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范文

    金曼乔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8-178-02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以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属中医“消渴”范畴。本病以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为主要症状。中医认为多与脏腑虚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有关,与肺、胃、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病机主要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若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常可并发雀目、耳聋、痈疽、水肿、中风等并发症[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病人正不断增多,其并发症日趋严重,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在疾病衍化迅速的今天,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人已經逐渐成为一种值得思考采用的新方案。现将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介绍如下

    1?辩证施护

    《灵枢·五变》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提出五脏虚弱是发生消渴的主要因素,其病机特点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以肾为关键。由于素体阴虚,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发作。消渴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2]。

    1.1?上消?病属肺热津伤,辩证护理要点表现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多而频,舌红苔黄,脉象洪数。护理原则为润肺清热、生津止渴。饮食应清淡,适当控制食量,多食具有清热养阴生津的蔬菜,如苦瓜、菠菜、番茄、萝卜、鳝鱼等。忌辛辣、肥甘及烟酒。烦渴明显时可用天花粉、鲜芦根或生地、麦冬泡水代茶饮。宜用灸法,少用针刺法。以防针刺不当而致疮痈。注意适当运动。根据年龄、身体情况 、疾病状况制订适合的运动类型及强度,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避免过度劳累。防止受凉,注意清洁卫生,防止口腔、皮肤及泌尿系统的感染。

    1.2?中消?病属胃热伤阴,辩证护理要点表现多食善饥,消瘦乏力,大便干燥,或有口渴多尿,舌苔黄,脉滑数。多为中重型。护理原则为清胃泻火、滋阴养液。注意节制饮食,严格按医嘱调配饮食,主食应控制在每天300g~400g,饥饿时可给黄豆、花生米嚼食,或给新鲜叶类蔬菜充饥。可用中药玉女煎加黄连、栀子等,煎汤温服。便秘者,可多食蔬菜,或服用麻子仁丸,效不佳时用番泻叶或大黄泡水饮,并瞩患者解便时作腹部按揉帮助排便。并注意饮食节制,严格按医嘱调配饮食。注意观察疾病“三多一少”症状。注意体重、饮食、小便及意识、气味、面色、脉象、汗出、尿糖、血糖等情况。如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无力、汗出淋漓、脉数、头晕、烦躁,应立即送验血、尿标本。低血糖反应者,立即给予口服糖茶,并及时通知医生。

    1.3?下消分为肾阴亏虚或阴阳两虚两型,多为重型。病属肾阴亏虚者,辩证护理要点表现尿多而频,小便混浊,色如脂膏,或有凝块,五心烦热,口干思饮,或有食欲增加,舌质红,脉沉细数。护理原则为滋阴补肾,可选六味地黄丸加减。如属阴阳俱虚,辩证护理要点则表现为小便频数,饮一溲一,尿浊如脂,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形寒肢冷,阳痿不举,舌胖质淡,脉沉细弱。护理原则为培补肾气,方选金匮肾气丸加减。注意生活起居,避免过劳,节制房事。调配饮食时加入猪胰、山药、猪肾、黑豆等补肾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物。饮食中,枸杞子15g 煎水代茶饮以滋养肝肾。番薯50g,小米50g,加水2000mL~3000mL熬成粥,常食能健脾胃,补肝肾。同时注意观察病人视力、皮肤及全身情况,有雀盲、白内障、眩晕等症状时应及时治疗。若见中风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抢救。针对糖尿病易出现白内障、视网膜出血等并发症,告知病人注意安全。对视物模糊的病人要减少活动,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用力过度造成视网膜脱落。

    2?一般护理

    2.1?生活起居护理?病室应整洁安静,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室内光线柔和,避免不良刺激。这结合了中医思想的“起居保养顺四时”。《内经》:“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强调人与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息息相关,是一个动态的整体。所以,人们要想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必须对自然界四时周期性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如顺应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借以提高人体对外界气候的适应能力,这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上十分重要。因此在日常护理中,要让患者及时与自然环境适应加强其自身抵抗力。

    2.2?病情观察?对病人进行详细的病情观察记录,应定时测量血糖,观察患者的饮水、进食量、尿量及尿色的变化,观察神志、视力、舌象及脉象的变化,做好记录,如发生异常应及时处理并汇报医师,防止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如有恶心呕吐、脱水、意识改变、烂苹果气味等症状,血糖、尿糖及酮体测定呈阳性,按酮症酸中毒抢救护理。

    2.3?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饮食控制、长期服药、积极配合治疗。健康教育被公认为是其它治疗成败的关键。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相关防治知识,易产生焦虑、烦躁、失望、悲观的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主动与他们及其家属耐心宣教、交流沟通,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他们正确了解糖尿病知识,使其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持之以恒,这与中医治疗护理中十分注重的调畅情志不谋而合,只有让患者不悲观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更大限度上缓解病痛,同时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和治疗控制要求,学会正确使用便携式血糖仪。掌握胰岛素注射方法及操作要点,为防止注射部位发生硬结和吸收不良等现象发生,每次注射部位和穿刺点要分开。向病人介绍口服血糖药及注射胰岛素的有关注意事项,并讲解如何预防识别低血糖反应,高渗性昏迷和酮症酸中毒的常识,嘱其定期门诊随访。此外,还应嘱糖尿病患者随身携带病历卡,注明姓名、病名、住址、联系人姓名及电话等,以防发生意外时提供方便,便于及时救治。

    3?小结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及全面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控制糖尿病的发展,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寿清,林凤阳,黄文宛.糖尿病的中医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4):95

    [2]?王春永.浅析糖尿病中医护理思路及方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9):959-96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49:08