组织从保证财力、物力、整合社会资源和推动文化交流等方面探索新时代“文化小康”的建设过程。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群众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7.2;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197-01

    一、前言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而群众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基础内容,能够极大的提高我国的精神文明水平。在此基础上,文化工作者需在基层党组织的帮助下,党建引领,重塑可持续发展的群众文化,提升群众文化内涵,建立社会新秩序,为群众文化发展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

    二、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展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没有文化的小康,就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因此,在文化小康建设中,应坚持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在党组织的精心组织下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为提高自身组织能力,党组织应不断加强自身文化建设,选用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构建文化素质优良的党员队伍,为实现文化小康提供组织保障。科学规划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要原则,在文化建设规划中,基层党组织应重视处理好通俗与高雅文化的关系;传统与当代文化的关系;整体与区域文化的关系;本土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科学管理是文化小康建设的有效机制。科学、规范的管理是文化小康有序建设的关键。基层党组织应加强对文化小康建设的管理,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宗旨,构建“以需求为中心”的管理机制,坚持在了解本地区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通过优化文化管理队伍、规范文化发展市场、整合社会资源等,构建文化小康建设的长效机制。

    经济增长是文化小康建设的主要目标。经济发展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文化建设也应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软实力”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文化产业已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基层党组织在推动文化小康建设的过程中,也应密切关注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发展特色文化、构建特色文化产业等,实现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此,加强文化小康建设,应从加大扶持力度、整合民间资源、推动文化交流着手,以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通过与政府的协作管理,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群众文化建设,实现群众文化建设的新突破。

    三、加大扶持力度

    为推动文化小康建设,应保证财力、物力充足,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高文化小康建设者的素质,为文化小康建设提供人力保障。

    第一,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为文化小康建设提供政治保障。基层党组织干部是文化发展的领导者,在基层党建中应重视基层党组织人员素质的提高,通过培训等方式,着力提高党组织成员的文化素质及服务意识,进一步巩固党组织的领导地位。

    第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文化小康建设提供经济保障。当前,受城镇化等于城市化的建设观念影响,部分地区在发展中出现城镇化建设过度的现象,忽视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基层党委、政府应着力转变资金投入方式,在深入调查本地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适用于本地区的财政支出规划,既应保障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也应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坚持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着力构建文化气息浓厚的新氛围。

    第三,完善文化服务机制,为文化小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为解决文化小康建设中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基层党组织应重视为文化小康建设提供完善的服务,着力实现文化建设的公共性、规范性。一方面,应加强对现有文化市场的整治,消除文化建设中的不规范现象,减少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应加大现有文化建设资源的利用率,解决资源闲置、滥用等问题。这要求基层党组织和政府应坚持因地制宜,完善小康文化管理与服务机制,加大公共文化供给的力度,通过建立健全文化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等,规范文化小康建设。

    四、整合民间资源

    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整合社会各种民间资源的,党建引领,积极参与群众文化建设,形成文化小康建设的合力。

    第一,充分调动人民参与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实现文化小康建设成果的共享。群众是文化小康建设的主体,在文化小康建设中,必须重视发挥居民的作用。一方面,转变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决策局面,引导人民积极参与群众文化建设的决策,实现决策的民主。另一方面,深入调查地区发展现状,通过各种形式调查人民的文化喜好及需求,保障文化建设符合大众需求。

    第二,加强对各种社会资源的利用,为文化建设增添活力。很多地区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良好的自然环境,在文化建设中,基层党组织及政府应深入挖掘本地区的优势资源,通过综合利用本地区各类资源,建设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文化。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及政府应积极召开特色文化研讨会,邀请社会知名文化学者、本地区文化工作者等参与会议,共同探讨本地区文化建设的形式。另一方面,党组织及政府应重视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通过举办特色文化节等活动,形成自有的文化品牌,实现本地文化的有效传播,积极吸引社会资源的投入。

    第三,通过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各种社会组织的参与。首先,基层党组织及政府应制定完善的奖励政策,鼓励社会组织或有能力的个人积极建设文化设施。可着力简化文化设施建设的审批程序,也可为其提供税收、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激发组织及个人参与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其次,应树立明确的服务意识,既应着力发掘文化建设及经济发展的契合点,也应为非公文化建设部门提供财力、人力等的支持,坚持为文化建设服务。

    五、推动文化交流

    从《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統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再到《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一系列重要文件从不同方位绘就了文化小康的蓝图。实现群众文化均衡发展,是地区稳定、和谐、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第一,重视落后地区群众文化建设,实现群众文化的均衡发展。当前,不同地区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文化建设的投入也明显高于产出。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不同地区群众文化建设的协调,基层党组织及政府应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加强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以统筹兼顾的发展宗旨,构建“先进带动落后”的文化建设模式,鼓励发达地区积极为落后地区提供支持,不断完善落后地区文化建设。同时,各地区都应重视文化设施等的合理建设、合理利用,保证物尽其用,实现投入与产出的平衡。

    第二,完善基础设施,保证文化的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是制约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如交通设施的落后使地区无法及时与外界进行交流。因此,在文化小康建设中,基层党组织及政府应通过实现财政分配的公平,以“均等、便民、公益”的原则,加快文化建设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

    六、结语

    文化小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有力保障。文化小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党组织的带领,有效的群众文化建设有助于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推动经济发展,加强政治建设,促进社会建设,提升国家软实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